《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为什么好看?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9 04:42 1

摘要:最近出的电影及资源中,《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与《弗兰肯斯坦》是难得两部爽片,都难得地还原出了作品最初的味道,还原出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特质,挺值得一看的。这里只聊下前者。

跟大家报告一下,因为出差,没有系统地去翻看成龙的资料,只休闲型地看了几部好莱坞新片,也就没能及时更新说好的成龙篇,向各位久等的朋友们道歉了。

眼看一直没有更新,自留地一直荒芜,实在看不下去,就聊一下新片《铁血战士》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6PQmWA

最近出的电影及资源中,《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与《弗兰肯斯坦》是难得两部爽片,都难得地还原出了作品最初的味道,还原出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特质,挺值得一看的。这里只聊下前者。

《铁血战士》系列,细数下来,至今已经出了8部了。但是,这八部里,真正不错的,只有第一部1987年施瓦辛格版最经典。然后是2004年异想天开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因为过于新奇,挑起了观众的兴趣,但是第二部就口碑崩裂了。再之后就到了2022年的《铁血战士:杀戮之王》,这已经是系列的第7部,终于再次变得好看起来。于是,导演丹·特拉亨伯格获得了迪士尼的认可,得以继续执导的机会,然后就是大家看到的《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7j150f

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个系列出现这么多难看的作品,却一直获得拍摄的机会呢?

答案是,第一部太经典了!

1987年的《铁血战士》,表面是讲阿诺·施瓦辛格饰演的美国特种兵少校带队深入南美洲原始丛林去执行寻找失踪的美军飞行员任务的故事,然后他们在丛林里发现了飞行员的尸体,原以为是南美丛林里的游击队干的,结果发现另有隐形的外星生物游弋期间,在猎杀人类。执行任务的特种兵小队,原本是猎杀游击队的猎手,结果却成了外星人的猎杀目标。猎杀与被猎杀的关系发生错位,施瓦辛格不得不化身为“铁血战士”,在丛林里浴血奋战,独自对抗看不见影踪的恐怖怪物。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92yRIJ

没有,原本,特种兵少校才是“铁血战士”(Predator),至于那个隐形的外星怪物,直到最新的这部《铁血战士:杀戮之地》才正式拥有自己的种族名称,即耶特查人(Yautja)。

但是,因为施瓦辛格版《铁血战士》过于经典,在后来的各种版本里,都将那个具有隐形功能的外星人称为了“铁血战士”,这其实是典型的将错就错,大家也都认了。

那么,施瓦辛格版《铁血战士》何以就成为经典了呢?

因为它掀起了好莱坞第三代科幻片的高潮。

好莱坞第一代科幻片是1931年的《科学怪人》掀起的,讲的是天才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一堆尸块拼凑出了一个拥有生命的怪物,然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造成了一系列混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AL3Myh

这是第一代科幻片的典型代表,背后反映的是人类的科技恐惧感,也即机器大革命以后的“机械恐惧”的再现。因为当时的人类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害怕其失控,害怕其会反制于人类,于是幻想出一系列故事,都在映射这种恐惧心理。

所谓“机械恐惧”,又可以延伸为“科技恐惧”,都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不可控的事物的恐惧感,这是人类的原始恐惧之一。类似的还有突然直面巨型物体的“巨物恐惧”,面对密闭空间的“密闭恐惧”,面对深不见底的深渊的“深渊恐惧”,以及面对密集事物猬集的“密集恐惧”,乃至于面对无边黑暗的“黑暗恐惧”,等等等等,都是人类面对不可知事物的原始恐惧感。

第一代科幻片,基本上就是在挖掘各种人类原始恐惧状态的电影,因为是科幻,所以更多集中于“机械恐惧”/“科技恐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Bo1Wo3

文初提到的2025版《弗兰肯斯坦》,由奥斯卡最佳导演获得者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就是1931版《科学怪人》的新翻拍版。因为影片里的怪人身材高大,很好地展现出了“巨物恐惧感”,还有怪物的不可控性以及它产生的破坏性,借此很好地体现出了“科技恐惧感”,再加上影片浓重的复古感,光影之下有很浓厚的怀旧感,因此表现相当不错,很值得一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DTnMMa

回到施瓦辛格版《铁血战士》上,它所代表的第三代科幻片。那么,第二代科幻片的代表是谁呢?

是乔治·卢卡斯于1977年推出的《星球大战》。

有别于《科学怪人》所代表的人类的原始恐惧感,《星球大战》体现的是社会恐惧感。因为《星球大战》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实际上乔治·卢卡斯在创作这部划时代的科幻片的时候,故事中的对立的双方分别是“至高共和国”与“银河帝国”,对应到现实里,分别对应的是美苏争霸双方,共和国对应的美英所代表的民主体制,帝国对应的则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体制群体。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EpV3X7

在乔治·卢卡斯的想象中,民主体制自然是代表了先进,社会主义自然是独裁的,而且在双方的对决中,民主制度已经败退,帝国的统治则笼罩着整个银河。因此,各色民主人民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帝国的统治。

当然了,因为乔治·卢卡斯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他凭空制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科幻宇宙,观众们在接受了这个宇宙观的同时,反而不再追求它背后隐含的社会背景了。就像《西游记》本质上是一部宗教科普读物,是写给修行者如何束缚“心猿意马”,在经过种种修炼的磨难之后,最终取得修行的圆满,但是因为西游团队打怪升级的过程实在过于精彩,以至于让人忽视它的本意,忘记了它的初心,只关注外在故事了。道理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第二代科幻片的主题,是社会恐惧,是人类社会进行对决后,不同制度对于人类的威压的本能反映。当然,因为乔治·卢卡斯是美国人,他反映的自然是民主体制对于独裁体制的恐惧感。

当然了,乔治·卢卡斯心目中的帝国,不仅是苏联所代表的体制,还有纳粹德国所代表的独裁政权,影片里的帝国冲锋队(风暴兵),就是纳粹党卫军的既视感。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Go4ZSs

等到《铁血战士》,它所体现的其实是美国的“越战创伤”,是人类对于战争破坏所产生的身心的恐惧感。在这之前,好莱坞对于战争的科幻,还是歌颂正面,歌颂美国、英国所代表的盟军,弘扬的是“战争英雄主义”。对于战争,本身并没有太多恐惧感。

但是,越南战争对于美国带来的伤害与恐惧实在是太大了,让美国文化界对于战争有了全新的认知。于是,《细细的红线》《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第一滴血》等反映越战的影片,几乎都在讲战争对于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刻画战争本身就是丑陋的,狰狞的,是吞噬人性的怪物。

《铁血战士》尽管表现故事讲的是美国人在南美丛林里面对游击队的故事,但本质上依旧是美国军人在越南战场上面对神出鬼没的越南军队的再现,那种与丛林融为一体的隐形感,让他们充满了惊恐。影片中神出鬼没的隐形外星人,其实就是神出鬼没的越南军人的变形,在越战中美国人对于几乎看不到身影又深受其害的越南军人存在深深的恐惧感。当然,越南军人的打法,是从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的打法学来的。朝鲜战场上神出鬼没的志愿军已经让美国人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但是,1950年代的传播没有1980年代那么发达,美国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也没有后者那么深,因此越南创伤对于美国的影响更深远一些。反倒是更加残酷的朝鲜战争被他们人为地忽视了,成为了被遗忘的战争。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IRQXET

《铁血战士》,内容中所展示出来的,既有深深的“丛林恐惧”,又有面对未知神秘事物的“异物恐惧”,铁血战士所拥有的高科技又代表了“科技恐惧”,铁血战士丑陋高大的外形还拥有“巨物恐惧”,这些都是第一类型科幻片所反映的恐惧因素,而外星人所代表的组织形态与人类之间的对决,又体现了第二类型科幻片所展现出来的“社会形态恐惧”。所以,这部影片所代表的第三代科幻片,是对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的升级版,既有个体的恐惧又有社会的恐惧,更全面,更高级。

也因此,《铁血战士2》将故事发生在了美国本土的时候,立马就失去了第二形态所代表的“社会形态恐惧感”,只剩下了个体的恐惧,一下子回到了第一类型科幻片,是降级的,因此也就立马口碑暴跌,票房也跟着大失败。

当然,《铁血战士》的成功,还有大块头施瓦辛格的个人作用,作为好莱坞初代动作巨星,他在影片里展现出来的军事动作,也是影片大爆不可或缺的因素。等到第二部里没有了他,最终失败也是一大主因。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JdQu4N

所以,《铁血战士》这种 “军事动作 + 科幻惊悚” 类型的碰撞,满足了观众对硬汉英雄的期待,又能够通过未知的恐惧引发心理共鸣。

1990年的《铁血战士 2》,2007年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安魂曲》,2018年的同名《铁血战士》。这3部电影的共通点,都是将战场转移到了美国本土,虽然也有拓宽“铁血”的世界观,但是总体的票房成绩都不够理想,口碑更是一落千丈。开玩笑一说,只要“铁血”降临美国,必定是水土不服。

直到2022年,导演丹·特拉亨伯格接棒“铁血”IP,执导了《铁血战士:狩猎》,重新回归核心:将战场放回到了美洲的原始荒野,让一个科曼奇土著女孩娜鲁凭借自己的智慧对抗高科技的外星猎手。电影的整体节奏紧凑,氛围也是高度还原初代《铁血战士》,并且保留了“铁血”的原始设定:狩猎文化、荣誉准则、高科技和原始野蛮的结合。这部电影的口碑爆棚,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让“铁血”IP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M3x2cR

为《铁血战士:狩猎》不俗的口碑,丹·特拉亨伯格也就获得了继续执导这一IP的机会。而《铁血战士:杀戮之地》更是深入挖掘了“铁血”IP系列的因素,为整个系列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时间线,还延续了《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的基因,将“铁血战士”与“异形”两大宇宙打通了起来,尽管影片里没有出现“异形”,但是艾丽·范宁饰演的仿生人,恰恰是《异形》系列里不可或缺的维兰德·汤谷公司的产品。有了她,基本上她背后的“异形”也就不远了。

《铁血战士:杀戮之地》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外星球上,铁血战士要面对新的怪兽,所以“异物恐惧”、“巨物恐惧”、“科技恐惧”这些元素都在,血腥的厮杀所展现出来的暴力因素,打斗戏依旧精彩,暴力美学并没有消失,曲折再现了当初施瓦辛格所呈现出来的军事动作元素。铁血战士所代表的耶特查人,艾丽·范宁所代表的人类,外星巨兽所代表的新种族,也将“社会形态恐惧”再现了出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Njwjl1

所以,《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之所以能火,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句话,它再现了第三代科幻片的精华,没有降级,也没有降智。

这还没完。《铁血战士:杀戮之地》还很聪明地加上了新元素,那就是成长元素,有了励志片的感觉。影片里的主角铁血,在他的种族里是一个弱鸡,被父亲被家族歧视,甚至遗弃,他只能背水一战,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证明自己。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无知少年在经历一番磨难后蜕变成真正的勇士的过程,有成长,有励志,还有感动,为这部影片注入了全新的元素。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PLUtjh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qmcR2Ue5Z

此外还包括,铁血战士与艾丽·范宁饰演的仿生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也为本片添加了温暖的元素。

别的就不说了,没有看的,赶紧去看就完了,值得。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