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去楼下影院,售票小哥把《捕风追影》排片表往墙上一贴,旁边《速10》直接少了一半场次。
“15.3亿?
港片居然还能打?
”——上周去楼下影院,售票小哥把《捕风追影》排片表往墙上一贴,旁边《速10》直接少了一半场次。
我愣了五秒,脑子里蹦出一句:港产警匪片,好像又活过来了。
先别急着怀旧滤镜。
这片子能冲到这个数,靠的不是“港味”两个字,而是把老骨头拆下来装了新芯片。
马来西亚那边更夸张,3000万令吉,十年没见过的港片纪录,直接被它踩平。
朋友圈在吉隆坡上班的姐们发图,商场大屏24小时轮播刘德华侧脸,配文只有一句:“ uncle 们集体回春。
”
但真正让影院里发出“卧槽”的,是那段“步态识别”。
镜头一甩,监控里人海茫茫,刘德华抬眼0.5秒,锁定嫌疑人。
观众爽完,专业人士出来泼冷水:香港前情报科大佬说,现实里得30米、3秒、正面角度,少一个条件都白搭。
一句话——电影把30米的活,剪成了3米内的一见钟情。
夸张吗?
当然。
可要是按实操拍,观众得先睡过去半小时。
所以片方聪明:把真技术当彩蛋,把爽点留给你我。
就像泡面封面,牛肉粒大得离谱,但你还是乖乖掏钱,谁让它香。
更香的是后续。
寰亚9月官宣:前传剧集,主角不是刘德华,是梁家辉演的反派傅隆生。
年轻版傅sir,黑化全过程,一刀不剪。
成龙挂名监制,自己不出镜,算盘打得响:把反派养成系做成流量池,顺便给正传补人物漏洞。
我都能想到弹幕怎么飞——“原来他恨警察,是因为当年被警察甩过。
”
狗血也好,深度也罢,至少把“坏人脸谱”这个老毛病,撕开一道口子。
老面孔带新血液,现在成了港片财富密码。
刘德华+年轻小生,古天乐+00后硬汉,连刘青云都在找搭档。
电影发展局给的数据冷冰冰:2023年立项的警匪片,七成双男主,四成带“老带新”标签。
好处很明显:老演员压场,新演员吸粉,投资人睡得着。
副作用也肉眼可见——预告片点开,全是同款西装、同款天台、同款“你追我赶”的俯拍镜头。
观众再忠诚,也架不住天天吃叉烧包,会腻。
所以问题扔回给你:
如果前传把傅隆生写成“被迫黑化”,你会原谅他在正传里干的那些脏事吗?
老牌影帝带新人的戏码,你觉得是传承,还是炒冷饭?
还有,步态识别被电影吹成“天眼”,你知道真相后,会觉得被忽悠,还是无所谓——反正爽就行?
我这边立场先亮:
技术吹水可以接受,但人物得立住。
要是前传把反派拍成“苦情打工人”,我直接一星伺候。
坏人可以有人性,但不能有借口,不然警察的脸往哪搁?
票根我还留着,折了个小飞机,飞进垃圾桶前,看到背面一行小字:
“风继续吹,影子留在地面。
”
突然想到,港片要真翻身,得先学会把影子留给自己,把风放出去。
剩下的,交给你们。
来源:乐观的海燕whZed6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