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心内科医生:宁可看电影,也别做这4事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2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9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最近是不是经常心慌、气喘?爬个楼梯就累得不行?”

“不是年纪大了,就是心脏出问题了。”

不少人听完这句话一笑了之,觉得自己还能跑能跳,哪来的心脏病?可现实比你想象得残酷得多。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的患病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人,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有太多人是在“不知道自己心脏出事了”的状态下,突然倒下再也没有醒来。

心衰不是“老年病”,更不是“慢性疲劳”的升级版。如果你还在做这4件事,医生劝你:宁可去看场电影放松放松,也别拿命开玩笑。

很多人对心衰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累、喘、乏力。可实际上,它远比你想的复杂和凶险。

心衰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终末阶段的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快“干不动活了”。

心脏像是一台水泵,正常情况下每天要跳动10万次,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而当心脏因为各种原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长期超负荷工作,心肌逐渐受损、扩张,最后泵血能力下降,身体各个器官就开始“缺粮”。

这时候,你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一动就喘,晚上平躺喘得更厉害

小腿肿胀,鞋子穿不上

体重突然飙升,水肿惹的祸

心跳忽快忽慢,甚至像漏了一拍

而最要命的是,心衰进展可以非常迅速,很多人从“还好”到“ICU”,只隔了一夜。

曾经,心衰被认为是老年病,但现在,心内科门诊里40岁以下的患者越来越多。医生们看着这些年轻面孔摇头叹气——不是心脏病变了,而是生活方式变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些习惯?

长期熬夜、饮食糟糕:外卖、奶茶、夜宵一顿不少,脂肪堆积在血管里,心脏被逼着加班。

烟酒不离手:尼古丁让心率加快,酒精让心肌受损,心脏像台被不断拧紧的老旧机器。

不运动,还总窝着:久坐让血液循环变差,心脏负担越来越重。

高血压、高血脂当“空气”:三高不痛不痒,但每天都在悄悄“掏空”你的心脏。

你以为的“年轻扛得住”,其实就是在透支心脏的未来。

心衰虽然可怕,但很多人是“作”出来的。以下这4件事,是心内科医生反复强调要避免的陷阱:

生气的时候,心跳加快、血压飙升,心脏就像一台被突然拉满功率的发动机。

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指出,情绪激动是诱发急性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在已有心脏基础病的人群中。

建议:遇事深呼吸,实在气不过,不如看场喜剧电影,笑一笑,心脏也轻松。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液潴留,让血容量增加,心脏的负担随之加剧,最终可能诱发心衰。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很多人一顿外卖就超标。

建议:做饭尽量少放盐,多用天然调味料,比如柠檬、香草、蒜泥等。

高血压是导致心衰最常见的“幕后黑手”。不少人觉得自己“没症状”,就擅自停药、减药,结果血压反弹,心脏遭殃。

国内某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曾指出:“控制血压不等于治愈高血压,永远别擅自停药。”

建议:定期复查血压,药物调整必须由医生评估。

运动是好事,但高强度、突击式运动反而可能成为心衰的导火索。

特别是那些平时不锻炼的人,突然跑马拉松、跳广场舞跳到满头大汗,心脏根本来不及适应,容易诱发急性事件。

建议:运动要循序渐进,哪怕每天快走30分钟,也比“周末爆汗两小时”来得健康。

心衰一旦确诊,意味着心脏功能已经受损,虽然不能完全逆转,但科学的治疗可以显著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

监测体重、血压变化:预警水肿和病情变化

定期复诊、心功能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而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干预。尤其是有三高、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不要等到“喘不上气”再进医院。

每天快走30分钟,坚持比强度更重要

三餐定时,减少外卖和高油高盐食物

控制情绪,不让“气”伤了心

睡前不刷手机,保证充足睡眠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脂、心电图

照顾心脏,从不是一件“等有空再做”的事情。你以为自己年轻,其实心脏早已在暗中累积“伤情”。与其熬夜加班喝咖啡,不如早点休息、看看电影,给心脏放个假。

心衰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点一滴给“拖”出来的

别等突发胸闷、气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心脏不喊痛,不代表它没病。现在开始,戒掉那些“伤心”的坏习惯,让心脏轻松一点,活得久一点。

参考资料: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情绪激动与急性心衰关系研究. 2021年第49卷第8期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清散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