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影出品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自今年8月2日上映以来,创下17.17亿元的亮眼票房,吸引超过4700万观众走进影院。随着社交平台“二创”持续发酵,“浪浪山”故事累计触达54亿人次,俨然是跨平台、跨圈层、跨产业传播的“社交货币”。这一IP还携手近40家知名企业
没有选用当前市场更主流的三维动画形式,一部成本可控的二维动画不仅叫好亦叫座,还一并完成了票房与“非票”收入的双丰收。业界赞叹:性价比太高!
上影出品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自今年8月2日上映以来,创下17.17亿元的亮眼票房,吸引超过4700万观众走进影院。随着社交平台“二创”持续发酵,“浪浪山”故事累计触达54亿人次,俨然是跨平台、跨圈层、跨产业传播的“社交货币”。这一IP还携手近40家知名企业打造覆盖“衣食住行娱”的全领域授权合作矩阵,影片授权营销合作带动的终端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预计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25亿元。
目前,影片已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北美等海外市场,未来计划走向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
11月17日,《浪浪山小妖怪》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认为,“在电影史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上海电影都走在前列。动画电影是上海电影的优势,在新电影环境中、新技术条件下,《浪浪山小妖怪》等一批代表性作品,正不断丰富完善着对新大众文艺的理解和实践”。
今年是电影经济元年。在国家电影局的组织策划下,一系列“电影+”活动在全国范围展开。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罗杨说,行业以更主动的自觉和务实举措,开启了电影与文旅、餐饮、科技、游戏、衍生品等不同行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促进电影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维消费生态的转变,“《浪浪山小妖怪》正是这场变革中的杰出代表,该片一系列前瞻性布局、生态化联动、规模化变现,让业界与社会清楚看到了电影经济的力量”。
正因此,“浪浪山”的成功不仅是单片突围,更是电影经济元年里一个值得剖析的文化现象。“上海样本”里,藏着中国电影经济可借鉴的路径。
始于“好看”,以时代笔触赓续中国动画学派
一个能触发人们消费冲动的IP从何而来?千言万语,“好看”的电影是起点。
《浪浪山小妖怪》的监制和艺术总监陈廖宇感慨,创作者最大的欣慰和收获在于,“观众与市场的认可,是在我们尊重电影和动画的创作规律基础上取得的”。影片的编剧、导演於水也提到,影片致力于从类型、剧情和角色三方面扎实做透剧本,在叙事视角和视觉呈现上实现突破,尤为关键的,要“创造出不同于美国和日本的美术风格”。
从最初《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找到传统神话在当代生活的锚点,如何赓续上美影开创的中国动画学派,即被业界反复提及。
如今“浪浪山”交上成绩单,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盘剑认为,从动画史和续写中国动画学派的角度出发,这部“最正宗的上美影动画”对于神话的改写,堪称新大众文艺视角下的“神话现实主义”表达。
《浪浪山小妖怪》之所以吸引人,本质是源于对时代呼声的洞察和积极回应。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丁亚平等专家纷纷对影片“无名之辈”的设定点赞,“它回应了传统文化宝库如何在当下语境中被深度挖掘,动画如何以自身审美语法介入现实的关键问题”。
因为身处普通人也能通过努力有所作为的新时代,《浪浪山小妖怪》用四个草根小妖怪的取经故事回答了人们在难免彷徨的困惑,更在人们难免遭遇挫折时给出精神的鼓舞。它告诉大家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只要上路,就总有一些价值会被实现,会被看见,也会被尊重。
不止于“好玩”,开辟第二个盈利市场
“电影好看、周边好玩,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下的电影价值,也才是一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和属于人民的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说,衡量市场的永远不是单一票房,而是电影对城市文化辐射力,国家文化辐射力的多维指标。对于长期以来力有不逮的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乃至更多“非票”市场开发而言,“浪浪山是一个地标性的案例”。
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早分享了运营升维的细节:“当内容获得口碑之后,我们迅速把注意力从故事场景向承载大众情绪的社会化符号的运营做转变。各类内容的发酵让小妖怪形象和普通打工人紧密相连,完成了IP从被观看到被使用、再到被传播的转向,从而实现影响力的指数级放大。”仅以文创开发为例,截至目前,电影衍生品的销售额已突破2.5亿元。其中毛绒系列突破2500万元,而代表猪妈妈牵挂的挂件、大王的工牌等,都是兼具实用性和电影情感的单品。
衍生品“爆单”,但倘若只把“浪浪山”IP开发等同于周边文创,显然约束了电影经济的想象力。在“好看又好玩”的基础上,《浪浪山小妖怪》充分展开IP价值的释放,以全链路开发构建“电影+”商业生态。
复盘IP多元形态的持续开发和“创作—衍生—再创作”的闭环构建,“浪浪山”从创作伊始便形成了跨板块的协作机制。运营团队从场景、角色、台词等内容要素中寻找出创意的灵感,提炼出可供开发的资源;美术团队展开的二次创作,其所生成的全新数字资产为商业形式的落地打通路径。于是,从与咖啡、优酸乳、男装等实体商品联名,到与游戏、音乐会、文旅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浪浪山”的商业模式可复制、可延展。
如今的徐家汇美罗城,位于五楼的SFC上影BOE-a超级影城已是全国首家动漫主题影院。在那里,电影周边售卖、XR虚拟现实体验,都吸引观众在影片下映后依然进行二次体验、三次消费。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对“浪浪山嘻游日”的盛况印象深刻,“把单纯的看电影延展成了综合性全方位的消费体验,把电影对文旅商体展联动的促消费功能拉到了实处”。
而在山西,跟着“浪浪山的山是山西的山”热搜词条,电影观众更化身旅行者。片方与山西省文旅厅合作推出的“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主题活动,使善化寺、永安寺等取景地搜索量上涨380%,大同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日均客流提升近3倍。这些实实在在的转化成果,印证了电影产业拉动消费、赋能经济的巨大潜力。
从《浪浪山小妖怪》的身上,业界看到了突破行业壁垒后的海阔天空——当电影主动与其他行业对接,与最前沿的科技、最活跃的业态碰撞与融合,将电影的情感价值、IP符号和流量效应赋能给其他产业,开辟第二个盈利市场,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其实未来可期。
遵循创作规律,打磨成就动画新精品;精准触达观众,创造二维动画票房新纪录;释放IP潜能,打造消费新亮点;拓展影院边界,延伸观影“离场感”;拥抱技术变革,探索影像新表达;赋能文旅融合,激发经济新活力——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作为《浪浪山小妖怪》的总出品人、总制片人给出如是总结。她说:“上影将持续聚焦内容核心,用优秀作品赢得观众;持续提升产业运营效率,用优秀IP赢得市场;持续推进后期制作基地建设,用艺术+新技术赢得未来;持续推动电影经济发展,用新生态赢得电影产业的新发展。”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