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场全国范围的“倒查风暴”正在席卷各行各业。从能源国企到地方市政工程,那些靠关系捞钱、搞利益输送的蛀虫们终于要栽跟头了。某能源国企原董事长把公司当成私人提款机,同乡施工队十年吃独食;贫困县4000万的水幕电影项目,经层层转包后实际制作费只剩10万……老百
国家重拳出击!关系户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揭开黑幕
最近,一场全国范围的“倒查风暴”正在席卷各行各业。从能源国企到地方市政工程,那些靠关系捞钱、搞利益输送的蛀虫们终于要栽跟头了。某能源国企原董事长把公司当成私人提款机,同乡施工队十年吃独食;贫困县4000万的水幕电影项目,经层层转包后实际制作费只剩10万……老百姓早看透了:这些暗箱操作不仅坑了国家钱,更把真正有本事的企业挤出了市场。
普通人最烦什么?辛辛苦苦投标比不过人家一顿饭!某县住建局招标两个亿的工程,评标专家车还没停稳,红包就先塞进来了。更讽刺的是,就算有企业凭实力意外中标,也会被“好言相劝”主动退出。朋友圈里常吐槽:“现在拼的不是技术,是谁认识领导家保姆!”连开小吃店的王姐都遇到过:卫生检查时,隔壁关系户永远能“提前收到通知”。这些潜规则就像一堵隐形墙,把没门路的人死死挡在外面。
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被吸干血的项目。某贫困县砸重金搞水幕电影想拉动旅游,结果钱都被中间商层层扒皮。承包商闫某吞掉800万后转手倒卖,最后真正干活的团队只拿到10万预算,效果可想而知——喷泉漏电、灯光失灵,成了全网群嘲的“豆腐渣景点”。老百姓骂得直白:“这帮人薅羊毛连羊皮都撕了!”而那些踏实创新的企业呢?研发投入年年缩水,因为老板们算明白了:花500万攻关技术,不如花50万请关键人物洗脚。
这场倒查风暴来得正是时候。贸易战逼着我们搞技术突破,可如果市场还按“谁关系硬谁通吃”的玩法,中国企业永远只能是国际赛场上的陪跑。邻居老张说得在理:“早该收拾这些蛀虫了!咱老百姓不指望特殊照顾,只求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也有人嘀咕:“倒查能坚持多久?风头过了会不会又回到老样子?”毕竟,斩断利益链从来不是发个文件就能解决的。这场风暴究竟是刮一阵还是连根拔,咱们拭目以待。
文:张章
来源:张章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