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拧巴、内耗的人,可以看这5部片,人生没有那么多治愈和励志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1:02 1

摘要:科琳,是个有严重焦虑症的女孩,她心里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上面写满了所有让她害怕的东西。一次意外,她被迫踏上了一场冒险旅程,必须去面对清单上的每一个恐惧。我们看着她一路磕磕绊绊,从大惊小怪到慢慢尝试,整个过程又心酸又有点好笑。

1. 《我的一百种恐惧》

导演: 安德里亚·贾布林

科琳,是个有严重焦虑症的女孩,她心里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上面写满了所有让她害怕的东西。一次意外,她被迫踏上了一场冒险旅程,必须去面对清单上的每一个恐惧。我们看着她一路磕磕绊绊,从大惊小怪到慢慢尝试,整个过程又心酸又有点好笑。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笨笨地和恐惧相处,我们不是消灭恐惧,而是带着恐惧继续往前走,甚至把恐惧列成清单,当成探索地图,这样同样能把“内耗”化解。

2. 《我的塞林格之年》

导演: 菲利普·法拉多

故事在90年代的纽约,乔安娜梦想成为作家,却找到一份给著名作家塞林格当助理的工作。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全世界粉丝寄来的信。在每天打字和拒绝的过程中,她也在迷茫中摸索着自己想走的路,在世界的规则与自己的内心之间寻找平衡。

这片拍出了理想与现实间的那种“拧巴”感,有时候迷茫也有意义,那些看似没用的坚持,像对陌生来信的共情,都是我们独特的地方,在现代,有时候“慢”和“想太多”,也同样有力量。

3. 《丈夫得了抑郁症》

导演: 佐佐部清

晴子和干男是一对普通夫妻。直到有一天,丈夫干男发现自己对什么都提不起劲,连起床都变得困难,被诊断患了抑郁症。这部电影就是讲他们之后的生活,妻子晴子如何笨拙又努力地学习照顾丈夫,而干男又是如何艰难地与那个“坏掉”的自己共处。

这部电影就像把抑郁症摊开给我们看,让我们看看抑郁症如何把人的活力、兴趣和爱都给“腐蚀”没了。有时候允许自己“不努力”才是最大的爱,那些一起晒太阳的小日子,比任何治疗都管用,有时候坚强也不是硬扛,是互相靠着脆弱。

4.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导演: 约阿希姆·提尔

朱莉快三十岁了,她聪明又敏感,但总觉得人生走错了轨道。她换专业、换男友、换生活方式,不停地在寻找“自己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电影就像看着她在一段段关系和一次次选择中打转,充满了现代人那种“我拥有很多选择,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困惑。

这部电影就像是给“选择多到晕头”的年轻人,写的份精神问题报告。女主朱莉“糟糕”不是因为没本事,而是选择太多,她老想每个岔路都选最好的,这追求完美的劲儿成了她最大的纠结源。“最糟糕的人”其实就是还没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的普通人,成长就是学会跟选择太多带来的晕乎劲儿好好相处。

5. 《普通人行为指南》

导演: 拉蒂西亚·多瑞拉

玛丽娅觉得自己有点“不正常”,她列了一张清单,上面写着“正常人”该有的样子:比如有工作、有朋友、有兴趣爱好、能开心……然后她决定,要按照这个清单一条条去执行,把自己变成一个“普通人”。这个过程里,发生了一系列温暖又古怪的小事。

影片用像数学清单似的搞笑方式,把“正常”这个被社会框起来的概念给拆解了。女主玛丽娅一开始像在痛苦改造自己,结果变成了发现自我。所谓“正常生活”不是看外在标准,而是内心感受和连接。它就是给觉得自己不合群的人写的情书,说我们的存在就是最特别的“普通”。

来源:cc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