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黄豆,带动10万余人就业,还被拍成电影!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2:21 1

摘要:11月5日,石牌豆腐郎劳务品牌项目化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市的豆腐从业者齐聚一堂,在传统手艺与现代工业的碰撞中,开启技能提升与创业赋能的新征程。未来,当地将继续完善“政策赋能+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品牌升级”的…

就业长在产业上,培训跟着就业走!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开展项目化培训,通过“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需求、精准服务重点群体,培育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能提升效果好、就业增收能力强的培训项目,搭建起“培训—就业—用工”桥梁,有效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推介典型做法,“湖北人社”开辟“项目化培训赋能就业创业”专栏,供各地学习借鉴。

古法传艺新技赋能——

石牌豆腐郎劳务品牌项目化培训育匠才

汉江之滨,钟祥石牌镇——这座有着“中国豆腐之乡”美誉的千年古镇,近日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11月5日,石牌豆腐郎劳务品牌项目化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市的豆腐从业者齐聚一堂,在传统手艺与现代工业的碰撞中,开启技能提升与创业赋能的新征程。

11月5日,钟祥石牌豆腐郎项目化培训班在石牌镇开班

老手艺遇上新技术

豆腐郎迎来“双提升”

“选豆要精、泡豆要足、点浆要准”——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员们亲身体验传统豆腐制作的全过程。从磨浆的火候把控到点浆的技艺精髓,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千年传承的智慧。

实操导师为学员讲授豆浆点卤的操作要点

与此同时,学员们走进湖北九阳豆业等企业的现代化车间,目睹了豆腐生产的“科技变身”:自动化生产线让日加工量实现质的飞跃,保鲜技术的突破更让石牌豆腐走向海外市场。

学员练习石牌传统手工豆腐的制作方法

培训采用“名师讲授+名匠指导+实地研学”的创新模式,既传承古法技艺,又传授现代产业知识,还为学员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既学到了祖辈的真本事,又掌握了现代工厂的运营逻辑!”专程从武汉赶回的刘女士计划结业后筹备豆制品加工企业。

豆腐郎故事登上文艺舞台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随着石牌豆腐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该劳务品牌正通过文艺作品走进大众视野。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的电影《凝脂手》已经开机,将豆腐郎的创业故事搬上银幕;韩剑光导演的方言话剧《豆腐郎返乡》也在荆门成功首演,生动诠释了“敢闯敢干”的豆腐郎精神。

作为国家人社部“技能照亮前程”项目化培训的具体实践,此次培训为这个省级劳务品牌向国家级跨越注入了新的动力。

小豆腐做成大产业

带动十万余人就业

如今,石牌豆腐郎的足迹已遍布全国500多个城市,甚至走出国门,在新加坡、泰国等17个国家扎根。5万多名从业者带动10万余人就业,年创收近百亿元。

学员学习石牌手工布包香干传统技艺

这背后,是当地政府持续培育的结果。此次培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分散的技艺资源与政策红利整合成系统化培训体系,让“小豆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学员们通过培训结下了深厚情谊,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朋友圈”。大家围绕品牌共享、技术合作等话题热烈交流,不少学员现场达成了合作意向。“以前单打独斗,现在有了组织,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位90后豆腐郎感慨道。

培训学员参观企业合影

锚定创国家品牌的目标

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每位学员都是一粒种子,将在石牌豆腐产业的沃土中茁壮成长。”钟祥市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石牌镇正以5万亩大豆种植基地为依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研发了120多道“豆腐宴”菜品,还通过行业协会凝聚全国豆腐郎的力量。

学员参观研学湖北九阳豆业

未来,当地将继续完善“政策赋能+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品牌升级”的全链条培育模式,推动更多从业者带着技术返乡创业,让千年豆腐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