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天五千万,听着像神话,却真真实实发生在上海徐汇的CGV影城。午夜零点,IMAX厅里依旧座无虚席,屏幕里铁血战士的等离子炮刚一亮,后排就有男生小声喊“卧槽,这票值了”。那股子兴奋劲儿,跟2018年第一部在内地上映时一模一样——只是当年还在读大学,如今坐在旁边的
三天五千万,听着像神话,却真真实实发生在上海徐汇的CGV影城。午夜零点,IMAX厅里依旧座无虚席,屏幕里铁血战士的等离子炮刚一亮,后排就有男生小声喊“卧槽,这票值了”。那股子兴奋劲儿,跟2018年第一部在内地上映时一模一样——只是当年还在读大学,如今坐在旁边的是刚加完班的同事,手里拎着喜茶,眼睛却死死盯着银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血浆喷溅的细节。
这片子能爆,说穿了就四个字:懂观众。20世纪影业这次学乖了,知道中国院线对R级片有多敏感,干脆剪了个“特供版”。暴力镜头少了,但节奏更紧凑,血浆变成了暗红色特效,既保住了分级,又留住了爽点。就像吃火锅,明知道重辣伤身,还是忍不住往红汤里涮毛肚,特供版就是那碗微辣,吃着过瘾,还不至于胃穿孔。
导演丹·特拉亨伯格更是个聪明人。他拍过《科洛弗道10号》,最拿手的就是把密闭空间的窒息感玩出花来。这次把铁血战士扔进南美雨林,镜头一拉远,观众瞬间明白:这不是猎杀,是困兽之斗。最绝的是范宁那段机械腿打戏,Weta Digital用《阿凡达》同款动捕技术,把金属关节的每一次摩擦都做得像真的一样。影院里有人偷偷摸自己的膝盖,大概是想起了去年摔骨折打钢钉的日子——那种“身体被改造”的微妙共鸣,比任何特效都戳人。
反观同期上映的《日掛中天》,威尼斯影后加持,辛芷蕾演技炸裂,票房却惨到排片只剩5%。不是片子不好,是观众太累了。工作日下班,谁还有力气去看一部讲中年危机的文艺片?就像朋友圈有人发“今晚去看《日掛中天》,感受人性微光”,底下一溜回复“哥,我明早八点还要开例会”。文艺片像红酒,得慢慢品,可现在的观众只想来杯冰美式,提神醒脑,三分钟喝完继续搬砖。
抖音上#铁血战士新造型#的3亿阅读量,说白了就是精准投喂。短视频把最炸的片段剪成15秒,配上“外星猎人徒手撕飞机”的标题,手指一滑就停不下来。2018年那部票房2.1亿,靠的是老粉情怀;这次不一样,00后新粉被短视频勾进来,发现“哎呦,这怪物比游戏里的BOSS还带感”,直接二刷三刷。影院经理笑得合不拢嘴:暑期档后冷清了两个月,终于等来一台印钞机。
数据更扎心。《铁血战士》35岁以下观众占78%,IMAX厅上座率45%;《日掛中天》观众平均年龄39岁,工作日黄金场次空座能养鱼。这不是电影的分化,是生活的分化——年轻人用大片解压,中年人用文艺片找共鸣,可惜前者永远比后者更愿意掏钱。北美市场也一样,1270万美元的首周末票房,把同期艺术片碾成渣。全球观众都在用脚投票:别跟我谈深度,先让我爽了再说。
走出影院,凌晨一点的街道还亮着便利店的光。两个男生边走边比划铁血战士的腕刀,笑声在空荡的马路上飘很远。他们可能忘了,去年这时候,同一条街上有人看完《日掛中天》,红着眼眶说“拍得真好”。电影
来源:旅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