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贱斥物的魅力:我们为何迷恋身体恐怖片?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04 23:40 1

摘要:身体恐怖片,用极为直观的方式迫使人凝视污秽——那些被文明、道德甚至人性本身排斥的部分。我们一边厌恶,一边沉迷。这种矛盾的吸引力,正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的贱斥理论在起作用。

观看那些鲜血横流、皮肤撕裂、器官外溢的影像时,我们为何难以移开目光?

身体恐怖片,用极为直观的方式迫使人凝视污秽——那些被文明、道德甚至人性本身排斥的部分。我们一边厌恶,一边沉迷。这种矛盾的吸引力,正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的贱斥理论在起作用。

克里斯蒂娃在《恐怖的权力:论贱斥》中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主体,是因为排斥了一切让自己感到威胁的存在——死亡、腐烂、血液、母体等等。它们被丢弃在文明边界之外,成为贱斥物。然而,这种排斥并不彻底,贱斥物永远缠绕在我们身边:它既令人作呕,又让我们无法抗拒。只因那被丢弃的部分,也是构成“我”的部分。

身体恐怖片,恰好让这种潜藏的矛盾具象化,它夸张地揭示着我们压抑的、拒绝承认的身体真相。在柯南伯格的《撞车》中,陷入病态车祸美学的男女们,沉溺于一次次撞车事故留下的创伤;在杜库诺的《生吃》中,少女对生食肉的渴望,象征着对社会规训的反叛与对权力的向往;在杜库诺的另一部电影《钛》中,体内植入金属的主角,性别不断滑移,孕育出既非人类亦非机器的新生命……这些影像的力量不仅在于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更在于它打破了身体边界的幻象。

肉身的崩坏,是对文明的反叛。文明试图把身体规范化:皮肤是边界,内部的一切皆不可视。可在身体恐怖片里,文明的秩序被粗暴地重塑,观众直面血肉脏器,感到震惊、反胃的同时,又迸发出一种奇异的欢愉,因为屏幕上的污秽在提醒我们:只要活着,就无可避免地与贱斥物打交道。人类的自我认同建立在排斥之上,而身体恐怖片则让被排斥的部分卷土重来。

因此,我们对身体恐怖片的迷恋并非出于猎奇,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凝视。我们在观看中体验着自我崩解的愉悦,暂时跨越文明的边界,重新触及被压抑的本能。克里斯蒂娃认为,艺术让我们安心地面对贱斥——它将恐惧转化为美学,将污秽转化为思考。身体恐怖片,便是这种转化的先锋形式:它以肉身为媒介,讨论人类何以成为人。

身体恐怖片,总是想告诉我们——所谓人的边界,从来都不稳固,人的身体是流动的,身份也是流动的。我们或许畏惧它,或许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所以,我们才会反复回到银幕前,凝视那血肉横陈的真相。那是恐怖的权力,也是欲望的起点。

#推荐一部好电影[话题]# #恐怖片爱好者[话题]# #酷儿电影[话题]# #身体恐怖[话题]# #大卫柯南伯格[话题]# #贱斥物[话题]# #异化[话题]# #电影解读[话题]# #电影美学[话题]# #审美积累[话题]#

来源:深洞HolePala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