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乌克兰恐怖片《女巫:复仇》于2023年底开拍时,俄军士兵的戏服直接取自真实战场。“那是真正的俄罗斯军服。从被俘或阵亡士兵身上直接获取,经过清洗后我们就地使用,”该片制片人伊琳娜·科斯秋克在基辅接受采访时表示。
乌克兰本土推出的以女性为主导的恐怖电影正掀起观影热潮——片中女巫与僵尸让入侵军队溃不成军。但现实生活已充满恐怖,为何还要在银幕上寻求惊悚?
当乌克兰恐怖片《女巫:复仇》于2023年底开拍时,俄军士兵的戏服直接取自真实战场。“那是真正的俄罗斯军服。从被俘或阵亡士兵身上直接获取,经过清洗后我们就地使用,”该片制片人伊琳娜·科斯秋克在基辅接受采访时表示。
清洗后的军服需重新做旧,以呈现逼真的穿着痕迹。部分战术背心内侧仍留有士兵姓名,更有几件名字被划去——很可能是俄军士兵从阵亡战友处私自拿取。“让(乌克兰)演员穿着这些军服是相当大的心理挑战,”制片人坦言。
这部又名《科诺托普女巫》的影片,讲述一位放弃法力的女巫在未婚夫遭俄军杀害后重拾魔法的故事。该片去年以140万美元(996.62万人民币)票房成为乌克兰影市黑马——对于身处战时、实行宵禁与电力管制的国家而言堪称惊人成绩。
此片亦是科斯秋克监制的“黑暗时代女英雄”恐怖宇宙系列开篇之作。科斯秋克团队现已完成系列第二部《大坝》。这部充满血腥断头场面的僵尸爽片,讲述代号“玛拉”的女兵率领乌克兰小队,发现冷战时期苏联科学家进行邪恶实验的秘密实验室。玛拉小队不仅要迎战苏醒的苏联僵尸士兵,更需直面内心恐惧,学会彼此信任。
这引发思考:当现实生活已充满恐怖,为何还要转向恐怖电影?科斯秋克指出,战争时期观众对电影的解读方式会发生改变。2023年她制作的奇幻家庭动画电影《玛夫卡:森林之歌》讲述守护森林的绿发树精传说,虽在俄乌冲突前早已启动制作,乌克兰观众仍将其解读为战时爱国寓言。该片以全球2100万美元(1.49亿人民币)票房成为乌克兰影史最卖座影片。
但科斯秋克表示,到2024年她意识到公众情绪已变得阴郁。“人们渴望复仇,”她说。而《女巫》正是以淋漓尽致的方式实现了这种诉求。影片的宣传语是:“这是一部乌克兰女巫痛揍俄罗斯人的电影”,立刻引发了共鸣。对西方观众而言,这部电影的观感格外沉重。
科斯秋克指出:“《女巫》本应是恐怖片,视觉冲击力强,画面直白。但对乌克兰观众而言,它并不恐怖。他们看着俄罗斯人肠穿肚烂的画面,反而感到解气。”
若非乌克兰观众,《水坝》同样会带来令人不安的观影体验。某些片段宛如东欧版的《僵尸肖恩》,既有俗套却有趣的断头场景,也有荒诞血腥的夸张视觉特效。你以为这必定是黑色幽默——但随即想起这部电影创作于真实战争环境中,而战争本身毫无趣味可言。
如何解释这些影片的女性主义色彩?科斯秋克认为这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当前乌克兰影院观众以女性为主导,因为大量男性正在参战。能去电影院的男性所剩无几……但我觉得这也与乌克兰神话传说异常丰富,且总是与女性角色相关有关。”
科斯秋克希望《水坝》(本周在美国电影市场首次进行国际展映)能吸引乌克兰境外的观众,不论是恐怖片爱好者还是担忧俄罗斯扩张主义的西方民众。第三部影片正在开发中,讲述一位女警对抗右翼新纳粹吸血鬼的故事。
当被问及拍摄此类电影是否安全时,科斯秋克认为这个问题已不值一提。“如今战争进入第四年,我认为在选择拍摄地点时,安全因素已不在考虑范围内。选定地点后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是极高风险。”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观众的需求始终在变化。去年乌克兰影院观众渴望复仇题材,如今他们则追求超脱现实的慰藉。僵尸题材不再风靡,上月在乌克兰上映的《大坝》票房表现平平。
但科斯秋克并未气馁,她近期监制的《玛芙卡》真人版《真实神话》在战火中的乌克兰森林与湖泊间完成拍摄,尽管空袭不断仍如期交付。若问谁堪称黑暗时代的英雄,人们不禁会想到科斯秋克——毕竟在侵略战争中进行僵尸片与家庭冒险片的创作,需要非凡的勇气与魄力。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观澜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