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叙事掩盖集体抗争——《47路巴士》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20:00 2

摘要:《47路巴士》取材自真实事件,1978年,巴塞罗那的一辆47路公交车冲破市政禁令,驶向被遗忘的郊区男爵塔社区(音译:托雷巴罗)。

英雄叙事掩盖集体抗争——《47路巴士》

今天聊聊西班牙电影《47路巴士》。

片名El 47 / The 47(2024)。

《47路巴士》取材自真实事件,1978年,巴塞罗那的一辆47路公交车冲破市政禁令,驶向被遗忘的郊区男爵塔社区(音译:托雷巴罗)。

男爵塔社区是一群背井离乡的人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远离市区无人关心,泥土路总是泥泞不堪。

移民们踩着泥坑去远处挑水,出一趟门都要爬过大斜坡。市政当局说这里的路太窄不安全,不肯开通公交线路,男爵塔和巴塞罗那的仿佛两个世界。

直到年过花甲的公交司机曼诺罗·维塔尔把公交车开进自己居住的贫民区,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电影没有刻意渲染苦情,只是拍摄了这里的日常生活。

曼诺罗的妻子卡门在漏风的教室里教孩子读书,窗户破了,孩子们轮流用手堵着。女儿乔安娜在合唱团练歌,总因为担心父亲的事走调。邻居家着火,消防车卡在山脚下,大家只能用桶接水,看着火苗吞掉一切。

这些碎片化的场景反映出的是同一个诉求,男爵塔社区的人要的不是施舍,是“被看见”。他们也是巴塞罗那的一部分,他们也该有一条能通公交车的路。

曼诺罗是普通人,也不是天生的英雄。

他原本也只是把妻女照片放在驾驶座旁的普通司机,穿制服要把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

他试着按规矩来,去市政厅递申请,跟官员讲道理,可得到的只有敷衍。

后来他和朋友深夜去市政厅墙上涂鸦,两个人最终只写下“男爵塔也是巴塞罗那”。

直到邻居家的房子被烧,他看着消防车进不来,才明白守规矩帮不了他们。

于是他做了件大的事,开着47路巴士直接冲去男爵塔社区。

车轮碾过熟悉的泥路,引擎的轰鸣声里,社区的人从家里跑出来,跟着巴士跑,欢呼雀跃。

此刻巴士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争取尊严的旗帜。曼诺罗不是为了当英雄,只是不想再让自己的社区像个被遗忘的角落。

电影里的对抗也很有意思。

它没把市政官员拍成纯粹的坏人,有的官员会在曼诺罗面前叹气,说自己也没办法;警察都不是铁面无私,乔安娜被盘查时,警察会悄悄放了她。

这让故事更真实,在制度性冷漠的社会里,真正的阻力并不是来自某个坏人,而是制度性的不作为。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无能为力,都可以用习以为常的冷漠推脱,把“边缘群体就该待在边缘”当成理所当然。

曼诺罗要打破的就是这种惯性。

真实历史上的曼诺罗是工会成员,劫车行动是集体策划的成果。

电影选择聚焦个人叙事,将组织背景模糊处理,削弱了工人运动的集体属性。片中强化个人英雄主义,主要目的是增强戏剧性,但同时也消解了劳工斗争的本质意义。西班牙工人委员会(CCOO)去年抗议电影抹掉组织作用,导演也没回应。

现实比电影更残酷。近半个世纪过去了,2024年,巴塞罗那用曼诺罗的名字命名公交站。2025年,男爵塔仍因电缆盗窃频繁停电。

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暴露了系统性治理缺位,纪念仪式表面功夫无法替代实质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才是真正的逆来顺受,对苦难的耐受程度令人惊叹。这种耐受性并非源于麻木,而是迫于资源匮乏与话语权缺失,当个体抗争成本过高,集体行动又因社会分化而瓦解,他们只能妥协求生。47路巴士曾载着希望驶过泥泞,但终点站仍是漫漫长夜。

强化个人英雄主义,

淡化集体抗争本质。

来源:妙看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