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个例。2024年,全国28个省把心理课搬进课堂,北京上海试点双班主任,阿里捐了两个亿建心理室,抖音上一场心理直播能炸出230万人围观。
孩子半夜发朋友圈说“好累”,你点开对话框,却不知道该回什么。
这不是个例。2024年,全国28个省把心理课搬进课堂,北京上海试点双班主任,阿里捐了两个亿建心理室,抖音上一场心理直播能炸出230万人围观。
可你知道吗?
六成以上的抑郁孩子,还是没人管。
他们不是突然崩溃的。
北京大学那项十万学生的研究说得很清楚:每天户外活动够一小时,抑郁风险直接降三成。
可我们呢?
孩子放学回家,书包一甩,手机一拿,阳台都没机会去。
家长以为“多补习就能好”,老师觉得“成绩上去了心就稳了”。
你见过八岁孩子写“我不想活了”吗?
不是夸张。
中国疾控中心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心理问题的首发年龄,从以前的十二三岁,提前到了八九岁。
就诊时间也从一年半缩短到十一个月——不是家长更警觉了,是孩子撑不住了,才开口。
云南贵州的1200所学校,有了新心理室,但没人去。
因为孩子怕被贴标签,怕老师说“你就是太矫情”。
家长在“家长心理课堂”里学了八百遍怎么沟通,可真到饭桌上,还是那句:“别闹了,别人家孩子都考年级前十。
”
深圳的校医联动平台能一键转诊三甲医院,可农村孩子连校医都没有。
七成八的农村抑郁青少年,连心理咨询热线都没听过。
他们不是不想救,是根本不知道,救了也没人接。
抖音上那些心理主播,评论区全是“我也是”。
可现实里,孩子蹲在厕所哭,妈妈在门外喊“快出来吃饭”,没人问一句“你今天怎么了”。
我们建了五百个示范社区,配了两千名专业咨询师,可真正能走进孩子心里的,不是设备,不是课程,是那个愿意放下手机,听他说完“我今天被同学骂了”的人。
心理课能上,心理室能建,但孩子的心,不是靠政策填满的。
你家孩子最近一次说“我难受”,你回的是“多喝热水”,还是“来,我陪你坐会儿”?
别等红色预警了,才想起要救他。
黄灯亮的时候,你已经在了,他就不会一个人走到红灯。
来源:陈意侃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