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战1994》开机了,郑秀文演廉政公署高官,启德机场一比一重建,八千万砸进去,不是情怀,是较劲。
香港电影又活了,但没人再喊复兴。
《寒战1994》开机了,郑秀文演廉政公署高官,启德机场一比一重建,八千万砸进去,不是情怀,是较劲。
当年的贼王案,现在敢拍了。
树大招风那代人老了,但故事还在咬人。
《镖人》补拍完,袁和平说这是最后一部亲自打武的片子。
新疆魔鬼城的风沙,替他喊了声再见。
AI修画面,不是偷懒,是舍不得旧日的血和汗。
谢霆锋在货柜码头搭直升机坪,厨房大战用二百件厨具当武器。
这不是炫技,是把香港的烟火气,全塞进枪林弹雨里。
戛纳午夜场,不是去拿奖,是告诉世界:我们还没死。
《火遮眼》卖到北美,韩国卖了八百万美金。
谢苗提名金马最佳动作设计,一个没流量的武行,靠拳头进了主流视野。
没人捧他,但观众记得他怎么倒下又爬起来。
杜琪峰要拍《黑社会3》,古天乐、林家栋、刘青云全回来。
不是怀旧,是他们知道,只有这群人,才懂什么叫“兄弟不是讲出来的”。
王家卫修复《阿飞正传》和《重庆森林》,4K不是为了高清,是怕年轻人忘了,香港的雨,曾经是这么湿的。
政府砸十亿做基金,银河映像推新导演。
没人再吹“港片黄金时代”了。
因为黄金早碎了,现在是捡碎片的人,一块一块拼。
合拍片少了,本土片多了。
不是排外,是终于敢讲自己的故事了。
没人再喊“救港片”了。
因为救不了的东西,就自己长。
你看《寒战》里那句台词:不是我们太强,是他们太慢。
现在轮到他们追了。
没人喊口号。
但镜头在动,机器在转,有人在深夜的片场,一口热茶都没喝完,就喊了声“Cut”。
这才是香港电影。
不哭,不喊,不求人。
只是,接着拍。
来源:豁达冰淇淋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