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不容错过的智力障碍题材电影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21:46 1

摘要: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是一种在发育阶段发病的障碍,患者在概念、社交和实用领域均存在智力功能和适应功能缺陷。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其纳入了精神疾病的范畴。

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是一种在发育阶段发病的障碍,患者在概念、社交和实用领域均存在智力功能和适应功能缺陷。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其纳入了精神疾病的范畴。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能在至少几个精神病学诊断类别中看到自身的某些特质。正常与障碍之间的界限并非一目了然,二者的区别往往更多体现在程度而非类型上。也就是说,关键在于这种情况是否会引发严重问题。

下面这些电影围绕智力障碍,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展开探索、深入探讨或提供独到见解。

注:部分电影可能会引发痛苦的回忆和情绪。请根据自身情况判断是否观看,如有需要,请确保身边有可寻求支持的人或渠道。

《阿甘正传》(1994)

阿甘是个智商不高但心地善良的简单男人。他与童年唯一挚友珍妮共同奔跑成长。他的妈妈教会他人生之道,并让他自己选择命运。阿甘参军赴越服役,结识了丹和巴布两位新战友。

他屡获勋章,创立了著名的虾业船队,掀起全民慢跑热潮,引领乒乓球风潮,发明了笑脸符号,创作车贴标语与歌曲,慷慨助人并数次面见总统。然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阿甘满脑子只想着童年恋人珍妮·柯兰——那个毁掉自己人生的女孩。

《阿甘正传》因其温暖人心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而备受赞誉,尤其是汤姆·汉克斯的演绎。影片标志性的配乐以及将阿甘融入历史事件的特效均获高度评价。

该片引发观众丰富的情感共鸣,但因对复杂议题过度简化而受到批评。对于人物塑造和事件呈现存在不同看法。尽管如此,《阿甘正传》仍被普遍视为一部具有全球共鸣的经典。

《雨人》(1988)

查理·巴比特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洛杉矶汽车经销商。少年时他擅自驾驶父亲的1949款别克敞篷车,因父亲报案称车辆失窃而遭拘留两日。某日他得知疏远多年的父亲已去世,遗嘱中将一整片玫瑰花床和那辆车留给他,而剩余的三百万美元遗产则存入信托基金,待指定继承人出现时分配。

查理对此怒不可遏,决定调查此事。那个“某人”似乎是雷蒙德——查理素未谋面的兄弟,一位自闭症天才,栖身于沃尔布鲁克研究所的封闭世界。查理绑架雷蒙德,决定带着他踏上西海岸的“生命狂欢之旅”,以此要挟获取三百万美元遗产。

雷蒙德的怪异举止和喋喋不休——反复提及《阿伯特与科斯特洛》、念叨“离瓦普纳还有四分钟”、坚持只搭乘澳洲航空,让查理几近崩溃...但也将他从自私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两兄弟一起踏上了横跨美国的发现之旅。

这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经典之作,以引人入胜的视角展现了自闭症世界。查理曾解释自己童年有个名叫“雨人”的想象朋友。这似乎解释了片名由来——但剧情另有转折。

影片后半段(或许观众早有察觉),查理遭遇更震撼的真相:雨人并非虚构。年幼的查理其实指的是哥哥雷蒙德,只是因发音困难才称其为“雨人”。

《不一样的爸爸》(2001)

山姆・道森的心智水平相当于7岁儿童。他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在孩子出生后,女子就抛弃了他们父女俩。山姆的心智障碍逐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他的女儿也因此被带走。

之后,山姆找到了一位愿意无偿处理此案的律师。在此过程中,山姆让这位律师深刻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让她认识到爱是生活不可或缺的核心。

《不一样的爸爸》并非探讨司法体系的公正与否,而是从律政片的角度探讨成年智力障碍者抚育子女的权利,聚焦于山姆处境的悲剧性。温暖动人的故事和西恩·潘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但影评人却持不同意见,认为这部空洞煽情的作品根本无力承载如此棘手的议题。尽管西恩·潘凭借饰演这位智力障碍父亲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但20多年来导演杰西·尼尔森一直耿耿于怀,没能让真正的残障人士来饰演主角。

《第八日》(1996)

哈里是个忙碌的企业高管,在事业上很成功,但社交生活却是一团糟——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他而去。这个周末,孩子们乘火车来见他,但哈里照常工作,忘了去接他们。

结果,妻子和孩子都不愿再见他,他满心痛苦与愤怒地在乡间公路上兜着圈,险些撞上乔治——这个从疗养院逃出来的男孩患有唐氏综合征,其他孩子都随父母回家了,唯有他因母亲去世无人接走。

起初,哈里一心想摆脱乔治,但乔治却不愿离开这位新朋友。最终,两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段特殊的友谊,这段友谊也彻底改变了哈里。

《第八日》是一部典型的笑中带泪的法式温情喜剧,如同《雨人》一样,由简单角色教导复杂人物放松享受生活。

在影片中,邪恶以“无形”的巨型企业的形象出现,善良则寄托于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身上,他以纯粹的喜悦直面生活,向饱受压力的高管哈里传授一个所有人都虔诚认同,却无人践行的道理:我们必须拥抱简单与自由,给自我留出喘息的空间,挣脱这个墨守成规的世界所带来的枷锁。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乔治的比利时演员帕斯卡尔·杜肯,就是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

《天下父母心》(1963)

心理学家马修·克拉克博士是克劳索恩州立培训学院的院长,该校是首批为发育障碍儿童设立的寄宿学校之一。他冒险聘请曾有抱负的钢琴演奏家珍·汉森担任学校音乐教师。

汉森小姐既无护理经验,也无教学背景,更缺乏与发育障碍儿童打交道的经验。但她很快与自闭症学生鲁本·维迪科姆建立起特殊纽带——她认为这个孩子需要特别关照。

鲁本入校两年间父母从未探望,两人因抚养压力导致婚姻破裂。克拉克博士则视鲁本为最难应对的孩子。汉森小姐与克拉克博士在如何引导鲁本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尽管克拉克博士承认自己的方法对鲁本无效,但他也不认同汉森小姐全神贯注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之道。通过了解维迪科姆夫妇不愿探访的原因,并亲眼目睹残障成人的生活,汉森小姐终于领悟到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包括鲁本在内。

本片聚焦于一桩令人深为触动的个案,围绕一个“问题学生”生动展现了对智障机构中令人心碎且往往令人震惊的行为与活动,同时穿插了关于智障者在社会中应扮演何种角色以及社会对他们应尽何种责任的学术探讨。影片的戏剧化处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伯特·兰卡斯特饰演机构负责人克拉克博士,一位专业客观却富有同理心的心理学家,其表演坚定、真诚、富有说服力且毫不做作。朱迪·加兰则生动刻画了过度投入的音乐教师汉森小姐,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某个孩子的过度关注实属错误。

饰演这个令人心碎的“病例少年”的布鲁斯·里奇表现相当惊艳,而片中的儿童演员许多其实是波莫纳太平洋州立医院的真实智障患者。

《舞入我歌》(1998)

患有脑瘫的朱莉娅(希瑟·罗斯饰)独自居住在郊区的小屋里。她虽然珍视独立生活,却不得不依赖兼职护理员玛德琳(乔伊·肯尼迪饰)。问题在于,玛德琳纯粹将护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对茱莉亚的残疾缺乏耐心。

玛德琳又一次大发脾气后,朱莉娅再次独自留在家中。她巧妙地用轮椅拦住了一位走在街上的英俊青年。尽管埃迪(约翰·布伦普顿饰)看似匆忙,仍抽空帮助了朱莉娅,很快就被她那古灵精怪的幽默感所吸引。

埃迪的生活充满神秘色彩,但这丝毫未能阻挡朱莉娅对他萌生爱意。玛德琳却将埃迪视为猎物,明知朱莉娅的心意仍展开攻势。然而当玛德琳误解了埃迪的善意举动后,她将埃迪逐出朱莉娅的生活,一切随之崩塌。

朱莉娅必须抉择:是否因自身残疾就让他人主宰人生?她鼓起勇气直面玛德琳,重新赢回久违的尊严与尊重。

《舞入我歌》由希瑟·罗斯与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共同编剧,部分取材于希瑟的亲身经历。导演罗尔夫·德·海尔后期加入编剧团队,以极其坦率真诚的姿态完成了这部既直面现实又鼓舞人心、偶尔还妙趣横生的作品。

本片演员不多,但都表现出色,希瑟·罗斯与乔伊·肯尼迪尤为突出,他们勇敢的表演构成了影片的灵魂。令人悲痛的是,希瑟·罗斯已于2002年10月5日离世,恰在她36岁生日次日。

《篮球冠军》(2018)

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陷入焦灼的篮球教练马可·蒙特斯,因为醉驾撞车被法院裁定完成90天社区服务,训练一支由残障人士组成的篮球队。马可虽满心不情愿,但不得不上马执教,谁知球队竟然获准参加全国残奥会篮球联赛,这让马可面临的麻烦愈发增多。

眼见要把这样一支队伍打造成能在联赛中夺冠的团队困难重重,马可倍感沮丧。然而,球队成员们乐观开朗的态度以及他们天性中的善良,不仅让马可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现状,也促使他反思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

《篮球冠军》改编自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这支队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赢得瓦伦西亚特奥会的冠军。

这部电影在常规励志体育题材的基础上,加入心智障碍特殊群体的现实议题,带来喜剧幽默和温馨感动的同时,更让观众进一步关注了解到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需求。

影片广受观众好评,是2018年西班牙年度票房最高的本土电影,同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不俗的影响力,被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翻拍。

《野花》(2022)

《野花》聚焦于贝娅(基尔南·希普卡饰),这位自立自强的年轻女子的父母莎伦(萨曼莎·海德饰)和德里克(达什·米霍克饰)均患有智力障碍。贝娅几乎是自力更生长大,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但一场意外促使她反思自己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以及未来该如何前行。

《野花》显然试图成为银幕上残障群体的良好代表。表面看来,这部影片娱乐性十足,传递着关于家庭团聚的暖心信息。但片中残障角色的刻画方式可能冒犯部分观众。虽然我们被引导去同情贝娅,但这牺牲了她父母的角色塑造。这种处理导致残障形象呈现失衡,角色刻画比影片初衷更趋于刻板印象。

《野花》中隐含的健全主义观念以微妙或直白的形式贯穿始终,最令人发指的场景当属莎伦与德里克的父母公然讨论、争执是否该对莎伦实施绝育手术,以阻止她与丈夫生育子女。在一部有意向观众传递“贝娅一家只是典型的美国家庭之一”观念的影片中,这段对话令人震惊。

《完美计划》(2012)

这部震撼人心的英国剧情片由大卫·布莱尔执导,灵感源自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影片以诺丁汉为背景,聚焦于暴戾的丹尼(斯蒂芬·格拉汉姆饰)与乔瑟夫(阿德瓦莱·阿金努耶-阿格巴杰饰)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个体格魁梧却只有七岁智力水平的男子。

丹尼欠下了当地黑帮头目的债务,别无选择,只能诱骗约瑟夫参与地下笼斗赛事来偿还债务。然而随着比赛难度升级,且两人相继爱上两位美丽女子,丹尼开始质疑自己的初衷。最终,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友谊的故事——为了挚友,你愿意付出多大代价?

尽管电影预告片和海报极力凸显故事中粗粝的犯罪元素,事实上《完美计划》主要聚焦于丹尼与约瑟夫之间的羁绊,以及约瑟夫与名为伊莎贝尔(麦克辛·皮克饰)的智障女子的感情纠葛,还有丹尼对孤独妓女丽莎(艾玛·斯坦斯菲尔德饰)的追求。

这部电影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人鼠之间》的永恒价值:原著虽设定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角色们追逐着美国梦,但故事却能被可信地移植到现代英国背景中。两位主角的关系也存在玩世不恭的解读空间——那位“保护者”的初衷或许并没有那么纯粹。可惜影片未能彻底贯彻这种冷峻视角。

《热浪》(2015)

在法国南部某座农业小镇,一场恶劣的热浪正在肆虐,居民们不仅要为干渴的农作物和牲畜发愁,还要面对约瑟夫日益失控的行为。

这位因出生时缺氧而智力不健全的30岁男子人嫌狗厌,他的举动起初看似无伤大雅,不过是在村里四处播放硬核电子乐,或偷窃杂物。

但很快演变成惊悚事件,他骚扰了一名少女,还被暴脾气的农场主指控偷窃市政水泵。就连睿智的市长也束手无策,约瑟夫虽多次被捕却屡次放回,直到一天雨夜他遭到不明袭击丧命。

影片剧本灵感源于真实事件,故事巧妙地将镇民日益增长的焦虑与约瑟夫令人不安的举止交织在一起,很快便揭示出他既是众人忧虑的主要根源,也是完美的替罪羊。

导演勒尔库以炯炯有神的双眼和圆润面容塑造出约瑟夫极具压迫感的形象,却又巧妙赋予其情感维度,引发观众共情。正如其母所言:“这并非他的过错”——当村民群情激愤之际,我们终将领悟此言真谛。

来源:电影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