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女到“银鸡”,香港娱乐圈有多脏?这部电影或许能给你答案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9:46 2

摘要:1996年,导演马天耀以“香港第一淫媒”案件为蓝本,拍摄了电影《艺坛照妖镜》,其剧情直接影射了当年轰动香港娱乐圈的真实丑闻“银鸡案”,影片尺度不大,但它对娱乐圈有多肮脏的剖析,让业内人士震惊,毫无遮掩地展示了香港娱乐圈的另一面,从玉女到“银鸡”,香港娱乐圈有多

1996年,导演马天耀以“香港第一淫媒”案件为蓝本,拍摄了电影《艺坛照妖镜》,其剧情直接影射了当年轰动香港娱乐圈的真实丑闻“银鸡案”,影片尺度不大,但它对娱乐圈有多肮脏的剖析,让业内人士震惊,毫无遮掩地展示了香港娱乐圈的另一面,从玉女到“银鸡”,香港娱乐圈有多脏?这部电影或许能给你答案。

《艺坛照妖镜》开篇直入主题,女主角丽贝卡(艺名Rebekah)卷入“银鸡案”成为舆论焦点,虽然她成功躲避了追捕,但报纸报刊捕风捉影的报道,和社会的道德指责,让丽贝卡迅速陷入众叛亲离,面对孤立无援的处境,丽贝卡资源逐渐流失,在愤怒与绝望中,丽贝卡干脆用“爆料”方式反击,公开揭露娱乐圈内的种种黑幕。

走到今天这般田地,丽贝卡彻底断了自己的退路,可谁又能想到,当年她也是个怀揣明星梦的单纯女孩呢?

初入娱乐圈,对丽贝卡这种没有背景的女孩子来说,根本看不到任何出路,白天她混迹片场秀场,想被圈内伯乐发现,晚上她驻场夜总会唱歌跳舞,以此勉强糊口,维持自己的明星梦。

终于熬成了熟脸,丽贝卡能接到一些影片邀约,有些戏份还挺多,结果到了片场才知道,都是粗制滥造的跟风电影,中间都没有什么彩排对戏环节,男主角是很普通的演员,上来就问她:叉烧包倒有,要不要?

每次有分量较重的戏,导演会同时通知多个像丽贝卡一样女演员,到时候她们都得通过导演的试炼,丽贝卡得到通知后满心欢喜的去了,她的试炼比较特别,完成一场脸上泼粪和蛆虫的戏,丽贝卡强忍着恶心拍完,才有了名气。

即便如此,完全看不到曙光的明星路,令丽贝卡十分疲惫,她想挣快钱的想法越来越迫切,正因如此,她才会卷入后来轰动全港的“银鸡案”中,当丽贝卡决心逃离这种生活时,媒体的曝光让她陷入两难,最终成为爆料者。

除了丽贝卡外,在《艺坛照妖镜》里,和丽贝卡一样没背景的男星,他们进入娱乐圈后经历,并不比丽贝卡好多少,混迹片场任劳任怨,最后在看不到希望后,默默离场。

影片中负责给女明星和富豪间搭桥的公司,工作人员再次联系富豪时,套近乎说:我上次找了个演小龙女的给你玩,很舒服吧?

丽贝卡一类的小角色,他们常年混迹娱乐圈,到头来一事无成,却又时常把爆款电影挂在嘴边,如参演过《上海滩》、《金枝玉叶》等影片感到光荣,自己给自己打气。

丽贝卡的形象,不用多说,自然是那些年香港娱乐圈不少从业人员的真实写照。

只是《艺坛照妖镜》虽然大胆,但有一点让人遗憾,电影对丽贝卡经纪公司的描写不多,他们通过安排女星陪伴富豪,换取相应资源的行为,当年在圈内屡见不鲜。

那个道貌岸然的导演,其原型是行业内多个不良人士,他们以“试戏”的名义骚扰女演员,通过诸如“艺术需要牺牲”等说词,让受害人接受,受到业内广泛批评,成为行业内的害群之马。

3、商业上的成功

在市场上,《艺坛照妖镜》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该片属于典型的低成本电影,制作费低廉,仅发行在香港,却拿下超过339万的票房,其中还不算碟片发行,一举成为1996年的票房黑马。

对于一部“非喜剧题材、非恐怖题材”的低成本电影,又没有什么知名影星参演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商业上的成功,用票房奇迹来形容,都不为过。

《艺坛照妖镜》商业上成功,反映了当时香港民众对娱乐圈内幕的浓厚兴趣,在“银鸡案”前,普罗大众既没有机会也没有渠道了解这些,而伴随该案浮出水面,大众终于有机会窥见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与此同时,《艺坛照妖镜》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对明星光环背后的复杂心理:观众既渴望自己偶像拥有完美形象,又渴望看到这一形象被打破的刺激,甚至阴暗的期望看到自己偶像的竞争对手,形象彻底破灭。

正是在社会心理和民众心理,双重因素的加持下,《艺坛照妖镜》因大胆站上“银鸡案”的舆论风潮,才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或许是急于求成,生怕其他同类型电影抢先上映,《艺坛照妖镜》的整体制作十分粗糙,影片没有深挖造成香港娱乐圈肮脏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是一味批判,影射讽刺,明显是急功近利获取商业利益,缺乏艺术上的追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艺坛照妖镜》确实敏锐地捕捉了,上世纪90年代香港娱乐业的集体焦虑,立足弹丸之地,外部市场逐渐失手的情况下,头部演员纷纷离港去好莱坞讨生活,剩下的人分食香港本就不多的娱乐圈蛋糕,正是经济困境和自身发展困境,真正塑造了香港娱乐圈的肮脏。

来源:犀利影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