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性喜剧,意识形态发源地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3 08:02 1

摘要:作为舆论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电影本身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配合着美式政治宣传范式,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营造出来一种理想化的场景。而作为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领域,商业片,它更多的是反映出来美国社会的另一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美国商业片来看到美国人的社会生活具体行为,

作为舆论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电影本身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配合着美式政治宣传范式,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营造出来一种理想化的场景。而作为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领域,商业片,它更多的是反映出来美国社会的另一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美国商业片来看到美国人的社会生活具体行为,另一方面,商业片中被司空见惯传播着的,很大程度上属于美国社会的普通面,这一面尤为重要。

今天推荐经典美国喜剧片《我为玛丽狂》,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泰德在高中时期就喜欢上了学校美丽动人的同学玛丽,并且一度快要成功了,然而一次舞会前的邀约使得泰德颜面扫地,最终,他与玛丽的爱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十几年后,泰德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这个时候他依旧是忘不了玛丽,然而碍于之前的颜面扫地,泰德雇佣了一个私家侦探帕特去跟踪玛丽,他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玛丽的现状再决定见不见,然而私家侦探帕特却爱上了玛丽,这让得知真相的泰德感觉非常不爽,最终,几个人展开了对于玛丽的追求。

本片的故事很简单,但本片的思路可以看作是喜剧片的一种标准参考,同时也为后续别的喜剧片提供了一种俗套的连续梗。当然,这些熟梗并不是今天所要谈论的重点,今天的重点在于谈论一下喜剧片背后的美国社会。

我们所熟知的校园暴力犯罪被改为校园霸凌正是因为向着国际靠拢的结果,但这种结果的来源是什么?自然是被公知们认为是人类文明典范的美利坚,在影片中,玛丽的哥哥因为智力缺陷一度被学校的其他同学各种羞辱,但在本片当中,这种场景可以被喜剧化,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答案也很简单,因为这很常见。这就好比美国黑人在遇见警察的时候,与白人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也很常见一样。正因为这种行为的习惯性,所以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只会被纳入喜剧的一部分。

试想一下,如果这要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公知们会有一副怎样的嘴脸呢?还有个细节就是侦探帕特的好友在跟帕特对话的时候,在一边照着稿子读,另一边,他在吸毒,然而这种让国人震惊的场景在美国喜剧中却成为了一种喜剧元素,且很常见。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很多美国喜剧片当中,美国青年人或者中年人对待毒品是一种什么态度?是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正因为这种态度,所以这种行为成为了日常。

此外,按着当下流行的女权说法,片中的所有男性在面对玛丽的时候,都是一种男性的凝视,这种凝视一方面伤害侮辱了玛丽,另一方面也是对于玛丽的物化。但是这种被各路女权主义者营造出来的观点却不会落在这个世界“文明之颠”的美利坚身上,即便是很多时候,美国的喜剧片总是会用软色情来当作喜剧元素且一直持续到今天,但却没有女权敢于质疑“山巅”。

更何况影片中泰德在与玛丽第二次约会时候被玛丽使用了的“发胶”,这种非常大尺度的辱女行径,似乎也并没有被女权敏感者所特别标记。这又是一种令人费解的行径。

当然,除了女权所具备的元素之外,更多的时候,美国的喜剧片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奇怪的价值观,仿佛在美国,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充分且合理的,都是可以去做的。别小看这个假象,当这个假象被很多人当作教条去反复念经之后,美国一定程度上就完成了舆论的散播。

好莱坞电影为什么会被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接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好莱坞电影本身的质量优势,但很少有人思考电影在海外发布需要对方国家院线支持的,更没有人愿意思考,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院线发行市场占据了多少份额。目前搜索到的数字为百分之九十五,如果你觉得这个数字奇高无比,还有一个更加让你惊讶的真相,那就是这个数字已经是低估了,曾经这个数字最高的时候是百分之九十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全球范围内,人们都或多或少的对于美国文化如数家珍,因为美国电影尤其是美国商业电影发挥出来了主要作用。人们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的接受了美国商业电影,当你接受美国商业电影的同时,也不自觉的接受了美国为其他国家民众定制的价值观。慢慢的,天长日久之后如果他们不进行深度思考的话,自然就会认为美国所传递的价值观是不可动摇且完全准确的,这样也就间接的完成了自我洗脑的过程。

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国产优秀电影很多时候被公知们攻击,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电影无一不是动摇了美式价值观,而美式价值观则是公知们赖以生存的体系,一旦动摇,公知们就失去了念经的温床,而不得不降级与别人争机会,其最终结果就是他们只能毁灭自己,因此,美式商业片就成了他们的唯一。

……

你好,再见

来源:三半撩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