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苑】看电影那岁月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6:36 1

摘要:那个年代还没有风扇这玩意儿,教室里人又多,门窗又被单遮住,恰遇高温夏天,你说我们这些孩子能够安静地将电影看下去么?太热了就出去吹风透气,出出进进乱哄哄的。场内突然传出一声叫喊:“有人发痧了,老师快来呀!”骚乱之中,只见几位老师把晕倒的同学抬出教室放在阴凉的通风

文/水青

六一儿童节那天,孙儿为为闹着要去电影院看《功夫熊猫》。他的父母没有假期陪他去,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还是第一次看3D片呢,戴上特制的眼镜观察到的立体效果真是神奇,自己犹如身临影片所叙故事之中,自然感觉到现代科技的成果辉煌,给人类带来了享受。

不过,开映不久我的思绪驾驭我穿过时空,回到了上世纪在农村看电影的场景。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电影这个名词和真正看到电影,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一个儿童节,政府将儿童影片送到乡下教学区放映。

青山铺教学区的放映场地就设在青山铺完全小学教室里,用被单布将门窗挡住外面的光线入内,白色银幕布挂在黑板那面的墙壁上,就当成了影院。

当时我在天华山南麓的留嘉完全小学读书。学校宣告这条消息后,我和同学们高兴地沸腾了起来,中饭都顾不上回家吃,闹着要班主任早点领我们出发。

我们步行六七华里路,来到了青山铺小学“影院”,接近开映,我们顾不得满头大汗就钻了进去。

那个年代还没有风扇这玩意儿,教室里人又多,门窗又被单遮住,恰遇高温夏天,你说我们这些孩子能够安静地将电影看下去么?太热了就出去吹风透气,出出进进乱哄哄的。场内突然传出一声叫喊:“有人发痧了,老师快来呀!”骚乱之中,只见几位老师把晕倒的同学抬出教室放在阴凉的通风处,给她掐寒筋按人中、扇扇子,后来好在没有出事。此后上级教育部门再也没有这样组织农村学生看电影了。

时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农村人民公社有了自己的电影放映队伍,社员能够看上电影了。不过大队部没有供放电影的礼堂,农民白天要劳作,电影只能晚上在大队部前面的地坪放映。

每当放映的消息传开,孩子们就会一边跑一边喊:“放电影啰!放电影啰!”欢呼声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从上屋场传到下屋场,从对门屋传到坳背屋,传遍整个塅里。

从三五岁的小孩子到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手忙脚乱地从家里搬来长板凳、火椅子,凡能用来坐的东西都派上用场,纷纷涌向大队部的地坪抢占位置。大人则是慢慢地跟在后面,不时地叫着他们的孩子走路要看路,莫掉到田坎里。位置占好了,孩子们就在附近跑来追去,要么把凳子排了又排,要么这一条那一条地坐上个遍,要么在凳子阵营里穿来梭去做游戏,总之开心坏了。

天黑下来,雪白的幕布附在临时搭建的竹支架上挂了起来,放映机的灯也亮了。四面八方涌来的人,越聚越多,外围的只好站着。站不下了,就爬到地坪后的树上,实在没有位置的,就选在银幕的背面坐下来看。开映前大家呼朋唤友,比过节还热闹。当屏幕上出现了图像,吵嚷的声音自然渐渐低了下来。然而,呷豆子的,嗑南瓜子的,大人哄小孩子的,孙子给爹爹娭毑作解说或翻译的,迟来的大人找位置的种种声音不绝入耳。

换片时,嘈杂的声音又会响起,像用洋铁皮子锅在火上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好动的男孩站在凳子上,做着大人难以看懂的动作以便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很遗憾,人们并不买账。只是年轻的小伙子注意漂亮的姑娘,在她们身边围成一个个小圈子,相互谈笑着,然而也有胆大的小伙子敢于上前煽情,却招来女孩子的臭骂。放映完毕,回家的路上,大家谈论着电影的画面,有模仿、有争论,说谁好,说谁坏……

有趣的是,屏幕上的观看效果也随当时的天气而变化,刮东风时,正面是凹像,反面是凸像;刮西风则相反;若遇下雨时,尽管电影里风和日丽,雨点仍然会毫不留情地打在银幕上,使你在置身故事情节时才悟出自己是观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情景啊!

作者简介

水青(笔名),现年84岁。生于贵阳,长于长沙县,1978年起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支教南粤。南粤工作时段,教学之余,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不少篇章分别被《中学化学》期刊(1995年第10期刊首)、《中华优秀科学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刊物收编,也有些闲文跻身报端。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