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意大利生活的那一年,我见过太多生命力蓬勃的意大利女性。有次我问她们:“有没有哪部电影,让你们看完心情久久平复不了?” 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2023年上映的《还有明天》。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在意大利生活的那一年,我见过太多生命力蓬勃的意大利女性。有次我问她们:“有没有哪部电影,让你们看完心情久久平复不了?” 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2023年上映的《还有明天》。
我从没想过,最后会在上海,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和一群陌生又熟悉的女性朋友挤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还见到了导演本人。
看电影是三八节这天最先开始,也最郑重的仪式。导演宝拉・柯特莱西说过,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很简单:想讲一个女人的一天 —— 她可能只是跟丈夫说了句 “早安”,就遭到了殴打。
原本以为会是部满是苦难的电影,可它却偏偏走了条不一样的路:
家暴没拍得鲜血淋漓,反而像一场荒诞的双人舞;
和青梅竹马没说出口的遗憾,变成了一起吃巧克力的幻想画面;
爷爷的去世,像敲碎了父权制的旧钟;
就连女人最耀眼的时刻,背景里飘着的也不是象征荣耀的风帆,而是刚洗完、还带着水汽的床单。
你很难想象,一部主题如此沉重的电影,却被拍得这么轻盈,甚至幽默。就像我认识的所有意大利妈妈一样,再大的苦难降临,也会向生活竖一个诙谐的意大利手势,然后继续大步奔走、永远斗志昂扬。
影片那个无论看多少遍都会让人泪流满面的结尾,让我想起当时在佛罗伦萨还住在Carla奶奶家时,6月的某一天,忽然看到79岁的奶奶罕见地涂了口红、带上项链,一副盛装打扮后的样子。
我问她是不是要去见老朋友,她慢慢从包里掏出一张印着自己名字的选票,一字一顿地跟我说:
“Oggi vado a votare.(今天,我要去投票。)”
映后分享环节,我作为嘉宾上台聊感受。主持人问:“电影里最让你印象深的台词是什么?” 我立刻想到那句反复出现的 “ABocca Chiusa(把嘴巴闭上)”。
即使把嘴巴闭上,即使带着镣铐跳舞,我们已经可以用属于我们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天最让我暖的,还有和观众朋友们见面的时刻。原本都是I人的大家,因为电影,好像一下子就被拉得特别近。而三八妇女节这个日子,也因为和女孩们之间的交流和拥抱,变成了一个更不一样的节日。
但直到这里,这一天的惊喜还没有结束。
但惊喜还没结束。下午我还有个任务:去导演的映后场,当面问宝拉导演问题。而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处理,也成了我向她提问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家暴处理成双人舞?
导演的回答:我们不想把她怎么被家暴、什么怎么被殴打的细节拍出来,因为这反而会偏离主题,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呈现,让大家更聚焦于主题本人。而双人舞的呈现,就像是迪莉娅每天经历的生活,陷在一种循环往复的暴力日常里。
原本还想问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黑白影像拍这部电影?” 可时间不够,被迫中断。就在可惜没能听到导演亲口解释这个问题时,映后即将结束,话筒被交到现场最后一个提问的女孩手上。
那个刚刚被我抛出去、悬在半空的问题,被这个女孩接住接住,然后用激动又流畅意大利语传递给了导演本人。那个瞬间,全场欢呼。我想这一幕,真的太像女孩们之间一种无言的默契和接力。
导演回答:因为当时我一开始接触电影,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一批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新现实主义运动)就是黑白影像,所以在我心里,那就是电影最纯粹的样子。当我想拍摄我的第一部电影时,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黑白影像。
当天,其实还有一个女孩的提问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这或许也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疑问:
她的确去投票了,但当她回到家或许仍然会遭受毒打,那她改变了什么呢?
我想起导演在某一个采访中说的,或许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答——
你看,故事是一个起点。一部电影并不能独自改变一切,但它能引发对话,并激发人们共同解决它所引发的问题的决心。只要在电影院外谈论它——和朋友、家人或你的另一半——你自然就会参与到关于妇女权利的讨论中,引发一场集体运动。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艰苦的工作。我的工作不是做出重大改变,我也没有那种权力,但我的电影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贡献。
当映后结束,在大光明影院里,我又邂逅了很多看过我视频、热爱电影的朋友。
很奇妙地,导演、作为创作者的我和我们的观众们,都在这同一天里涌向了同一个地方、看向了同一块银幕,并在那里认出彼此、倾听彼此,就像是每个桥梁之间,都紧紧地扣在了一起。网络上的一个个声音,在那一天都具象化为了每一张面孔、每一个拥抱。
当我们走出影厅,已经是傍晚。那种真实、心被很多暖流注入的感觉,让我更有实感地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更有温度的明天。
来源:切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