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歌王子当了十几年,舞台上下都是故事,后来他自己转了弯,去拍《低俗喜剧》,那股子混不吝的劲儿,一下就把“翻版张学友”的帽子给扔了,圈子里能唱又能演的,真不多。
郑中基新片一上,网上评论天翻地覆,说好的说坏的都有,他拍戏是真的拼,裤子都见了血,观众好像不怎么领情。
港圈这一路走下来,多少人是拿命在搏,不是每个都能赢回来的,这里头的事太多了,剧本跟不上,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五九年的郑中基,有个外号叫太子基,家底厚,从小就被看作不一样,大家认识他,最早是那首《别爱我》。
情歌王子当了十几年,舞台上下都是故事,后来他自己转了弯,去拍《低俗喜剧》,那股子混不吝的劲儿,一下就把“翻版张学友”的帽子给扔了,圈子里能唱又能演的,真不多。
这回的新片《阿龙》,口碑怎么就掉下来了,谁都没想到,他拍戏拍到现场出血,为了动作戏专门增肌,天天练得衣服湿透,那场监狱里打群架的戏。
他一跳下来,脚骨直接裂了,医生说得歇一个月,他三天就回了片场,文戏坐着轮椅拍,镜头一来,还得忍着疼跑两步,动作指导都忘了他的伤,还让他往前冲,这股子拼劲,搁谁身上都得服气,可这还不是最狠的。
痔疮这事,最让人不知道说啥,一场打戏,他被对手推倒在地,再爬起来,裤子后面一片红,他自己也知道,老毛病又犯了。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后来还专门飞回香港做了手术,结果一健身又给弄复发了。
这些年,大家都说郑中基敬业,可结果呢,观众认这个吗,一部片子拍了七年,七年前的本子,现在市场早就不是那个样了,疫情又拖了几年,片子好不容易上了,观众的口味都换了好几轮,这种老套的情节。
随便一个网剧,一部内地大片都比它新鲜,有网友一句话就说透了,“这不就是清库存嘛”。
郑中基自己也懂,七年里这片子剪了二十多遍,可骨子里的味道还是那个老味道,再怎么调都没用,现在港片就是这么个处境。
观众见得多了,他们要的不是老一套,场面,故事,制作,全都在升级,光靠一个人拼命,撑不起来。
郑中基骨裂,流血,观众也心疼,可电影出来,就是普普通通,网上两拨人,一拨夸他敬业,一拨说电影不好看,这就像一个学生,通宵写作业,结果卷面一塌糊涂。
老师不会因为你熬了夜就给你高分,这个圈子更现实,观众用脚投票,只看作品好不好。
港圈这几十年,成龙吊威亚摔断骨头,洪金宝拍打戏打到吐血,甄子丹拍戏伤了眼球,谁没拼过命,可最后让人记住的,是那些经典的作品,不是拼命本身。
郑中基这些年,唱歌不如当年火了,在电影圈里也一直在摸索,他的感情生活又总被盯着,跟阿Sa那段过去,还有前妻的各种传闻,观众看他,一边佩服他的才华,一边又对他私下的事儿有点看法。
《阿龙》一上,有些人就是冲着看热闹来的,老套的剧情加上这些八卦的印象,分数就更低了,他的人设没立稳,观众记住的,要么是他的唱功,要么是他的绯闻,作品跟不上,绯闻就盖过来了。
港片的问题,剧本老化,套路太多,辉煌的时候,警匪片,江湖片,功夫片,都是原创的好故事,后来被模仿得太多,今天的观众早就看腻了,想翻红,就得拿出新东西,不然就只能当库存货。
《阿龙》这事,郑中基拼了命,观众还是没感觉,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都没找到新路子。
你再看内地这几年,《狂飙》、《无名》,故事玩得都是新花样,港片还在吃老本,观众眼里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郑中基是真拼,没人会否认,脚伤了还演,痔疮犯了还扛,这种人放哪儿都是个顶梁柱,可他也有点固执。
七年就磨这一部戏,拿出来还是老味道,还指望所有人都喜欢,这就不太可能了,观众看东西很直接,市场更不讲情面,电影行不行,一眼就能看出来。
郑中基这回,应该也看明白了,拼命不代表就是好作品,血汗可以流,但要感动观众,太难了,剧本不行,神仙也救不回来。
《阿龙》没火,不是郑中基没本事,是时代真的变了,港片想要突围,光靠拼命没用,得有好本子,新玩法。
郑中基也别太受打击,港圈还是需要他这种真刀真枪干的人,下次挑本子,可得看准了。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