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F1:狂飙飞车》以4.64亿和4.43亿排在年度票房14、15位,其它的好莱坞大片,统统排出前20。
今年的好莱坞电影,在内地市场票房表现有点低迷。
除了寡姐的《侏罗纪世界:重生》以5.67亿票房排在年度票房12,
两位老帅哥的《碟中谍8》——
和《F1:狂飙飞车》以4.64亿和4.43亿排在年度票房14、15位,其它的好莱坞大片,统统排出前20。
而光一部《731》的最新票房14.84亿,就几乎顶了以上三部好莱坞大片的内地总票房。
就没一部真正的猛片了?
猛片,就要来了——《一战再战》。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独立电影界红人。
代表作《不羁夜》《血色将至》《木兰花》,数获奥斯卡提名。
影片投资高达1.3亿美元,为PTA生涯最高。据说光是大量追车、枪战戏份就用了1.016亿美元。
影片北美首周三天票房粗报2240万美元、海外首周末收获2610万美元,全球首周4850万美元,(约3.4亿人民币),光是现有票房,已成为导演生涯总票房第二高的单片。
影片口碑堪称炸裂,CinemaScore观众评分A,烂番茄新鲜度96%,MTC 95分。被斯皮尔伯格盛赞“疯狂的电影”。
影片不仅迅速跻身颁奖季热门影片之列,更被视作莱奥纳多这几年来最好的一次表演,还有观众认为西恩潘的奥斯卡最佳男配可以直接颁了。
作为PTA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动作犯罪大片,影片当然野心勃勃,除了精彩动作场面,这也是一部讽刺意味十足的黑色喜剧电影。
导演并未因为高成本放弃个人风格,而是融合了动作、政治讽刺和黑色幽默等元素,影片充满尖锐讽刺,又以高密度的情节将观众按在座位上将近3小时。
趁着影片在10月17日在内地上映前,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看这部高分佳作,到底讲了怎样一个故事,一部颁奖季热门片,为何票房表现如此豪横?
有一类电影叫做无法定义类型的电影。比如《一战再战》。
影片162分钟,最开始以为是惊悚恐怖片,后来是警匪动作片,再是家庭片,最后是西部片,最终还是回归家庭片。
不喜欢的观众从头闷到尾,喜欢的从头爽到尾。
但总的来说,这还是一部犯罪公路片动作片。
让我们简述一下剧情。
一个名为“French 75”的组织在墨西哥与美国边境发动了一场行动:他们劫持了当地军官,并释放了那些正在等待身份审核的移民。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是佩尔菲迪亚·贝弗利山(缇雅娜·泰勒 饰)。
她不仅击败了军官头目史蒂文·洛克乔上校(西恩·潘 饰),还在羞辱了他之后将他赶出了基地。
这一下不仅结下梁子,还令洛克乔对她产生神奇的迷恋,从此他开始暗中跟踪佩尔菲迪亚。
而佩尔菲迪亚则继续与她的搭档鲍勃·弗格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一起搞事情,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薇拉。
16年过去,薇拉长大成为一名青少年,而鲍勃则成了落魄潦倒的单亲父亲。
洛克乔则依然对这对母女念念不忘,不断发动针对“French 75”组织的袭击行动。
随着16年后这位鲍勃的宿敌再度现身,女儿也突然失踪,
“小李子”只有仓促踏上了寻女之路。
为救女儿,鲍勃急需一位名叫武术大师(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的帮助,以躲避洛克乔的军队。
但鲍勃却忘记了用于确定会合地点的密码,好戏开始了。
简单来说,《一战再战》就是典型的救援动作片模式,但你要是以为这是《飙风营救》可就错了。
因为影片花了大量篇幅讲述男主这位被岳母一家嫌弃的无能女婿,从未发现女儿并非亲生的“废材老爸”。
还有西恩潘演的老军官,他的痴恋、权欲、傲慢冷酷和虚荣心态绑在一起,可怕和可笑交织。
西恩潘的表演精准又有张力,尤其那训练有素但看上去呆头呆脑的站姿和走姿,有种夸张的感染力。
总之,影片里子弹、爆炸、漫长的公路追逐不缺,但真正的重头戏,始终是荒诞到近乎黑色幽默的讽刺感。当然这需要了解一定美国文化才看得过瘾。
片中包含不少暴力、粗口等成人内容,难怪评级不低。
而大部分动作场面,则被放进最后半小时的高潮段落。
但最后的最后,电影又把故事落点放到了家庭上,电影也变成了两个父亲争夺女儿的亲情故事。
战啊!战啊!谁说站在枪火中才是英雄?为女儿一战再战才是。
02、“小李子”充满喜感,还cue了阿汤哥,最后半小时追车场面绝了总的来说,导演做到了商业元素和主题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又能在故事上构成完美闭环,PTA对类型片故事的编排的确驾轻就熟。
影片就像一颗奇妙的怪味豆,各种口味在口中一战再战。
最大的优点,就是黑色幽默。
这绝对PTA电影里最好笑的一部,特别是小李子的角色鲍勃,全程笨手笨脚,救女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闹笑话,但莱昂纳多不是把电影当喜剧在演,而是很严肃地在演,他越是严肃紧张,越是把命运演成一场笑话。
鲍勃在片中闹的笑话包括但不限于:以为他是个“炸弹专家”,结果关键行动中忘暗号,
让他跳车不敢跳,
逃跑时各种狼狈,跑着跑着摔下楼,总之永远在用最严肃的神态陷入最荒谬的处境。
最后老婆出轨,女儿非亲生,天天家里蹲喝酒抽烟,女儿好容易养大了,还被绑了。
看完电影我会想,会不会每个狼狈的中年人都像片中的“小李子”一样,拼命抵抗世界,却在别人眼里成了笑话。
西恩·潘的角色也塑造得相当生动好笑,那种有毒的男子气概既有强烈反讽意味,也够好笑。
片中还特意cue到了汤姆克鲁斯,算是勇敢无畏的代表,正好与片中的鲍勃形成对比,看来阿汤哥经过多年搏命努力,在美国观众心中,已经是另一个成龙。
另一大笑点是动作喜剧。
看着鲍勃他们在猛烈的枪林弹雨中杀进杀出,从家中奔逃到被捕再出逃,精妙的场面调度中透着幽默感,有种又紧张又荒诞又好笑的感觉。
其次,是精彩的动作场面。
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最后半小时的追车戏。
这是近几年我看过设计最有新意的好莱坞动作场面了,没有之一。
四个人、三辆车在高低起伏不断的山路上展开追逐,导演以超低的贴地机位将起伏的公路拍得波涛翻滚连绵起伏,宛如陆地行舟。
而观众的心则宛如坐过山车一般砰砰直跳。
车虽少,但精彩的是其中追杀逃关系的变动。
几辆车迎面开过你追我赶,在上坡与下坡间起伏变化,争斗向着无尽的前方蔓延,角色的恩怨也在攻守关系的不断轮换,让人不知接下来他们将陷入何种局面,将疑神疑鬼的心理压力放大到极致。
导演在这段戏将摄影、布景、音效和配乐都运用得炉火纯青,配上强尼·格林伍德的复古西部配乐,观众简直就像在看一场经典的西部骑马追逐戏,只是马换成了车。
最后,影片还是一场狂野视听盛宴。
导演并没有高成本放弃形式上的美学。
宽银幕拍摄带来充足的沉浸感,复古胶片质感被放大,画面颗粒与色彩在大银幕上层次分明,既能撑起追车大场面的壮阔,也能捕捉薇拉射击时倒映进瞳孔的枪火。
强尼·格林伍德的配乐在紧张与松弛之间游走,有时冷峻如冬日刀锋,有时却宛如夏日清风般温柔。
这一切都让影片在荒谬的故事走向中,维持了一种电影应有的“质感”。
观众在这场视听盛宴中跟随主角陷入一次又一次马不停蹄的逃亡、一场又一场毫不停歇的战斗。
直到影片最后,又在复古摇滚"Shut Up And Dance"的配乐中忍不住老泪纵横。
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将影片看作一部武侠片。
曾经傲视武林,如今退出江湖的“小李子”遭遇了西恩·潘饰演的复仇江湖反派,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演的另一位高手赶到帮忙。
上一代的江湖恩怨又延续到下一代,把冲突拉到顶峰。
但作为“夹带私货”的颁奖礼热门片,《一战再战》备受评论界盛赞的,还是它的讽刺笑果。
尤其是将讽刺的枪口对准了当下美国社会的撕裂与社会现实。
比如本片里涉及到很多非法移民等内容,与美国社会现状不谋而合。
也可以视作对美国社会存在现实问题的隐喻。
让人感叹这样一个割裂又失真,但又一次又一次地把人拉回真实世界的社会现实,真的太美国了。
影片片尾字幕明确标注“灵感来源于托马斯·品钦小说《葡萄园》”。
这是一部以1984年为背景的小说,实则是对美国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社会变迁的讽喻。
相比情节,导演更多从小说中获取的灵感应该是巨大的荒诞,尤其是西恩·潘这个采用激进手段肆意执法的角色。
影片真正想说的是: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葡萄园》讽刺的世界里。
这种对美国社会现实的讽刺,以及和现实事件挂钩,是影片能加大分的地方。
不过影片结局“小李子”与女儿最后公路上的重逢、无能老爹告诉女儿关于母亲的一切,则又回归了好莱坞式经典价值观。
影片能有现在的分量,很大程度来自于莱昂纳多塑造的这个窝囊又狼狈的中年大叔角色,又怂又蠢但带点萌,让人开怀大笑,又感叹青春不再,上一代已经落幕,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对比来看就更明显,两位好莱坞顶级神颜。
那头皮特在《F1:狂飙飞车》里帅到犯规;
这头小李子在《一战再战》里走流浪汉风,一身破旧格子睡袍彻底颠覆过往,还有人记得《泰坦尼克》中的绝世少年吗?
如今小李子已经能完整演绎出人物身上的黑色幽默感,尤其是那种处境上的荒谬,被他演得得心应手充满自然,不管是崩溃着急、还是颓废摆烂,都能让观众一秒get到。
他的演技,是今非昔比。
但这份演技非一日可成,而是靠多年修炼,某种程度上,是他主动放弃顶流磨练演技而成。
要说一夜登顶,泼天的流量,谁能比得过《泰坦尼克号》之后的莱昂纳多呢?
但“小李子”从何时卸掉了流量的马甲?也是《泰坦尼克号》之后。
又经过多年磨砺,才有今日的莱昂纳多。
这些年“小李子”从未出现在漫威大片这样的流量电影中,而是专注合作老马、PTA这样的导演,并非次次成功,但总有佳作。
《一战再战》虽然并非最好的PTA电影,但绝对是PTA至今商业化和艺术性平衡最佳的作品,也很可能在颁奖季有所斩获。
尤其是在1.3亿美元打造大片中,敢直面非法移民去留的议题,辛辣且大胆,值得一赞。
也给我们内地电影人提了个醒。
我们的电影,与好莱坞顶级商业电影仍存细微差距。
怎样拍出既言之有物,敢于直面现实议题,又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好电影,《一战再战》或许是个不错的范例。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