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我们总爱说 “内卷”“躺平”,觉得日子难捱,可看完这 6 部电影才懂:真正的励志从不是喊 “加油” 的口号,是有人在比我们难十倍的处境里,还在攥着拳头往前走。
现在的我们总爱说 “内卷”“躺平”,觉得日子难捱,可看完这 6 部电影才懂:真正的励志从不是喊 “加油” 的口号,是有人在比我们难十倍的处境里,还在攥着拳头往前走。
今天就把这 6 部 “治 emo 神器” 分享给你,每一部都藏着能帮你熬过难关的力量。
一、《当幸福来敲门》:他睡厕所时攥着儿子的手,我才懂 “再试试” 有多珍贵
第一次看威尔・史密斯演克里斯,我以为是 “逆袭爽片”,直到看到他抱着儿子躲在地铁站厕所里,用脚抵住门,听着外面的敲门声,眼泪无声往下掉 —— 那时候才明白,“幸福” 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摔了无数次还敢说 “我再试试” 的硬撑。
他本来是卖骨密度扫描仪的推销员,每天背着几十斤的机器跑遍大街小巷,可机器没人要,房租交不起,老婆也走了。最惨的时候,他带着儿子挤公交、抢收容所的床位,实在没地方去,就躲进 24 小时地铁站的厕所。
可就算这样,他没跟儿子说过一句 “难”,反而笑着说 “这是山洞探险”。
后来他争取到股票经纪实习的机会,没有工资,还要跟 20 个人竞争一个名额。他白天打电话拉客户,晚上带着儿子去收容所排队,排队时还在背客户资料。
有次他为了赶去收容所,连被车撞飞的扫描仪都顾不上捡 —— 不是不心疼,是他知道,现在连难过的时间都没有。
最后他拿到正式工作,在人群里鼓掌,偷偷抹眼泪的镜头,我看一次哭一次。不是因为他 “成功了”,是因为我想起自己加班到凌晨,在地铁里看着窗外的灯,想放弃时的样子 —— 克里斯教会我的不是 “要成功”,是 “就算难到哭,也别轻易说‘算了’”。
现在每次我想摆烂,就会想起他攥着儿子的手说 “再坚持一下” 的样子,好像突然就有了再扛一天的勇气。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每个问题都是一道伤疤,可他用伤疤拼出了光
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时,我总被镜头晃得心慌 —— 导演用歪斜的镜头拍孟买的贫民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杰玛和哥哥就在这样的地方长大,偷过东西,躲过警察,见过最黑暗的人性。
可最让我震撼的不是他最后赢了 2000 万卢比,是他回答每个问题时的眼神:那不是 “我会” 的自信,是 “我经历过” 的沉重。
比如主持人问 “印度教神罗摩的武器是什么”,他想起小时候躲在火车下,看到哥哥举着木棍喊 “这是罗摩的箭”;问 “100 美元上的头像是谁”,他想起帮美国游客带路,游客给他的 100 美元;
甚至最后问 “《摩诃婆罗多》里谁赢了骰子游戏”,他想起小时候被坏人弄瞎眼睛的伙伴,伙伴曾跟他说 “赢的人永远是作弊的”。
有人说他是 “运气好”,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个答案背后都是一段血淋淋的经历。他参加节目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找到失散的爱人拉蒂卡 —— 他在电视上跟拉蒂卡说 “我会等你”,就像他小时候不管多难,都没放弃找哥哥一样。
这部电影最戳我的,是杰玛的 “纯粹”。他没学过多少文化,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他知道 “对的事要坚持”—— 就像我们现在总被 “内卷” 搞得焦虑,想走捷径,可杰玛告诉我们:你经历过的难,吃过的苦,终有一天会变成帮你往前走的光。
三、《阿甘正传》:他跑了一辈子 “笨路”,却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样子
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我觉得他 “傻人有傻福”,后来再看才懂:阿甘的 “福气”,是他从没想过 “走捷径”,只知道 “一件事要做到底”。
他小时候腿有问题,戴着支架走路,被人嘲笑,可他听妈妈的话 “跑起来”,一跑就停不下来,跑成了橄榄球队明星,跑成了越战英雄,跑遍了整个美国。
他不聪明,别人说他 “蠢”,可他做每件事都透着一股 “笨劲”:当兵时,班长让他 “装子弹要快”,他就每天练,练到能闭着眼睛装;
战友布巴想做虾生意,他答应 “等退伍了一起做”,后来布巴死了,他真的去买了船,就算被暴风雨掀翻,也没放弃,最后做成了 “巴布甘虾业”;他爱珍妮,就算珍妮一次次离开,他也一直等,最后陪着珍妮走完了最后一段路。
电影里有句台词我记了很多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以前觉得是 “鸡汤”,现在才懂,阿甘的意思不是 “等好运”,是 “不管下一块是苦是甜,都要尝一尝”。
我们现在总爱规划未来,怕走弯路,可阿甘告诉我们:有时候 “笨一点”,“执着一点”,反而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四、《肖申克的救赎》:监狱的墙关得住身体,关不住心里的风
如果说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在 “觉得撑不下去” 时反复看,那一定是《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被冤枉入狱,判了两次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待了 19 年 —— 可他从来没被 “监狱” 困住,因为他心里一直有 “风”。
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他在广播室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所有犯人都停下手里的活,仰着头听,阳光洒在他们脸上,那一刻,监狱的墙好像消失了;
另一个是他逃出来的那天,在暴雨里脱掉囚服,张开手,雨水冲掉他身上的污泥,也冲掉了 19 年的委屈 —— 那是我见过最自由的画面。
还有老布的故事,让我心里发堵。老布在监狱里待了 50 年,出狱后根本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最后在旅馆里上吊自杀,留下 “老布到此一游” 的字。
安迪说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老布不是不想自由,是他心里的 “光” 早就灭了。
这部电影教会我的不是 “如何越狱”,是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别丢了心里的希望”。
就像我们现在可能被困在不满意的工作里,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可只要心里还有 “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就不算真正的 “被困住”—— 毕竟,真正的救赎,从来都是自己给的。
五、《摔跤吧!爸爸》:在女性不能上桌的印度,他让女儿摔出了一片天
第一次看《摔跤吧!爸爸》时,我没太懂为什么马哈维亚非要让女儿学摔跤 —— 直到看到电影里的印度婚礼,14 岁的女孩穿着婚纱,说 “我要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然后生一堆孩子,一辈子做饭”,才明白爸爸的 “固执” 有多珍贵。
在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女孩们从小就被教导 “要会做饭,要早点嫁人”,马哈维亚是前摔跤冠军,他没儿子,就把希望放在两个女儿身上 —— 可这在当时,简直是 “疯了”。
邻居嘲笑他,亲戚反对他,连妻子都担心 “女儿们嫁不出去”,可他不管,每天早上 5 点叫女儿起床训练,让她们剪短头发,穿男孩的衣服,甚至跟村里的男孩摔跤。
女儿们一开始也反抗,觉得 “爸爸太狠心”,可当她们看到 14 岁的朋友嫁给陌生人,才懂爸爸的用心 —— 他不是要女儿 “当冠军”,是要她们 “不被命运安排”。
后来大女儿吉塔在全国比赛中夺冠,去了体育学院,一度被 “自由” 冲昏头脑,放弃训练,输了比赛 —— 爸爸连夜坐火车去看她,在操场边教她摔跤,跟她说 “你不是在为自己摔跤,是在为所有印度女孩摔跤”。
最后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赢了决赛,全场欢呼,爸爸说 “我为你骄傲” 的那一刻,我哭了。
不是因为 “赢了”,是因为看到两个女孩打破了 “女性只能做饭嫁人” 的偏见,活成了自己的样子。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有时候 “对抗世俗” 很难,可只要敢迈出第一步,就能为自己摔出一片天。
六、《战马》:战争能毁掉一切,却毁不掉人性的善意
看《战马》之前,我以为是 “人与动物的温情片”,看完才知道,它讲的是 “战争里的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男孩阿尔伯特养了一匹叫乔伊的马,后来乔伊被卖掉,成了战马,跟着军队辗转各地,见过死亡,见过残酷,可它也遇见了很多 “好人”:英国军官会给它盖毯子,德国士兵会为它找水,甚至敌对的士兵会暂时放下武器,一起救它。
最让我感动的是 “两军救马” 的片段:乔伊的腿被铁丝网缠住,动弹不得,一个英国士兵和一个德国士兵从战壕里爬出来,一个剪铁丝网,一个递钳子,没有争吵,没有敌意,只有 “要救这匹马” 的默契。战争是残酷的,可在那一刻,人性的善意比子弹更有力量。
还有阿尔伯特和乔伊的重逢。阿尔伯特为了找乔伊,参军去了前线,眼睛被毒气弄瞎,可他凭着对乔伊的熟悉,摸到了它的身边,乔伊也认出了他,用鼻子蹭他的手。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苦难都值了。电影最后,阿尔伯特带着乔伊回家,爸爸说 “它是你的,永远都是”,不是 “占有”,是 “放手后的拥有”—— 就像我们有时候放下执念,反而能得到更珍贵的东西。
现在世界上还有地方在打仗,每次看到新闻,我就会想起《战马》里的画面:战争能毁掉房子,毁掉土地,却毁不掉人心里的善意。这部电影教会我的不是 “要热爱动物”,是 “就算身处黑暗,也要守住心里的光”。
结尾:这些电影没教会我 “成功”,却教会我 “扛下去”
刷完这 6 部电影,我没有突然变成 “励志达人”,还是会在加班到凌晨时觉得累,会在看不到希望时想放弃。可我多了一点 “扛下去” 的勇气。
因为我知道,克里斯睡过厕所,最后拿到了工作;杰玛在贫民窟里摸爬滚打,最后找到了爱人;安迪在监狱里待了 19 年,最后迎来了自由。
这些电影里的角色,都不是 “天生强大”,他们也会哭,会怕,会想放弃,可他们最后都选择了 “再走一步”。就像我们现在经历的难,可能是考试失利,可能是工作不顺,可能是感情受挫,可比起电影里的他们,我们的 “难”,好像也没那么熬不过去。
你有没有哪部励志电影,曾帮你熬过最难的日子?或者哪句台词,让你至今想起还会觉得有力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们一起把 “难” 字,变成 “再试试”。
来源:沐娱影视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