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看完Netflix纪录片《陌生号码:高校简讯诈骗疑云》,一定会脊背发凉、汗毛直立。这不仅仅因为影片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更因为它完全源自真实事件。
现实生活中,关于电话骚扰、网络暴力、人肉开盒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让人看得触目惊心。最近网飞新出了一部犯罪片,讨论的就是这种问题。
当你看完Netflix纪录片《陌生号码:高校简讯诈骗疑云》,一定会脊背发凉、汗毛直立。这不仅仅因为影片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更因为它完全源自真实事件。
在一个只有一盏红绿灯的小镇,13岁的少女劳伦和同龄男友欧文,本是人人羡慕的校园情侣。然而,2020年万圣节前,一系列匿名骚扰短信打破了这份美好。
起初,短信内容看似只是恶作剧:“欧文不喜欢你了,万圣节派对要跟我幽会呢”。劳伦和欧文没有在意,以为只是同学的恶作剧。
然而11个月后,骚扰卷土重来,且变本加厉。每天有多达40-50条恶意短信轰炸,内容从外貌羞辱到性暗示,甚至威胁要劳伦“去死”。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发信人对劳伦的生活细节了如指掌,能叫出她的小名,知道她上课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这种被窥视的感觉让劳伦陷入极度焦虑,开始自我怀疑,甚至拒绝踏入校园。
事情曝光后,学校和警方介入调查。他们怀疑过劳伦本人(怀疑她自导自演)、欧文的女性朋友克罗伊(曾对欧文有好感),甚至欧文的表妹艾卓安娜。
欧文的母亲吉尔甚至直接指控克罗伊是骚扰者,导致克罗伊受尽旁人猜疑,校园生活和人际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为证清白,克罗伊将手机数据全部提交给警方调查,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与此同时,劳伦和欧文的关系在持续的压力下出现裂痕。匿名短信不断挑拨离间,捏造欧文与发信人之间的亲密细节,最终导致这对小情侣无奈分手。
当地方警方调查受阻后,案件被移交FBI网络犯罪部门。探员通过追踪虚拟号码应用的IP地址,发现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真相——骚扰短信竟然来自劳伦的亲生母亲肯卓拉。
警方佩戴的随身摄像机记录下了真相揭露的时刻:肯卓拉先是否认,但在证据面前最终承认了多数讯息出自她手。她辩解称最初的信息并非她所发,她只是为了“钓出”骚扰者才继续发送短信。
然而调查证实,所有信息都来自肯卓拉的另一支秘密手机。
肯卓拉的动机成为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问。影片中提出了几种解释:
1. 代理型孟乔森症候群
肯卓拉的行为被专家解读为“代理型孟乔森症候群”的一种数字化表现。这种心理障碍的患者通常会虚构或诱发他人的症状,以获取关注和同情。
肯卓拉的亲戚表示,她喜欢成为人群焦点、享受被需要的感觉。通过折磨女儿,然后再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她创造了女儿需要自己的理由。
2. 对女儿男友的病态迷恋
另一种解释是,肯卓拉对欧文产生了不正常的迷恋。片中指出,肯卓拉对欧文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照,甚至在劳伦与欧文分手后,她仍会去看欧文的每一场篮球比赛。
3. 创伤与控制欲
肯卓拉自称17岁时曾遭受性侵,这一创伤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同时,她失业并面临财务危机,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她害怕女儿长大离开自己,于是通过摧毁女儿自尊的方式,让女儿变得脆弱并依赖自己。肯卓拉自己承认:“我害怕让她长大,想要保护她,保证她的安全,让她不要离开我”。
2023年4月,肯卓拉因两项跟踪未成年人罪名认罪,被判处至少19个月监禁。
然而,即便在入狱后,肯卓拉仍继续对女儿使用“爱”的语汇,声称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对女儿的爱和保护。这种扭曲的表现,让观众不禁感到脊背发凉。
纪录片导演斯凯·博格曼透露,真相揭露初期,劳伦仍希望母亲能回到她的生活中。但随着时间推移,劳伦开始以更谨慎的态度面对这段母女关系。
如今已满18岁的劳伦正准备上大学,攻读犯罪学相关领域。她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主导者,为自己和与母亲的关系做出决定。
《陌生号码:高校简讯诈骗疑云》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数字时代,心理虐待已呈现出新的形式。通过匿名工具,施虐者可以轻易隐藏身份,对受害者造成深远的心理创伤。
更令人深思的是,此案展现了家庭关系中最为扭曲的一面——以“爱”之名的控制和伤害。肯卓拉口口声声说“一切出于爱”,却亲手将女儿推向绝望的深渊。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个关于跟踪骚扰的故事,更是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入探索。它提醒我们,有时最危险的威胁并非来自陌生人,而是隐藏在最亲密的关系中。
来源:阿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