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消失的她》原型王暖暖险境求生成功揭露丈夫阴谋背后的故事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5:07 2

摘要:2019年6月9日,泰国乌汶府帕登国家公园34米高的悬崖下,浑身是血的王暖暖在剧痛中恢复意识。她身下是尖锐的岩石,腹中怀着三个半月的胎儿,左半边身体几乎粉碎性骨折。几个小时前,她的丈夫俞晓冬以“看风景”为由将她带到悬崖边,在她转身的瞬间,用尽全力将她推下——这

序章:悬崖边的背叛——离婚案的血色源头

2019年6月9日,泰国乌汶府帕登国家公园34米高的悬崖下,浑身是血的王暖暖在剧痛中恢复意识。她身下是尖锐的岩石,腹中怀着三个半月的胎儿,左半边身体几乎粉碎性骨折。几个小时前,她的丈夫俞晓冬以“看风景”为由将她带到悬崖边,在她转身的瞬间,用尽全力将她推下——这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只为独占她的财产以偿还巨额赌债。

彼时,王暖暖还是事业有成的创业者,在南京经营多家公司,家境殷实。而俞晓冬的“完美丈夫”形象不过是精心编织的骗局:相识仅两个月便闪婚的他,不仅隐瞒了抢劫、盗窃的犯罪前科和两段婚史,更身负近百万赌债。婚后,他多次以“投资”“周转”为由索要钱财,在王暖暖拒绝替其偿还全部债务后,萌生了杀妻夺财的恶念[__LINK_ICON]。

被游客发现后,王暖暖在泰国乌汶第三人民医院经历了8次大手术,全身植入数十块钢板,却仍被医生判定“终身离不开轮椅”。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为保命,她被迫在怀孕五个半月时终止妊娠,那个曾在坠崖时“缓冲冲击、救了她一命”的孩子,最终没能留住。而就在她躺在ICU抢救的第10天,俞晓冬的母亲带着亲友闯入两人南京的家中,将现金、笔记本电脑、外汇等财物洗劫一空,其母甚至当面辱骂:“是你的钱勾引我儿子犯罪,你该去死!”

2019年6月17日,俞晓冬在医院探望时被泰国警方逮捕。令人震惊的是,同年8月2日,这位蓄意杀妻者竟抢先向中国南京秦淮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分割1100万元夫妻共同财产,理由是“感情破裂”,对坠崖事件只字未提。因当时王暖暖刚终止妊娠未满六个月,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法院依法驳回了俞晓冬的诉求——这场充满讽刺的诉讼,拉开了王暖暖漫长离婚之路的序幕[__LINK_ICON]。

第一部分:刑事审判拉锯战——离婚的前置困局

王暖暖的离婚诉求,始终受制于泰国的刑事审判进程。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涉外刑事案件的终审结果,是认定婚姻关系中存在重大过错的关键依据,也直接影响离婚诉讼中的财产分割与过错认定。从2020年到2023年,泰国法院的三次审理,不仅牵动着王暖暖的生死,更决定着她能否挣脱这段沾满鲜血的婚姻。

一审:终身监禁的正义曙光

2020年2月20日,泰国乌汶府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持续7天,俞晓冬全程否认罪行,编造“妻子自行失足坠崖”的谎言,但王暖暖的庭审陈述、现场物证及警方调查形成完整证据链:俞晓冬案发前曾多次查询“悬崖坠亡能否认定为意外”,案发后迅速转移王暖暖手机中的财务信息,且其银行账户在案发前存在大额债务逾期记录。

2020年3月24日,泰国乌汶府法院一审判决:俞晓冬蓄意谋杀罪名成立,判处终身监禁,附带586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19万元)民事赔偿。听到判决时,王暖暖在法庭上泪流满面——这不仅是对她所受伤害的慰藉,更让她看到了离婚的希望。但俞晓冬当庭提出上诉,正义的脚步再次被延缓[__LINK_ICON]。

二审:荒唐改判的至暗时刻

2021年5月,泰国上诉法院的二审判决成为王暖暖人生中又一次重击。法院竟将“蓄意杀人未遂”改判为“无预谋杀人”,刑期从终身监禁骤减至10年。这一判决引发舆论哗然,泰国警方公开表示“无法理解改判理由”,王暖暖更是陷入绝望:“他精心策划谋杀孕妇,怎么就成了‘无预谋’?”

二审改判的核心争议在于“犯罪意图的时效性认定”——俞晓冬的律师辩称“杀人念头是临时起意”,而泰国法院采纳了这一说法,忽视了其案发前的一系列预谋行为。王暖暖没有退缩,在律师团队的支持下,她立即向泰国皇家法院提起三审上诉,同时在社交平台公开案件细节,引发中泰两国舆论关注,推动案件进入最高司法程序[__LINK_ICON]。

三审:终局判决的法律基石

2023年6月21日,泰国皇家法院三审宣判,终于纠正了二审的荒唐判决。法院认定俞晓冬“蓄意杀人未遂”罪名成立,本应判处无期徒刑,鉴于其“庭审中配合调查”,最终量刑33年零4个月。民事赔偿部分维持52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06万元),仅调整了利息计算标准:2021年4月11日前年息7.5%,之后降至5%[__LINK_ICON]。

拿到三审判决书的那一刻,王暖暖在社交平台写道:“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终究没有缺席。接下来,我要为自己争取最后的自由——离婚。”此时的她或许未曾料到,这场离婚之战的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刑事审判。

第二部分:离婚诉讼的荆棘之路——跨国司法的现实困境

2023年9月3日,王暖暖正式向南京秦淮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核心诉求有二:一是判决双方离婚;二是判令俞晓冬净身出户,且不得分割任何夫妻共同财产。但由于俞晓冬在泰国服刑,这场离婚诉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困境,被网友称为“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司法拉锯战”。

程序困局:跨国送达与出庭难题

离婚诉讼的第一道难关,是诉讼文书的跨国送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中泰司法协助相关规定,向境外服刑人员送达法律文书需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转交泰国司法部,再由泰国监狱管理部门送达至俞晓冬本人。这一过程涉及两国司法系统的协调,程序繁琐且耗时漫长。

王暖暖在2024年9月接受采访时透露,起诉状提交近一年,仍未确认是否送达俞晓冬。她的代理律师柳锦目解释:“跨国送达没有明确时限,泰国方面的流程进度难以实时追踪,这给案件推进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直至2025年1月,法院才确认文书送达,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出庭方式的确定[__LINK_ICON]。

法律规定,离婚案件当事人原则上必须出庭。但俞晓冬在泰国乌汶府监狱服刑,无法亲自到南京应诉。经中泰两国司法部门协商,最终确定采用视频开庭方式,由泰国监狱提供庭审场所及技术支持,确保俞晓冬参与诉讼过程。这一方案虽解决了出庭难题,却也面临新的挑战:视频信号稳定性、翻译准确性、证据传递效率等,都可能影响庭审质量[__LINK_ICON]。

更令人无奈的是,有媒体曾炒作“王暖暖可能要到70岁才离婚”,引发公众对司法效率的质疑。对此,柳锦目律师澄清:“这只是基于最坏情况的推测,并非必然结果。法院已将此案列为重点案件,会尽量加快审理进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跨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确实让这场离婚诉讼充满了变数[__LINK_ICON]。

核心争议:3000万索赔与财产分割大战

如果说程序问题是“时间门槛”,那么财产分割则是离婚诉讼的“核心战场”。王暖暖的诉求清晰而坚决:俞晓冬实施蓄意杀妻行为,属于重大过错方,且案发后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应净身出户。但俞晓冬一方却提出了近乎荒谬的要求——索要3000万元“离婚费”,否则不同意离婚。

关于“3000万索赔”的时间线曾引发争议。2024年11月,王暖暖在社交平台透露“男方索要三千万”,引发舆论谴责。随后柳锦目律师澄清,该要求并非近期提出,而是2019年俞晓冬首次起诉离婚时开出的条件,当时他以“分割共同财产”为名,要求王暖暖支付3000万元补偿款[__LINK_ICON]。即便在泰国被判重刑后,俞晓冬仍未放弃对财产的觊觎,在视频沟通中多次重申“必须拿到补偿才同意离婚”。

从法律角度看,俞晓冬的索赔缺乏依据。《民法典》第1087条明确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第1092条进一步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共同财产,或有其他重大过错的,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

王暖暖的律师团队提交了多项关键证据:一是泰国法院的刑事判决书,证明俞晓冬存在蓄意杀妻的重大过错;二是南京警方的出警记录及邻居证言,证实俞晓冬亲友在其ICU抢救期间洗劫家中财物,属于转移财产行为;三是银行流水及公司财务报表,证明王暖暖的财产多为婚前创业所得,婚后增值部分与俞晓冬无关,且俞晓冬婚后未参与任何经营,无贡献可言[__LINK_ICON]。

法律专家对此普遍认为,俞晓冬的索赔难以得到支持。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冯煜清指出:“俞晓冬的杀妻行为已构成严重犯罪,其对婚姻破裂存在全部过错,且存在转移财产的情节,法院应依法判令其少分或不分财产。他索要3000万元的要求,本质上是对无过错方的勒索,缺乏法律与道德依据。”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爱武也表示,《民法典》中“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可判离婚的条款,相较于“蓄意杀妻未遂”已属轻微,此案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堪称“铁证如山”[__LINK_ICON]。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财产纠纷还牵扯到王暖暖的现实困境。坠崖事件后,8次手术、跨国官司及公司停业已耗尽她的积蓄,甚至让她陷入负债。为了通过试管婴儿再生一个孩子(弥补失去的胎儿),她不惜花费30万元,经济压力巨大。俞晓冬的财产诉求,无疑是对她生存现状的又一次压榨。

庭审直击:2025年9月26日的正义交锋

2025年9月26日上午9时,南京秦淮法院如期开庭审理王暖暖与俞晓冬离婚案。庭审采用视频方式进行,俞晓冬在泰国监狱通过专用设备参与诉讼,王暖暖则亲自到庭,脸色虽略带疲惫,但眼神坚定。庭审持续2小时,焦点集中在“感情是否破裂”与“财产如何分割”两大核心问题上。

在法庭调查阶段,王暖暖平静地陈述了坠崖事件的经过、术后康复的艰辛以及俞晓冬一方的冷漠行为:“从他推我下悬崖的那一刻起,我们之间就只剩下仇恨,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他的母亲洗劫我的家,他索要3000万,这些行为都证明他从未将我当作家人。”她当庭提交了医院诊断证明、刑事判决书、财产被转移的证据及债务清单,每一份证据都引发旁听席的唏嘘。

俞晓冬在视频中依旧试图狡辩,一方面否认“蓄意杀人”,声称“只是争执中失手”,另一方面坚称“王暖暖的财产有夫妻共同份额”,要求法院依法分割。当法官问及“为何在妻子抢救时转移财物”,他以“不知情”为由回避回答;被问及“3000万索赔的依据”,则支支吾吾,无法提供任何法律或事实支撑。

双方律师围绕“财产性质”展开激烈辩论。王暖暖律师指出,其婚前创办的公司股权、房产等均有明确的婚前公证,婚后收入主要用于医疗和康复,俞晓冬未参与任何劳动,且存在挥霍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赌债的行为(提交了俞晓冬的赌债欠条及转账记录)。俞晓冬的代理律师则辩称“婚后财产均属共同所有”,要求分割南京的两套房产及存款,但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反驳王暖暖的过错主张。

庭审最后,王暖暖发表最终陈述:“我不求他赔偿,只求尽快结束这段噩梦般的婚姻,让我和孩子能开始新的生活。法律不该成为恶人拖延正义的工具。”俞晓冬则坚持“不同意离婚,除非满足财产要求”。法官宣布休庭,案件一审结果择期宣判[__LINK_ICON]。

庭审结束后,王暖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坚持下去。这场官司不仅是为我自己,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家暴和杀妻者不应在婚姻中获得任何利益。”她的代理律师柳锦目透露,若一审判决支持离婚且财产分割公正,将尊重判决;若俞晓冬上诉,会继续维权到底。

第三部分:案件背后的多重维度——法律、社会与个人的救赎

王暖暖的离婚案早已超越个人纠纷的范畴,成为折射跨国司法协作、婚姻安全、性别平等的典型案例。从法律层面的制度探索,到社会层面的意识觉醒,再到个人层面的坚韧重生,这场漫长的斗争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法律启示:跨国离婚诉讼的破局之道

此案暴露出中国在处理“境外服刑人员离婚”时的制度空白。在此之前,国内类似案例极少,缺乏成熟的司法操作规范。王暖暖案推动了相关程序的创新与完善,其代理律师柳锦目指出:“本案在送达方式、出庭形式、证据认定等方面都进行了创造性尝试,为今后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样本。”

法律专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中泰司法协助机制,建立涉外离婚案件的“绿色通道”,明确文书送达、视频开庭的时限与流程,避免当事人陷入“无限等待”。同时,应细化《民法典》中“重大过错”的认定标准,将“蓄意谋杀配偶”明确列为“不分财产”的法定情形,减少司法裁量的不确定性[__LINK_ICON]。

此案还引发了对“离婚自由”与“程序正义”平衡的思考。东南大学法学院冯煜清副教授认为:“程序正义是司法公正的基础,但不应成为正义的障碍。当一方因自身犯罪行为导致无法出庭时,若其以此拖延诉讼,应认定为‘滥用程序权利’,法院可依法缺席判决,保障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学界的广泛认同[__LINK_ICON]。

社会反思:婚姻中的“杀猪盘”与安全警示

王暖暖的经历被公认为电影《消失的她》的主要原型,此案让“婚恋杀猪盘”的危害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俞晓冬从相识之初就刻意伪装:隐瞒犯罪前科与债务,塑造“温柔体贴、事业有成”的形象,通过快速闪婚控制对方财产,最终实施极端犯罪。这种模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给受害者带来毁灭性打击。

王暖暖在康复期间多次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经历,呼吁女性提高婚姻安全意识:“结婚前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无犯罪记录、财务状况,不要被表面的温柔迷惑。”她建议推广“婚前调查常态化”,鼓励情侣在自愿基础上交换背景资料,从源头降低婚姻风险。

此案也推动了社会对“亲密关系暴力”的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亲密关系暴力引发的刑事案件不在少数,但许多受害者因“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选择沉默。王暖暖的公开维权,让更多人意识到“对暴力的容忍就是对自己的伤害”,也促使相关公益组织加强了反家暴、反婚恋诈骗的宣传与援助。

个人重生:从悬崖下的幸存者到生活的强者

在离婚诉讼的漫长等待中,王暖暖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自我救赎。术后初期,她全身17处骨折,连翻身都需要他人协助,医生断言她“终身无法站立”。但她凭借惊人的毅力进行康复训练,每天忍痛练习站立、行走,最终在2021年重新站了起来,甚至能缓慢跑步。

身体的康复之外,她更在精神上完成了蜕变。为了弥补失去孩子的伤痛,她在负债的情况下花费30万元进行试管婴儿,最终成功诞下一名男婴。“孩子是照亮我黑暗生活的光,”王暖暖在视频中抱着孩子微笑,“我要好好活着,给他一个安全的未来。”

如今的她,一边推进离婚诉讼,一边重新规划人生。她重启了部分创业项目,聚焦于“女性安全与成长”领域,通过直播分享康复经验与法律知识,吸引了数百万粉丝。她还成立了小型公益基金,为遭遇亲密关系暴力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与心理支持。“我不想再被‘坠崖幸存者’的标签定义,”她说,“我是王暖暖,一个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普通人。”

第四部分:后续展望——正义终将落地,生活仍要前行

截至2025年9月27日,王暖暖离婚案一审结果尚未宣判,但法律界与舆论普遍认为,“判离”已是大概率事件。北京惠诚(杭州)律师事务所周贤慧律师分析:“俞晓冬的杀妻未遂行为已构成夫妻感情破裂的铁证,法院支持离婚的法律依据充分。唯一的悬念在于财产分割的具体比例,但‘净身出户’的诉求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不过,即便一审判决离婚,案件仍可能面临上诉程序。俞晓冬为拖延时间、争夺财产,大概率会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这意味着王暖暖的离婚之路或许还需持续数月。但其代理律师柳锦目表示已做好充分准备:“我们有完整的证据链支撑诉求,无论上诉多少次,都会坚持为当事人争取公正判决。”

对于民事赔偿的执行问题,王暖暖团队也制定了应对方案。目前俞晓冬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其33年的刑期也意味着短期内无法履行赔偿义务。律师计划在离婚判决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将俞晓冬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刑满释放后的高消费行为,待其有财产可供执行时再启动追缴程序。

从更长远来看,王暖暖的故事已成为一个符号——它既是对“恶有恶报”的正义印证,也是对女性坚韧力量的生动诠释。无论离婚案的最终结果何时到来,王暖暖早已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生的胜利”。正如她在社交平台写下的那句话:“悬崖可以夺走我的身体完整性,却夺不走我的生命与尊严。未来的每一天,我都要为自己而活。”

尾声:未结的官司,已明的答案

王暖暖的离婚案仍在等待最终判决,但这场跨越六国、历时六年的斗争,早已给出了超越判决本身的答案:法律或许会因程序而延迟,但绝不会纵容罪恶;人性或许会因贪婪而扭曲,但善良与坚韧终将战胜黑暗。

当34米的悬崖成为过往,当冰冷的钢板在体内逐渐融合,当婴儿的啼哭取代了ICU的警报声,王暖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强大,正义的光芒终将穿透漫长的等待。这场离婚案的落幕,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一个女性重生的全新起点。

来源:流浪的西施菜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