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道工迪马·尼基丁在检查一栋老旧公寓时,发现楼体存在严重裂缝,随时可能坍塌。
1. 《危楼愚夫》 The Fool
导演: 尤里·贝科夫 | 上映时间:2014年(俄罗斯) | 豆瓣8.4
管道工迪马·尼基丁在检查一栋老旧公寓时,发现楼体存在严重裂缝,随时可能坍塌。
他连夜向腐败的市政府官员报告,但官员们忙于推诿责任和掩盖真相。
最终,只有迪马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试图在凌晨唤醒楼内熟睡的八百多名居民,然而他的警告却遭遇了居民的冷漠和不解。
这片子它不只拍危楼要塌,更拍出了社会道德和责任体系像危楼一样摇摇欲坠。
男主迪马,就像个拿着工具想修楼的“傻帽儿”,结果发现要修的不止是楼,是那张官僚、腐败、自私织成的大网。
最扎心的是居民们那股子冷漠劲儿,对救命警告充耳不闻,这比啥腐败都让人难受。
在一个满嘴谎话的系统里,说真话的可能就成了“大傻子”,被所有人嫌弃。
这电影,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
观看平台:西瓜视频,哔哩哔哩
2. 《漫漫寻子路》 Otac
导演: 斯尔丹·戈卢博维奇 | 上映时间:2020年(塞尔维亚) | 豆瓣7.9
工人帕斯卡尔的儿子被社会服务机构带走安置,他和妻子被指控不称职。
为了证明清白并要回孩子,帕斯卡尔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司法斗争。
他不断写信、上诉,却一次次被僵化的官僚体系驳回。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挫折,他始终不屈不挠,执着地行走在寻求正义的孤独道路上。
它不像那些大场面电影,靠冲突和特效抓人眼球,而是用极简的手法,拍出了一个人跟庞大官僚机器死磕的悲凉。
主角帕斯卡尔,就像被扔进了一个无底洞,每次想抓住点希望,都被那些死板的程序、冷漠的拒绝给拽回去。
这电影让你真切感受到,有时候伤害你的不是明刀明枪,而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体制冷漠。
帕斯卡尔的坚持,看着让人心疼,这现代化社会里,人的尊严和情感,在规则面前有多脆弱。
观看平台:腾讯视频
3. 《秋菊打官司》 Qiu Ju Goes to Court
导演: 张艺谋 | 上映时间:1992年(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 豆瓣8.2
中国西北农村,村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冲突被踢伤。
其妻秋菊认为村长必须道歉,为此她不顾身孕,一次次踏上告状之路,从乡里告到县里,再到市里。
这个过程让她对复杂的法律程序感到困惑和疲惫,但倔强的她只想为丈夫讨一个“说法”。
导演张艺谋用偷拍、实景这些手法,让人感觉就像在村里头跟着秋菊一块儿转。
秋菊那股子倔劲儿,就为了“讨个说法”,可这说法在法律和人情之间来回撞。
最后官司是赢了,但秋菊心里头那股子迷茫劲儿,看着都让人心疼。
这电影不光是讲民告官,更是在说咱们传统的人情味儿和现在的法律条文,是有冲突的。
看完之后,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挺有感触的。
4. 《沉默的教室》The Silent Revolution
导演: 拉斯·克劳梅 | 上映时间:2018年(德国) | 豆瓣8.3
1956年,东德的一群高中生为悼念在匈牙利起义中丧生的人们,在课堂上自发进行了一场默哀。
这一沉默的政治抗议行为立刻引起了东德斯塔西(秘密警察)的注意和调查。
学生们及其家庭随之面临巨大的压力,被迫在屈从认罪或逃亡西方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极权体制就怕人有点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小小的不同意见,它都得狠狠压下去。
这电影里,青年们的理想主义撞上国家机器,那火花四溅的,而且学生里头也有分歧,有人怕了。
不过,它更是给勇气和独立思考点赞的歌。
看完这电影,就像照了照历史的镜子,提醒咱自由民主多金贵,集体要是一直闷着不说话,那后果可太吓人了!
5. 《华盛顿邮报》 The Post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上映时间:2017年(美国) | 豆瓣8.3
1971年,《纽约时报》率先披露揭露政府隐瞒越南战争真相的“五角大楼文件”后遭禁令。
《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主编本·布拉德利面临重大抉择:是否冒着公司上市失败乃至被控叛国的巨大风险,继续公开这些机密文件。
他们最终决定捍卫出版自由,与政府对簿公堂。
导演把新闻圈那点事儿整得跟谍战片似的,紧张刺激。
这电影可不只是讲过去的事儿,现在看也特别有感觉,新闻自由和政府捂盖子那点较量,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凯瑟琳这角色太带劲了,从家庭主妇变成媒体大佬,女性在男人堆里争话语权,看得人直呼过瘾。
整部电影就像给新闻业写的情书,歌颂那些不怕死、敢跟权力叫板的记者。
看完对新闻人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来源:cc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