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漠分国界吗?也是也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谈论别人的冷漠是简单的,因为这种冷漠与自己无关,且自己也容易占据道德至高点,然而公允的去看,冷漠并不以国界为划分界限,冷漠的人总是冷漠的,就像热情的人总是热情地一样,当人们遵从一定的理念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划分
冷漠分国界吗?也是也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谈论别人的冷漠是简单的,因为这种冷漠与自己无关,且自己也容易占据道德至高点,然而公允的去看,冷漠并不以国界为划分界限,冷漠的人总是冷漠的,就像热情的人总是热情地一样,当人们遵从一定的理念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划分在某一阶段,并且将这个阶段归结于冷漠与否。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伊朗的电影《关于伊丽》,这是一部讲述现代人在日趋个人主义原子化时代,面对同一件事情所作出来的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关于社会,这种解读源于冷漠。伊丽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在与自己的男友相处三年后却依旧无法完全接受,某一天,伊丽在朋友的盛情邀请下参加了一次聚会,对于这次聚会,伊丽起初是拒绝的,然而自己班级的小女孩的母亲却执意要邀请伊丽参加,因为她知道伊丽的心结,无法完全接受自己的男友,倒不如介绍伊丽跟自己的刚刚离婚的兄弟认识下,或许这样会让伊丽转变自己的看法。
起初,大家对于伊丽都有所保留,一个陌生的女人来到了这个陌生的群体,表面上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因为没有人了解伊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伊丽学生的母亲之外,没有人知道伊丽此行的目的,大家都以为伊丽是一个被介绍给刚刚离婚的朋友的女友,于是,大家都真相鼓动开玩笑。然而,陌生的环境对于伊丽来说是陌生的,也是不自在的,伊丽没过多久就想要离开这里回家,在邀请者的再三请求下,伊丽无奈只能继续呆着,然而意外发生了,伊丽在跟孩子们一起放风筝的时候落水了,大人们救下了孩子,却没有人记得救起伊丽。
本片的真正的故事是在伊丽落水死亡后开始的,关于伊丽,这个时候大家才真正的意识到,需要了解一下这个陌生的女人究竟是谁,需要了解一下这个陌生的女人究竟为什么来这里,当邀请者说出来真相的时候,大家震惊了,正是邀请者的谎言跟所有人的无知,最终造成了伊丽的死,然而故事还没有完。
当这个消息被告知给伊丽的未婚夫的时候,谎言再一次被构建了,邀请者继续吐露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真相,大家再一次震惊,因为邀请者一开始并没有完整的将整个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即便是面对着伊丽的未婚夫,邀请者依旧有所保留。
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死去,一群看似热情的人实际上却在不断地撇清这件事情跟自己的关系,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即便是这个跟伊丽有着亲密关系的未婚夫,他关心的也不是伊丽的死去,而是伊丽是否对于自己有不忠,没有人在乎伊丽的死,因此,伊丽死了两回。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折射出来一种现实,那就是现代社会之下,人们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的叙述,往往来源于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自己的立场或者是切身利益出发,即便是同样的一件事情,也会有不一样的表达,伊丽的死就开启了这种表达。
我们可以继续看,这是一部伊朗电影,伊朗在西方的世界观中是一个邪恶国家,而这种判定的来源并不是伊朗能决定的,而是在于西方世界观的认知,伊朗还是伊朗,伊朗不是西方,然而在西方世界看来,伊朗本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资源禀赋并不是判定伊朗是不是邪恶国家的基础,真正判定伊朗是不是邪恶国家,在于用一个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来衡量伊朗,这样一看,因为与西方价值观相悖,所以,伊朗是一个邪恶国家。
这样的判定在西方国家并没有问题,但是在伊朗人看来就有问题了,决定自己是什么成分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西方国家,这就显得很别扭了。但就是这么别扭的判定,却在冷战结束后,几乎统治了全世界几十年之久。这不就是对于伊丽的多次谋杀吗?
当然,影片中对于伊丽的死非常淡漠的群体并不是伊朗的普通大众,而是伊朗的中产阶层,全世界范围内的中产阶层几乎都是受着西方价值观洗礼而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价值观洗礼之下,人们往往在乎的是自己的得失,而对于伊丽的死,撇清关系也是正常的了。而他们的存在,也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观点,一种与伊朗普通民众的理念相悖的观点。
如果仅仅是观点不同,这还是很好解释,因为资源禀赋不一样才导致文化的差异,然而当这种不同的观点被认为是普世价值的时候,一切就都失控了,毕竟,靠着一种理论无法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当中形成认同,但有人就喜欢这样做,这就难教开放包容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邪恶。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