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1905年中国拍的第一部电影,既没有华丽特效,也没有明星红毯,主角是个70岁的京剧老生,故事讲的却是汉中定军山的三国往事——这就是《定军山》,一部让汉中与中国电影史绑了119年的“开山之作”。今天咱们就扒一扒:为啥是定军山?现在来汉中,还能找到电影里
谁能想到?1905年中国拍的第一部电影,既没有华丽特效,也没有明星红毯,主角是个70岁的京剧老生,故事讲的却是汉中定军山的三国往事——这就是《定军山》,一部让汉中与中国电影史绑了119年的“开山之作”。今天咱们就扒一扒:为啥是定军山?现在来汉中,还能找到电影里的“古战场”吗?
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做了个大胆决定:买台法国手摇摄影机,拍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选啥题材?他没选当时的新鲜事,反而盯上了京剧《定军山》——因为这出戏里,藏着全中国人都熟的汉中故事。
戏里演的,是三国时黄忠“一战定汉中”的名场面:70岁的老将军黄忠,被诸葛亮“激将”后拽断硬弓立军令状,先打下天荡山,再在定军山设伏,一刀劈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就这么一段“老当益壮”的戏码,成了中国电影的“第一帧”。
不过当年拍电影,可比现在难多了:
电影《定军山》拍摄场景
没有摄影棚,就在照相馆院子里搭块白布当背景,全靠老天爷赏光(阴天拍不了);
摄影机是手摇的,摄影师得一边摇一边数“1、2、3”,每秒16格画面,慢一点就糊了;
没有声音,放映时得请人现场敲锣打鼓配音效,观众看“无声京剧”,居然也看得津津有味。
最终拍了“请缨”“舞刀”“斩夏侯”三个片段,加起来才几分钟,却成了“中国电影的出生证明”。而故事的核心舞台——汉中定军山,也跟着成了中国电影的“精神源头”。
电影《定军山》放映广告
电影选《定军山》,不只是因为戏火,更因为汉中定军山本身,就是三国历史里的“兵家必争之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在汉中死磕,能不能拿下汉中,全看定军山这一战。当时曹操派夏侯渊守定军山,刘备派黄忠出战。老黄忠玩了个“以逸待劳”:曹军累了想休息,他突然从山上冲下来,一刀斩了夏侯渊。就这一下,刘备彻底拿下汉中,后来才敢称帝建蜀汉——所以说“得定军山者得汉中,得汉中者得天下”,真不是吹的。
现在去定军山,还能找到不少“三国痕迹”:比如山上的 “斩将桥”,传说就是黄忠砍夏侯渊的地方;还有“挡箭牌”,一块大石碑,传说是诸葛亮当年躲箭用的;爬到山顶往下看,汉中盆地的稻田、河流铺展开来,你能瞬间明白:为啥古人要在这打仗——守住这儿,就卡住了进出蜀地的咽喉。
现在的汉中,早就把《定军山》的电影魂和三国史揉在了一起。不管你是电影迷还是三国粉,这几个地方都值得跑一趟:
定军山
免费开放的景点,就在勉县,离县城才5公里。不用特意爬山,沿着步道走上去,沿途全是三国石刻,比如“定军山” 三个大字,是清朝人刻的。山顶有个“定军山碑”,很多人会在这拍照——相当于和中国电影的“第一帧”同框了。傍晚的时候来最好,夕阳洒在连峰上,“十二连珠”的山形特别好看,难怪古人要在这打仗。
武侯祠
比成都武侯祠还早50年!公元263年,刘禅专门下诏修的,所以叫“天下第一武侯祠”。里面的宝贝特别多:唐贞元年间的石碑,字都快磨平了,却还能看清“诸葛武侯”的字样;还有一棵1700多年的古柏,传说是诸葛亮亲手种的,树干粗得要三个人抱。逛的时候别错过那些匾额,比如于右任写的“大名垂宇宙”,把诸葛亮的气场全写出来了。
武侯墓
诸葛亮临终前说“葬汉中定军山”,现在的武侯墓,就在定军山西麓。墓冢是覆斗形的,头西脚东——意思是“不忘北伐,永怀西蜀”,细节里全是故事。陵园里的古柏特别多,有22棵,传说是诸葛亮的22个部将变的。大殿里有诸葛亮的泥塑坐像,旁边的壁画里,还画着《定军山》里黄忠斩夏侯渊的场景,电影和历史在这撞了个满怀。
就在武侯祠旁边,是个仿古小镇,不用门票。白天可以逛三国手工艺品店,买个诸葛亮的羽扇当纪念;晚上一定要看《出师表》实景演出,灯光打在定军山背景上,演员穿着汉服演诸葛亮北伐的故事,最后还会提到定军山之战,瞬间把你拉回电影里的场景。逛累了吃碗汉中热米皮,配个菜豆腐,本地人都这么吃。
现在去定军山,还能看到一块“中国电影之乡”的石碑,是 2015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时立的。从1905年的黑白默片,到现在的3D电影,中国电影走了119年,而汉中定军山,始终是这段历史里最特别的“坐标”。
下次来汉中,别只知道吃热米皮、逛油菜花。去定军山走一走,站在黄忠斩夏侯渊的地方,想一想119年前,中国人第一次按下摄影机快门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来历史和电影,离我们这么近。
你对《定军山》有印象吗?或者去过汉中的三国景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汉中在路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