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口碑大爆、被评冲奥力作,小李子新片《一战再战》到底如何?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04:47 2

摘要:小李子回来了,奔着奥斯卡去的那种——《一战再战》口碑爆炸,票房却被预测扛不住

小李子回来了,奔着奥斯卡去的那种——《一战再战》口碑爆炸,票房却被预测扛不住

这片的底子很硬,硬到PTA花了20年,在托马斯·品钦的小说里打洞,挖出一个落魄革命者找女儿的故事,动作、政治、家庭,全往里装

他把故事拍得像一锅“慢火大乱炖”,你以为要苦大仇深,结果时不时冒上来一股冷幽默的味

影片9月16日先在伦敦亮相,24日去了平遥,26日北美开画,内地定档10月17日

上映前试映就炸了,MTC压在96分,烂番茄新鲜度98%,斯皮尔伯格居然三刷,说“还想再看一遍”

外媒干脆把它抬进颁奖季的核心圈,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一个都不少

但另一边,账本并不好看

北美首周末票房预测1800万到2000万,制作成本1.3亿美元,业界算了又算,全球要到3亿美元才能回本

华纳现在押注颁奖季,指望口碑把票房往回拉,这赌法也不是第一次见,但这次风险不小

有业内人直言,这可能会是PTA生涯“最贵的一次亏”

一边山呼海啸的好评,一边冷冰冰的票房折线

那种“口碑与票房倒挂”的尴尬感,透过影院的空座位都能闻到

我在平遥那天看完首映走出来,风有点凉,红毯收得很快,观众在门口神叨叨复盘角色动机

贾樟柯站在台上感谢华纳时,现场突然安静了一下,像是大家都明白这不是普通的商业片站台,更像是给电影的艺术价值盖章

这种时刻,让人会忍不住去想

电影到底该讨好谁,是坐在评委席的那批人,还是提着爆米花的我们

故事很直白:一个失败的革命者,四处找失踪的女儿

PTA最会拍的,是人在失败与执念之间的挣扎

夜里,父亲坐在老旧旅馆的床沿,手捏着那只快要没墨的圆珠笔;

窗外警灯一闪一闪,像在催债

他不是典型的好人,也不是英雄,他更像新闻里那些被忽略掉的中年人,愤怒、狼狈,又倔得要命

小李子把这种“虚弱的坚强”演得很耗气力,脸上的疲惫是真的,笑的时候又像在躲事

你能感到他在拼命“仍旧相信”,可每迈一步,世界就再退你半步

影片的政治隐喻几乎半明半暗地写在画面上

对白里会有关于种族、移民、警察执法的短促对撞,PTA没有给答案

但那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压抑感,贴着现实的边

偏巧9月美国那件极右翼领袖被枪杀的新闻,让许多影评人把这部片读成“社会寓言”:暴力不是高潮,而是我们习惯的背景噪音

IndieWire说它“真诚传递恐惧”,这是对的,可我更愿意说,片子刻意让“无力感”变得体面——就像你知道不会赢,还要把鞋带系紧

这并不是PTA最晦暗的一次

比起《血色将至》的冷酷,这部更爱逗你笑

《综艺》说它“是PTA最具娱乐性的作品”,我同意一半

确实,节奏更轻快,场面调度和配乐有一种坏坏的俏皮感;

但娱乐的背面,是随时伸出来的一只手,按住你的后脑勺,让你看清那条裂缝

BBC用“巧妙融合”来形容它的政治与喜剧,这词挺准

你会在笑声里出神,一秒后又被台词刺到

这不是“容易看”的娱乐,而是“让你不敢走神”的娱乐

技术层面,几乎挑不出毛病

摄影有种现代胶片梦游感,画面像一层薄雾罩着

配乐同样出色,几段低频打底的段落把失控感推得很稳

《好莱坞报道者》预测它会横扫摄影、配乐这类技术奖,我觉得根本不需要预测,拿下是大概率

可最佳影片的赛道不空着,《科学怪人》《魔法坏女巫》都在盯着终点线,谁先累,谁先掉队

小李子的表演,是那种“解不开也不想解开”的复杂

他在片中不是靠怒吼赢掌声,更多是靠沉默

比如火车上的那场戏,他盯着玻璃里自己的倒影,窗外是飞退的涂鸦墙,嘴角往下压了半毫米,心里的决心却往前迈了一米

这类细枝末节,才是奥斯卡喜欢的“难”

有人问,他会不会再拿小金人,我的直觉是——机会很大,但今年不是一个只看演技的年份,话题、立场、舆论都是风向

商业上,这片的风险几乎写在海报背后

1.3亿美元的制作成本,1800万到2000万的首周末

算账的结果残酷到直接:预计亏损七千万到一亿美元

PTA的片以往不靠票房立身,这次规模却大到不能假装看不见

这也引发那句老问题:艺术片要不要像商业片那样被KPI套牢

我并不想替任何人找借口,但如果行业的每一次试验都要靠“即时回本”来判断生死,我们很快只会剩下“安全”的电影

而安全的电影,往往活不过时间

中国内地观众的热情是个变量

小李子时隔十年回归大银幕,这个点本身就足够勾人,预售热度已经往上窜

我在影院门口听到两个学生聊到“要不要带爸妈去看”,这句不经意的话,反倒让我觉得这片可能会在这里找到不同的观众

不是因为谁说它好,而是因为它确实拍到了“家”的那根弦——找女儿的父亲,不需要解释,就能被理解

如果有奇迹,可能就藏在这种“口口相传”的缓慢爬坡里

把它放在PTA的履历里看,更像《血色将至》的“兄弟”,但性格不同

一个冷硬、线性、像把刀;

这次柔韧、弯曲、像一根细钢丝

放在小李子的轨迹里,它又像《荒野猎人》的反面版本,不靠极端肉体戏,而是靠精神耗损

那种疲惫,不需要雪地和冰河,镜头一近,眼底全是

他不再讨好镜头,也不再主动寻求“伟大时刻”,很多段落像是让角色自己活着,观众就顺着看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父亲在家门口犹豫着摁门铃

邻居的狗在叫,远处有人开门又关上,世界在忙自己的事

他把手举起、放下、再举起,那一下,我突然理解了这部电影在说什么:力量不是冲出去的,是撑下去的

你可以说它没有给解法

IndieWire也这么说

但我不确定电影非得给解法

它至少把迷宫画清楚了,告诉你墙在哪,出口在哪,为什么我们总走回原点

所以,这片值不值得去看?

如果你只想轻松,那可能不是它;

如果你愿意被一部电影按着头想半小时,愿意在笑声里被戳一下,再在沉默里被抱一下,那就去

它不完美,结尾也许稍显收束,某些桥段有点贪心

可它足够真诚,足够有劲,足够把这个时代的刺藏在你袖口里,回家才发现扎了一下

至于奥斯卡,我不想乌鸦嘴,但它已经在牌桌上了,筹码也堆够了

接下来要看市场还愿不愿为这类片留出空间

影院外的秋风越来越凉,人们的耐心也一样

可每年总有那么一两部电影,会让我们花钱买一段沉默,然后带回家慢慢想

《一战再战》,八成就是今年那一部

信源资料
环球网:《“小李子” 新片被赞有望 “冲奥”,美国主流媒体纷纷打出高分》-2025年9月19日。
BBC:《一战再战: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疯狂杰作》-2025年9月20日。
《综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政治娱乐化实验》-2025年9月22日。

来源:兮兮剧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