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学校特邀约部分学者遴选已公开刊发的论文汇编成集,出版“中传学者文库”。“文库”汇聚了中传老中青三代学者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媒介实践方面的成果。文库的付梓出版、是中传文化传承的一个新节点,辑录前作,激励来人。
2024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学校特邀约部分学者遴选已公开刊发的论文汇编成集,出版“中传学者文库”。“文库”汇聚了中传老中青三代学者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媒介实践方面的成果。文库的付梓出版、是中传文化传承的一个新节点,辑录前作,激励来人。
▲ 《中传学者文库》
今日推荐书目
《电影时光:蒲剑自选集》
本书是蒲剑教授的论文自选集,包括电影创作研究、电影产业研究和电影评论三部分。所选的论文发表时间跨度近30年,也正是中国电影从低谷到复苏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30年。这些论文紧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对中国电影创作中的问题、中国电影的产业道路进行了深入研究,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电影评论对作品的细致解读,是很好的电影解析文本。本书适合广大电影研究者、电影专业学生和电影爱好者阅读。
作者介绍
蒲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剧导演、编剧、制片人。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现兼任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审片委员会委员、《当代电影》杂志编委。主要著作有《电影语言》(专著)、《现实的力量》(主编)、《电视剧本体论》(副主编、撰稿)。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电影产业理论构架及应用”。创作影视剧作品10多部,其中,编剧导演电影作品《考试》入围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育题材特别奖;编剧导演电视剧作品《国家审计》获第30届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提名荣誉奖;导演电影作品《妈祖回家》获第9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
精彩书摘
“电影观”是一个内涵并不确定的词,多数情况下指创作者的电影观念,属于电影美学的范畴,包括创作者对风格样式、画面声音等具体处理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借用这个词,除了上述含义外,更主要的是指“你的电影要表达的是什么”,这就涉及一个人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电视电影叙事形态的确立与观众的收视心理有很大关系。虽然收看电视是一种日常行为,但它不等于随意性和不可操作性。今天,学者们都强调观众转换频道的频率在加快,这是夸大了观众收视的随意性。观众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筛选、鉴别之后,一般会相对固定在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有限的频道和节目上。这也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节目的生命周期里相对稳定的原因所在。频道专业化、节目栏目化是顺应观众收视习惯的经营策略。确立电视电影的叙事形态,首先应该搞清楚是谁在收看电影频道的节目。
在紧张的生活压力之下的中国人收看电视时,心态变得相对简单——以娱乐、缓解压力为目的;价值判断也变得直接——非好即坏。因此,观众在家通过电视观看电影时,不可能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那样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去思考、判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简单、矛盾突出的二元对立的叙述结构正好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而超强度、快节奏的叙述方式未必适合。上述收视率较高的电视电影中差不多都遵循了这一叙述方式。
目录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