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将《英雄本色》与吴宇森划上了等号。其实,徐克的作用要比吴宇森更大。第一部原本就是徐克一直在筹拍的项目,筹备阶段跟吴宇森聊起这个项目,结果发现吴宇森的理解很深,夸夸其谈,聊得眉飞色舞,徐克眼看他对项目这么感兴趣,干脆让给了他,自己转而将同一题目,转化为了
话说,徐克从好莱坞铩羽而归。倒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起码好莱坞的拍摄方式还是学习了不少。
回到香港,他捡起了因为要去好莱坞而暂时搁置的项目,正式启动。
早在1993年,他就有计划拍摄这部影片。影片的主题是生存价值,作为《英雄本色》系列的第四部。
很多人都将《英雄本色》与吴宇森划上了等号。其实,徐克的作用要比吴宇森更大。第一部原本就是徐克一直在筹拍的项目,筹备阶段跟吴宇森聊起这个项目,结果发现吴宇森的理解很深,夸夸其谈,聊得眉飞色舞,徐克眼看他对项目这么感兴趣,干脆让给了他,自己转而将同一题目,转化为了另一部电影,即《刀马旦》。两部影片,都是三个人之间的纠葛,只是《英雄本色》是三男,《刀马旦》是三女,原因就在于它们压根就是同题作文。
因为《英雄本色》的表现过于精彩,续集也就箭在弦上。因为小马哥已经在第一部里死了,因此吴宇森的续集计划是拍前传,将小马哥与豪哥是如何认识的故事。但是,投资方不同意,要求拍续集。徐克与吴宇森因此发生矛盾,最后徐克跃过吴宇森,直接找人另写了剧本,小马哥死了,他可以拥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硬拗出了一个阿ken。拍摄过程中,身为监制的徐克也多方插手,身为导演的吴宇森非常愤怒,两个人的关系闹掰了。
所以,到了《英雄本色3》,导演就变成了徐克。影片的主题,也从前两部的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变成了亲情的牵挂与不可切断。这部的影响力较前作也小了很多。
三部曲完结于1989年,但徐克身为版权拥有者,心中并没有放弃。所以在1993年香港电影处于巅峰期时,他已经计划要开拍第四部了。
对于“生存价值”这一主题,徐克觉得人生无论有目的,还是没有目的,每人每天似乎都在争取,将生活活成一场战役,像是在挣扎,发生这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为此,他勾勒了一个香港律师与大陆盲流的故事,甚至想好了人选,就是与他正在合作《梁祝》的吴奇隆与杨采妮。但是,时光飞逝,这个拍摄计划没能实现。《梁祝》之后,吴奇隆与杨采妮趁势而拍的是《花月佳期》。都是奇幻题材,更有延续性。
就这样,那个题材被搁置了起来。然后,徐克怀着“97焦虑”去了好莱坞,本想出人头地,结果铩羽而归。
现在,徐克回来了,尽管香港电影已经彻底沦落,但日子还是继续的。忽然,他又有了重拾这个题材的冲动。于是,便邀请编剧许安来商谈剧本的改写。
故事修改了十几次,慢慢与最初的构想已经大不相同,主角的身份变成了保镖与杀手,依旧是一个男人与男人惺惺相惜的故事,依旧延续了《英雄本色》的特质。两个男人发生羁绊的背后,各自有自己的爱情需要去守护,也有起初那种将生活活成战争的意味在里面。
两个男人,一个是不安分,不愿与社会妥协,一直想要追求不凡生活的青年阿杰。另外一位则是对生活幻灭,企图躲避黑暗的杀手阿政。
阿杰因为一次一夜之欢,转眼喜当爹,身为男人他决定自己必须要扛起责任,为了大肚婆及未来的孩子,他加入了吉叔的保镖队伍,做起了一名保镖。
阿政多年来一直在巴西担任雇佣兵,在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后,回到香港娶了香港最有权势的黑社会老大洪爷的女儿为妻,想要改头换面,过安稳的日子。伴随他回来的,还有他黑了雇佣兵团伙的一大笔钱。
因为洪爷是黑社会老大,自然得罪了很多人,有很多人想要他的命。洪爷想保命,就聘请了吉叔的团队做自己的保镖。阿杰就跟着前来承担保卫工作。
对方知道洪爷有保镖,于是聘请了国际高手,也就是阿政曾经服务的雇佣兵团伙。
当杀手来的时候。阿杰是保镖,阿政是女婿,于是就有了交集。
当国际杀手集团发现了阿政。阿政黑了他们的钱,自然不会放过他。
于是,阿杰、阿政,还有国际顶级杀手组织就纠缠在了一起。阿杰与阿政也化敌为友,联手对付国际杀手。
最终,因为项目已经背离了徐克当初的设想太多,干脆不再叫《英雄本色4》,而是改成了《顺流逆流》。
而且,徐克将完整的剧本与拍摄计划提交给了哥伦比亚公司。
哥伦比亚公司方面很积极,他们发现香港电影已经崩盘,陷入低潮期,但国际市场却呈现了完全相反的局势,外国观众对香港电影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哥伦比亚于是很注重亚洲电影风格,于是痛快地决定投资于它。
而且,《双重火力》的失败,也让哥伦比亚进行了反思,觉得可能是好莱坞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徐克的发挥,所以这一次哥伦比亚就只投资,尽可能减少对徐克的制约,希望他能拍出原汁原味的徐克电影。
再就是,你告诉哥伦比亚要拍一部《英雄本色4》,而且还没了周润发与狄龙,人家肯定也不会同意,所以改名是必然的。那时周润发正在好莱坞拍摄《安娜与国王》《卧虎藏龙》,那是他的好莱坞高光时刻,回香港肯定是不会来的。
什么?狄龙?拜托,他已经彻底过气了。
选谁来演呢。
徐克也是兵出奇招。选了一帮音乐人来演。
阿杰由谢霆锋来演,阿政由伍佰来演,大反派则有澳门音乐人恭硕良来演,另外阿杰的女人由徐子淇来演,阿政的妻子由卢巧音来演,全员音乐人。
对于选择伍佰,徐克坦言他非常喜欢伍佰的歌曲,是他的粉丝,所以才请他来演。伍佰对于徐克的邀请,也颇感意外,不知道该怎么样。徐克说,“演戏对伍佰是个开始,刚开始他也不知道该演杀手,还是演回伍佰,我就告诉他当歌手有不同的层次,当演员也是一样。伍佰在拍戏的过程中不断演变自己的感情与动作,我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
对于谢霆锋,那时候的他还是偶像派,对于如何演好阿杰,他也表示,“演好保镖一定没有问题,反而演出爸爸这一角色就有些困难,因为现实中没有类似经验啊。”徐克就让他去找含有父亲角色的电视剧,去看去揣摩,最终谢霆锋也出色完成了自己的角色。
对于恭硕良,这是他第一次触电,不过他的表现也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浓眉大眼厚嘴唇,加上一头古利特式小辫发型,配合充满音乐感的身体语言与说话节奏,使他扮演的来自南美的杀手首领的形象现代另类突出,气质独特,十分醒目。
动作指导,徐克选择了熊欣欣,而不是以前常用的程小东或者袁和平。徐克想要的是彻底摆脱以往动作片的概念,就是要去扩展动作场面的思想与感觉空间。他力图颠覆以往的枪战片范式,也就是吴宇森建立的枪战片风格。
甚至,徐克还特意恶心了一下吴宇森。于是,我们看到《顺流逆流》中也有吴宇森最爱的白鸽,但是不是在枪声中展翅飞翔,而是被煤气罐炸成了渣渣。还有《喋血双雄》里李修贤与周润发双枪对峙的镜头,那叫一个经典,结果在《顺流逆流》里,恭硕良面对一个拉丁哥的时候,对方说我们现在平手了,意思是就此作罢。结果,恭硕良咣咣两枪,干倒了对方,然后还不忘加上一句:枪是用来射击的,不是让你举着说台词的。然后,还感觉不过瘾,上去补枪,咣咣咣直接清空了弹夹。
你就想吧,徐克对吴宇森的怨念该有多深了。
当然,内涵吴宇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徐克对于枪战片的呈现形式,的确做到了创新,甚至是颠覆。一个体现是剪辑上,快速凌厉,衔接流畅,保证了场面上的刺激,彻底摒弃了老港片中刻意夸大枪战效果的浮夸式慢镜头;另一个是在摄影上,手持跟拍保持了情节上紧迫感,大量俯仰视角的使用扩大了纵深与空间,不追求场面的宏大,但充分利用空间,强调布局走位。
影片的重头戏,是在香港土瓜楼,一栋旧楼。这场枪战中,伍佰与恭硕良需要在旧楼中行云流水般地展开游击战。徐克希望这场戏能够拍得徐缓有度,而几位演员需要悬空穿梭于楼层之间展开对射。镜头之下,可以看到交战的双方在楼宇之间跳跃、躲闪、设陷阱、狙击和贴身肉搏等等,镜头感之强,让人为之震惊。
这场楼房追逐战的片段,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拍摄技巧,这个片段里的枪手们犹如凶禽猛兽般在门窗和廊道之间相互扑击,身手的敏捷让人难以置信。
这场枪战戏,也成为了香港影史上的经典名场面,在徐克的掌控下,镜头剪辑本就令人眼花缭乱,更是采用手持与俯拍、高架等不同机位来回切换,人物的走位也精心设计,将气氛一下子拉升到非常紧凑的地步,你似乎可以感受到银河映像式的犀利感,人物在楼宇之间的走位与拍摄的角度精密复杂,看得人目瞪口呆。
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武术指导熊欣欣的精巧设计。在剪辑和动作的加持下,伍佰这位平时吊儿郎当的歌手,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勇猛的杀手,一时间让影迷疯狂不已,大呼“从没见过帅成这样的伍佰”,其风头居然完全盖过了当时才20岁,帅的一塌糊涂的谢霆锋。第三幕高潮,香港特种部队的加入,让三方势力陷入混战,枪战场面更是全面升级。多线叙事也看得影迷喘不过气来。
毫无疑问,这是伍佰演过的电影中,表现最好的一次,没有之一。
后来,伍佰在新版《奇门遁甲》里造型与气质也不错,可惜的整部影片一塌糊涂,浪费了伍佰的卖力演出。
徐克喜爱刀剑多过枪弹,因此对枪战戏只是浅尝辄止。然而就这段影片的水准而言,他已经完全不输吴宇森,甚至要盖过杜琪峰了。
也因为有了楼宇大战及停车场大战等经典名场面,《顺流逆流》果然应了哥伦比亚公司的预测,这部影片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极大赞誉。
法国《电影手册》将其评为2001年年度十大电影之一。《时代》杂志将其列评入2000年十佳影片,位居第七位。第57届威(2000年)尼斯电影节上,徐克更是赢得了“未来数字电影奖”。
但是,那一年《顺流逆流》在香港只获得了446万票房收入,位列票房榜第27位。
这当然属于一个惨败。
那一年,香港只出产了36部电影。往年高峰时期,产量一般在130-150部之间。往年的27名,似乎并不难看,但这一年的第27名是一个几乎垫底的位置了。
香港电影的沦落,由此可见。
《顺流逆流》的失利,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遇上了《枪火》。
《顺流逆流》精彩的走位与剪辑,面对的是一个将静态拍到极致的《枪火》。
那时候,在香港电影的低潮期,杜琪峰拿到的资金只有250万,《枪火》从拍摄到制作只有19天时间,各种钳制,甚至连胶片都得省着用,逼得杜琪峰只能所以动作戏都以静态拍摄为主,绝不轻易打破平衡,演员也以摆拍为主。
《枪火》的“静”与《顺流逆流》的“动”,成为了两个极端。结果,杜琪峰阴差阳错,依靠超神入化的镜头调度,居然开创了时装动作片的新类型。商场护主的那场对决戏,杜琪峰用极简的镜头交代出了复杂的对决场面,将这段静态为主的对决戏,拍成了教科书,而且以静为动,同样表现的格外刺激。
尽管《顺流逆流》中的楼宇枪战戏同样是教科书一样精彩,但在徐克在片中呈现出来的依旧是传统的主流英雄观,而《枪火》则是在道义前徇私情,六个男人个个有血有肉,相得益彰,个个精彩。
与《枪火》的新鲜感十足相比,《顺流逆流》的创新仍显不足。因此,在低潮中香港电影中,《逆流顺流》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实力。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的观众越来越发现《逆流顺流》成为了一颗耀眼的遗珠,它本应该获得更多的赞扬,也应该被更多的观众。
可是,那个时期,《顺流逆流》的失利,沉重打击了徐克。
徐克的才华,在《顺流逆流》中消耗光了。
经此一役的打击,徐克再也没有展现出他傲人的才华出来。
那个一直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徐克,消失了。
后来,徐克还拍摄过《蜀山传》《黑侠2》《七剑》《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等片,但是这些影片里的徐克,只是新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创新者。
曾经的创新精神,曾经的创新者,曾经的创造者,曾经的徐克,都伴随《顺流逆流》而一去不复返。
接下来,也就没有徐克的故事了。他不再重要了,沦为了一名一般性导演了,对于香港电影不再起重要作用了。
接下来,在香港电影落幕大潮中,在香港动作片的尾声阶段,变成了甄子丹,来接过了大旗,小露峥嵘一下,掀起了一些火花。
下面,就让我们转向甄子丹篇,来看看香港动作片的黄昏时期有什么表现吧。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