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心瑶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4岁那年。彼时的她还是个初中生,本该享受校园时光的年纪,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她被确诊为**IgA血管炎**(又称“过敏性紫癜”)。这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从确诊
胡心瑶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4岁那年。彼时的她还是个初中生,本该享受校园时光的年纪,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她被确诊为**IgA血管炎**(又称“过敏性紫癜”)。这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从确诊那天起,胡心瑶的生活就与医院、药物、检查报告紧紧绑在了一起。
此后的八年里,她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与病魔抗争。定期的复查、反复的治疗、身体的不适,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考验,胡心瑶都一一扛了过来。为了记录自己的抗病历程,也为了给同样患病的人传递力量,她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镜头里的她,有时是刚抽完血后苍白的脸,有时是拿着药物对着镜头微笑,偶尔也会忍不住吐槽治疗的辛苦,但更多时候,她都在鼓励网友“不要放弃”。
她的真诚与坚强,渐渐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媒体的报道。此前,新黄河就以《10天收到5份病危通知书,一位00后女孩的自救》为题,详细讲述了她的故事。报道中提到,在病情最危急的阶段,胡心瑶曾10天内收到5份病危通知书,多次在鬼门关前徘徊,但每一次她都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挺了过来。“我还没完成想做的事,不能就这么倒下。”她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的这句话,成为许多病友坚持下去的动力。
## 华西求医遇挫:绝望中萌生“请全村看电影”的想法
2025年9月,胡心瑶的病情再次加重。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9月10日那天,她独自一人收拾好行李,从重庆出发前往四川华西医院。出发前,她还在社交平台上更新动态:“希望这次能有好消息,等我回来给大家报平安。”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在华西医院,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后,医生拿着报告告诉她,她的病情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治疗风险极大,医院现有条件无法接诊,建议她尽快转往上海的专科医院试试。听到这个消息时,胡心瑶正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手里紧紧攥着检查单,眼泪忍不住往下掉。“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特别绝望,好像所有的希望都被浇灭了。”后来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冷静下来后,胡心瑶开始思考:如果真的治不好,自己还有哪些牵挂没了却?第一个浮现在她脑海里的,是年迈的父母。父母为了照顾她,早已辞去稳定的工作,这些年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操碎了心。“我走了以后,他们怎么办?谁来陪他们说话,谁来帮他们处理生活里的难事?”第二个牵挂,是她一直想成立的“病友小家”——一个能让患病的人互相交流、彼此陪伴的小空间,这是她患病多年来最大的心愿。
就在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请全村人看一场电影,再请大家吃顿饭。“我们村不大,邻里之间都很熟悉,平时谁家有事都会互相帮忙。如果我能请大家聚一次,趁这个机会拜托大家多关照父母,他们以后的生活也能多些照应。”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变得愈发强烈。胡心瑶立刻联系了老家附近的电影院,协商包场观影的事宜,对方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也特意给出了优惠价格。
## 坝坝宴里的牵挂:90位村民赴宴,女孩哽咽托付身后事
9月1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胡心瑶就和父母一起从重庆回到了垫江县三河口村的老家。到家后,他们没来得及休息,就直奔村里的菜市场采购食材。“既然要请大家吃饭,就得让大家吃得开心。”胡心瑶亲自挑选了新鲜的猪肉、活鱼、蔬菜,还特意买了村里老人爱吃的糯米、红枣,准备做几道拿手的家常菜。
回到家后,邻里们听说胡心瑶要请大家吃饭、看电影,纷纷主动过来帮忙。有的阿姨帮着摘菜、洗菜,有的叔叔负责生火、切肉,还有的年轻人帮忙搭桌子、搬椅子。不大的院子里,很快就热闹了起来,炊烟袅袅,菜香四溢,像是在过春节一样。胡心瑶穿梭在人群中,偶尔帮着递个盘子、传个碗,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只有偶尔蹙起的眉头,才让人想起她身体的不适。
傍晚时分,准备工作全部就绪。院子里摆了十多张桌子,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红烧鱼、回锅肉、炖鸡汤、炒时蔬……香味飘满了整个村子。村里的老人们早早地就来了,坐在椅子上拉着胡心瑶的手嘘寒问暖;年轻人则忙着给长辈添茶、夹菜;孩子们在院子里跑着、闹着,笑声不断。最终,共有90多位村民赶来赴宴,几乎覆盖了村里所有的家庭。
宴席进行到一半,胡心瑶拿起话筒,走到院子中央。原本热闹的场面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向她。胡心瑶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今天请大家来,一是想感谢这些年大家对我们家的照顾,二是有件事想拜托大家。”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开始有些哽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强忍着继续说:“我得了这个病很多年了,最近情况不太好……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希望大家能多替我关照一下我的父母,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以后家里有什么事,麻烦大家多帮衬一把。对不起,给大家添麻烦了。”
话音刚落,院子里一片寂静,不少村民都红了眼眶。一位看着胡心瑶长大的阿姨,忍不住走过去抱住她:“孩子,别这么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你放心,以后我们肯定会多照看你爸妈,你就安心治病。”还有几位村民拿出准备好的现金,要塞给胡心瑶,让她用来治病,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叔叔阿姨,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这些钱你们留着自己用。我请大家吃饭,不是为了要大家的钱,只要你们能多关照我父母,我就已经很感激了。”胡心瑶一边说,一边向大家鞠躬致谢。
## 未完成的心愿:“病友小家”将落地,生命仍在与时间赛跑
宴席结束后,胡心瑶和村民们一起前往电影院。她特意选了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很有意义,既能让大家看得开心,也能让孩子们了解历史。”观影过程中,胡心瑶坐在父母中间,偶尔会和旁边的小朋友小声交流剧情,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电影结束后,村民们纷纷向胡心瑶道别,还不停地叮嘱她要好好休息、积极治疗。
如今,胡心瑶的病情仍在不断加重,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她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之前一直想成立的‘病友小家’,已经找好了场地,各项手续也在办理中,预计10月底就能正式成立了。”说到这里,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到时候,我会把病友们都邀请过来,大家一起聊天、做饭、分享抗病经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
为了这个“病友小家”,胡心瑶付出了很多努力。她拖着病体,一次次去考察场地,和房东协商租金,还联系了一些公益组织寻求帮助。“这个小家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一定要看着它成立起来,哪怕只能陪大家走一小段路,我也满足了。”
现在的胡心瑶,每天除了接受治疗,就是在社交平台上和病友们交流,分享“病友小家”的筹备进展。她的动态下面,总是有很多网友留言鼓励她:“心瑶,加油,我们都在等你好起来,一起去‘病友小家’做客。”“你这么善良,一定会有好报的,不要放弃希望。”这些温暖的话语,也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