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个体崛起”是有毒的说法,世道变坏从人心变得冷漠开始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21:32 2

摘要:我自己也说过“个体崛起”,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时代确实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强大的AI助理来成为“超级个体”,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强,甚至可以开个“一人公司”,做成独角兽企业。

因为一件事心情抑郁了好几天。

“别害怕,我是自杀……”这个姑娘在临死前还在为别人着想,害怕吓着路人。人善人欺天不欺,但这个世界没有善待她。

她是谁的女儿?谁是她的朋友?

如果她有一个温暖的家,如果她还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是不是就不会选择走上绝路?

在现实世界中,她的名字恐怕都没有几个人记得,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家在社交网络上好像都很美好很开心,但其实未必。

我犹豫了好两天要不要为此写一篇文章,后来想既然有了起心动念,那就去写吧。

AI时代:“个体崛起”是有毒的说法,世道变坏从人心变得冷漠开始!

我自己也说过“个体崛起”,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时代确实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强大的AI助理来成为“超级个体”,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强,甚至可以开个“一人公司”,做成独角兽企业。

但现在我开始反思这个概念,我认为这个说法有极为功利和势利,属于迎合人性弱点、媚俗的营销话术。

毕竟,大家都觉得自己挺特别的,都喜欢自视甚高,那么自己崛起了,其他人岂不是就矮了自己一头?这跟过去人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的生活理念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是这样,那人类社会还是没有本质的进步。

世道的变坏都是从人心变坏开始的,而冷漠就是相当于“人心坏了”,让人降维,更趋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什么是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

“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愈合的大腿骨”这个观点源自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她认为一个大腿断了的原始人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就是因为有同伴的照料。

如果是动物,那断了腿基本就是被抛弃的下场了。所以说“一根大腿骨”是人与动物的分野,人与人能够互助才是文明的起点。

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爱心,“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同情,没有对同类的爱,那人类早已消失在地球的历史进程中了。

众所周知,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那么,一个年轻生命的悄然离去难道只是因为“厌世”吗?

老方说这可能是因为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看不到希望,在走投无路的境地,没有人伸出手拉她一把,因此她终于是选择了那样的结局。

没有人是天生的“i人”,他们只是害怕伤害和被拒绝。

经常去一个烤鸭店买烤鸭,老板四十来岁,很面善,但看起来性格内向,我们认识三四年了,总共说话不超过一百句。

后来我在偶然帮了他一个忙后,才感觉他把我当成了朋友,有次就跟我聊了聊他这些年开店的辛苦。

“不是上学的料,不到十八岁就出来打工,后来跟亲戚学了这个手艺,一干就是一二十年,不是因为真的想干,而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他说自己也想出去社交,多交朋友,找找别的机会,可性格太内向,总感觉跟别人交往太累,自己心眼不够用的,在被人坑了几次后他就老老实实回来继续做烤鸭了,“一年到头就过年几天能回老家歇几天”,长期不与人交往的一个坏处就是,“我现在觉得脑子记性不太好了,话也不会说,越来越笨,跟老头一样了,不知道能活到七八十吧”。

我告诉他是个“i人”,他问什么意思,我解释说就是社恐,他点头称是。他不仅是在现实中没有什么朋友,就是在网络上也没有“好友”,他看手机就是听新闻刷视频听歌,连游戏都不会打。

在钢筋丛林之中,城市里的人以自私和冷漠来保护自己。

所谓社恐或社交障碍,老方说一方面跟生长环境有关,像70后、80后很多人都是在农村生活,或者就是在没有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环境里长大,因此熟人关系就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机会也多。

而到了90后、00后,大家都喜欢在线上交流,这样就没有现实中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不用维持什么人设,不怕得罪人,所以环境影响人,改变人。

还有一方面是人员流动化了,年轻人很早就脱离了农村那种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生态,我回老家时候就发现随着老一辈的人越来越少,同辈人之间连近亲都不认识了,人与人之间也跟城里一样,互相保持距离,谁也不用管别人的事。

职场新陈代谢的速度很快,大家跟“临时工”一样顾不上发展长期稳定的关系,人际交往也快餐化了,一切以利益为原则,随时准备结束、切割与他人的关系,免得浪费时间和感情。每个人都在一面慕强一面厌恶被人拖累,这就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浅薄化。

有些事不是不想,而是成本很高,工作KPI和商业训练带来的“投入产出比”概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了职场人的行为逻辑中。

老方说:快乐本身就是目的,幸福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

人生在世,亲人和朋友都非常必要的支点,没有人是孤岛,人的思想、念头是变幻无常的,你现在灰心丧气,过一天可能就又信心满满了。老方说我们要学着给自己一个机会,有什么可以说出来,信任是慢慢建立的,沟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以缓解80%的压力。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内心遮掩太多就容易精神内耗,君子坦荡荡,仁者无忧,其实做人透明一些才能心安。人越是不开放自己,自我封闭,就越容易坐井观天,耽误自己。

如果实在是不想跟人线下打交道,那也可以在网络上发声,尝试做一下自己的个人IP,“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找一些同频的人彼此交流,也是一种有益的社交。老方说人唯有互相影响才有价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自我成长的必须。

最怕是时间、心思和注意力都耗费在八卦上,“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麻烦,会让人变得愈来愈固执和庸俗。

只有你成长到了某种程度,你才能主动孤独,如马斯克所言,“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除非他既强大又乐观。”我想后面还要加上一个“善良”才对。从孤独走向社交,再从社交走向孤独,这是一种螺旋上升,孤独是主动选择,其内涵是摆脱依赖和聚焦信号,没有社交就无所谓孤独——世界只有你一个人的话就没有“孤独”这个概念了。

没有人与人的合作就没有文字、城市、农业、工业、AI……社会的进步,不要光看到“人情往来或人情世故”有负担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容易内心荒芜,乃至毒草蔓延,个体是渺小,人感知自己的渺小,个体才能真正“崛起”,老方崛起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优于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利他——关系是力量网络,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如果只是为了钱,心里只有自己,甚至辜负了别人的信任和感情,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人生苦短,快乐幸福才是我们的宗旨。

总而言之,我相信人类确实就是命运的共同体。

来源:老方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