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员谢孟伟(网名“嘎子谢孟伟”)因身着警服直播带货被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行政拘留7日的余波未平,其参演的缉毒题材电影《缉毒风暴》又曝出重大变动——出品人“卡妈”向媒体证实,谢孟伟在片中的全部戏份将被删除,已拍摄镜头需重拍,与他搭戏的演员高杰等也需返组补
演员谢孟伟(网名“嘎子谢孟伟”)因身着警服直播带货被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行政拘留7日的余波未平,其参演的缉毒题材电影《缉毒风暴》又曝出重大变动——出品人“卡妈”向媒体证实,谢孟伟在片中的全部戏份将被删除,已拍摄镜头需重拍,与他搭戏的演员高杰等也需返组补拍。这场因“流量至上”引发的闹剧,不仅让谢孟伟的演艺生涯陷入危机,更将影视行业对艺人职业操守的审视推向风口浪尖。
事件回溯:穿警服直播带货触碰法律红线
2025年9月10日上午,谢孟伟在云南拍摄《缉毒风暴》的间隙,身着带有警察肩章、臂章的制式服装,在镜头前推销充电宝与随身WiFi二合一设备。尽管他未佩戴警号与胸徽,但警用标志的醒目存在仍引发网友强烈质疑。辽宁观众李先生当即向云南警方举报,指出其行为涉嫌违反《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根据该规定第十一条,影视单位因拍摄需要使用警服及标志时,须报省级公安机关批准,且非拍摄期间不得使用。而谢孟伟的直播显然未履行任何审批程序。
9月17日,云南耿马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确认对36岁的谢某某(谢孟伟)处以行政拘留7日。警方强调:“人民警察制服象征国家执法权威,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谋取私利。”法律专家指出,谢孟伟的行为不仅违反行政法规,更损害了公安队伍形象,若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行业震荡:电影换人重拍引发连锁反应
谢孟伟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缉毒风暴》陷入困境。这部由邹兆龙、克拉拉等演员加盟的缉毒题材电影,原计划于2026年暑期档上映。出品人“卡妈”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换人决定实属无奈。”据剧组工作人员透露,谢孟伟在片中饰演一名卧底缉毒警,其角色贯穿全片主线。为保证剧情连贯性,剧组需重新调整剧本,甚至可能补拍其他演员的过渡镜头。
“最棘手的是时间成本。”出品人坦言,“原定10月杀青的计划已被打乱,若无法在年底前完成重拍,将错过明年的档期竞争。”更严峻的是,谢孟伟的快手账号已被封禁,其商业价值大幅缩水。品牌方开始重新评估合作风险,某曾与其签约的电子产品厂商表示:“我们绝不会与违法艺人继续合作,已终止所有宣传物料投放。”
堕落轨迹:从“抗日小英雄”到行业笑柄
谢孟伟的陨落轨迹令人唏嘘。2004年,15岁的他凭借电视剧《小兵张嘎》中机智勇敢的“张嘎”一角红遍全国,该剧在CCTV首播时收视率突破8%,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此后,他以全国戏曲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并参演《我的团长我的团》《光荣与梦想》等正剧,被视为“硬汉小生”的潜力股。
然而,转型直播带货后,谢孟伟的公众形象急转直下。2023年,他因售卖“贴牌假酒”被央视点名批评;2024年,与潘长江的“潘嘎之交”更成为网络嘲讽的经典梗。此次穿警服事件,彻底撕下了他最后的体面。网友在微博话题#嘎子哥出演电影换人重拍#下留言:“从抗日小英雄到警服小丑,谢孟伟亲手砸碎了自己的饭碗!”
行业反思:艺人职业操守与行业生态治理
谢孟伟事件并非个案,而是直播经济野蛮生长的缩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分析:“当艺人将流量变现凌驾于职业操守之上,当‘卖惨’‘炒作’成为常态,行业生态必然走向畸形。”他呼吁建立艺人信用评价体系,对违法失德者实施行业禁入。
近年来,从吴亦凡偷税漏郑爽代孕弃养,从李易峰嫖娼到柯震东吸毒,违法失德艺人频现,严重损害行业声誉。资深制片人张立东指出:“剧组选角时,不能只看流量和话题度,必须建立严格的背景审查机制,对艺人的法律风险、道德瑕疵进行评估。”他透露,已有头部影视公司开始引入“艺人信用分”制度,将违法记录、网络舆情等纳入考核指标。
公众态度:对违法艺人“零容忍”成主流
事件发酵后,网友的愤怒情绪持续蔓延。据《2025中国演艺行业舆情报告》,87%的受访者认为“艺人违法应终身禁止从事演艺活动”,较2020年上升23个百分点。在微博话题#嘎子哥出演电影换人重拍#下,点赞最高的评论写道:“那些为他辩护说‘只是不懂法’的人,可曾想过他穿警服时,有多少孩子会误以为警察可以直播卖货?”
也有少数声音呼吁“给年轻人改过机会”,但随即被更多反驳淹没:“法律是底线,不是橡皮筋!”“对违法者宽容,就是对守法者的不公!”这种集体情绪的爆发,反映出公众对艺人道德要求的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重建信任需长期努力
对于谢孟伟本人,这场危机或许是他重塑形象的最后机会。法律界人士建议,他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例如参与普法宣传、公开道歉并接受监督,“但重建信任需要长期努力,公众不会轻易忘记他的过错”。
从抗日小英雄到直播小丑,谢孟伟的陨落本质是价值观的崩塌。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他错把观众的情感记忆当作肆意挥霍的资本,最终自食恶果。这警示所有从业者:无论名气多大、粉丝多少,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容触碰。“嘎子”的警服可以脱下,但公众对正义的坚守永远不会褪色。期待这场风波能成为行业纠偏的转折点,让艺术回归纯粹,让偶像重拾尊严。
来源:中国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