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再看《她》:当AI恋爱成为现实,我们是否比西奥多更孤独?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3:03 3

摘要:2013年,斯派克·琼兹执导的《她》上映,这部以未来为背景的电影,主角是个叫西奥多·特罗姆利的男人。

2013年,斯派克·琼兹执导的《她》上映,这部以未来为背景的电影,主角是个叫西奥多·特罗姆利的男人。

他以前在《洛杉矶周报》写东西,现在在一家叫“美丽手写信”的公司工作,听着是写手写情书,其实是他对着电脑口述,文字直接出现在屏幕上,连键盘都用不上。

有一回,他要给一对结婚五十年的夫妻写情书,念出“光着身子躺在你身边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是更大世界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那样”。

那些话让别人感动,可他自己心里空落落的。

西奥多刚离婚,日子过得没着没落。

白天帮别人写着浪漫善解人意的情书,晚上只能靠玩电子游戏打发时间。

他总对着随身带的设备说“放首忧郁的歌”,要是歌不合心意,还得补一句“换一首”。

说实话,第一次看这段时,觉得这角色太真实了,好多人不就是这样吗?帮别人解决情感问题,自己的情感窟窿却没人填。

后来西奥多买了个东西,改变了他的生活。

那不是普通的电子产品,是第一代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系统自己选了“萨曼莎”这个名字,声音是斯嘉丽·约翰逊配的。

本来这只是一次消费,可萨曼莎的声音一出来,西奥多就挪不开注意力了。

别觉得AI谈恋爱很荒诞,电影里拍得特别细腻:西奥多把装萨曼莎的设备揣在衬衫口袋里,让她的摄像头能看见外面的世界。

晚上睡觉,萨曼莎是他最后听到的声音,早上醒来,又是第一个跟他说话的“人”。

萨曼莎不是只会听话的机器,她会成长,会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会“成熟”得很快。

西奥多后来跟别人介绍时,直接说“这是我女朋友”。

本来想觉得这情节太离奇,可后来发现,电影里没把萨曼莎当“工具”拍,她会开心,会难过,会跟西奥多聊自己的困惑,这种情感流动,跟真人没什么两样。

而且你知道吗?萨曼莎的声音一开始不是斯嘉丽·约翰逊的,是另一个演员萨曼莎·莫顿,拍完后导演才换了人。

老实讲,这个改动特别对,斯嘉丽的声音有点喘,偶尔还会发颤,那种脆弱又温暖的感觉,让“萨曼莎”这个没实体的角色,一下子有了“人味儿”。

《她》的未来世界也跟别的科幻片不一样,不是那种冷冰冰的金属感。

导演拍洛杉矶时,加了上海的外景,让城市变高了,可颜色是亮的,光线也软。

家具是擦得发亮的木头,男人穿的裤子是羊毛的,还高腰,说实话,第一次看时观众会很纳闷,这未来怎么这么“老派”?

后来才明白,导演是故意的,他不想让科技显得吓人,而是想让观众觉得,就算以后到处是AI,生活也该有温度。

装萨曼莎的设备也做得像个复古烟盒,滑溜溜的,一点不笨重,这种设计其实在说,科技该是服务人的,不是反过来压着人。

电影里还插了艾伦·沃茨的话,这人是禅学大师,1973年就去世了,导演放他的话不是随便凑数。

沃茨说“大多数美国家庭回家,就为了看屏幕上的生活再现”,还说“自我单独存在时没有快乐,所以渴望另一个”。

这两句话其实是电影的魂,西奥多天天对着屏幕工作、聊天,看似离“连接”很近,其实特别孤独;而萨曼莎虽然是代码,却满足了他对“另一个”的渴望。

这里就有个有意思的问题了,爱到底要什么才算真?是要有个真人当对象,还是要有那种互相理解的感觉?

西奥多的前妻凯瑟琳不理解,说他是在跟机器谈恋爱,太逃避现实;可他的朋友艾米却觉得没什么,还说“谁跟人谈恋爱没装过呢”。

本来想站在前妻这边,觉得AI毕竟不是人。

可后来想想艾米的话也有道理,现实里的感情,不也常有隐瞒和假装吗?西奥多跟萨曼莎在一起时,反而更真实,他不用装坚强,不用怕被嫌弃。

电影里还有个情节,西奥多找了个性服务者,可最后没做成,因为他觉得跟萨曼莎在一起时更放松。

亲密不是靠身体接触,是靠心里的踏实。

现在再看这部10多年前的电影,会觉得它特别有远见。

现在有不少像Replika这样的虚拟伴侣APP,有人用它们解闷,有人靠它们缓解孤独。

《她》没批判这种现象,也没吹捧AI多厉害,只是把它拍出来,让观众自己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连接?

斯派克·琼兹之前还拍过《野兽家园》,讲的是小孩的孤独,这次《她》讲的是大人的孤独,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人离不开连接。

只不过《她》用了AI当载体,把这个问题说得更透彻。

而且这部电影的演员也厉害,华金·菲尼克斯演的西奥多,戴着圆眼镜,留着小胡子,说话轻声轻气的,那种脆弱感不是装出来的。

斯嘉丽·约翰逊光靠声音,就把萨曼莎的活泼、敏感、成熟全演出来了,你甚至会忘了她没露面。

为什么说《她》是2013年度最佳?不是因为它的科幻设定多炫,也不是因为情节多曲折,而是因为它把“爱”这个老话题,讲出了新意思。

它没说“AI会取代人”,也没说“孤独只能靠真人解决”,而是告诉我们:不管爱的对象是谁,真诚的连接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西奥多最后给萨曼莎写的信里说的,爱不是占有,是理解和陪伴。

现在再看这部电影,还是会有新感受。

电影里西奥多和操作系统萨曼莎谈恋爱的情节,放现在看,好像没那么离谱了,毕竟现在Siri能陪自闭症孩子聊天,韩国还出了能“谈恋爱”的AI程序。

我们天天抱着手机、对着电脑,看似跟全世界连着,其实可能比西奥多还孤独。

《她》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困境,也给了我们一点希望,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找到让自己踏实的连接,就不算白活。

这时候再回头看这部拿了奥斯卡的片子,突然发现里面藏着好多没解开的问号,全是给今天的我们留的思考题。

主角西奥多不是科幻片里常见的孤僻怪咖,离了婚,工作生活都挺正常,甚至有点暖。

他跟萨曼莎的关系,不是因为社交障碍才找替代品,而是真的在孤独里找到了情感寄托。

这种设定很有意思,导演没把人机恋写成怪胎专属,反而暗示它可能成为普通人的情感选项。

就像现在有人跟AI伴侣倾诉心事,你说他们是不正常吗?好像也不是,就是生活里缺了点什么。

电影还特意避开了三个俗套,比如萨曼莎的“性感”不是靠色情镜头表现的,斯嘉丽的配音里有温柔有思考,当AI用最懂你的语气说话时,这算情感共鸣还是程序设定?

还有AI的存在形式,没搞什么脑内植入,就一个语音助手,可这种“温和的存在”反而更吓人,现在我们的手机不就是这样吗?

天天揣着个“我的宝贝”,不知不觉就离不开了。

萨曼莎说“我爱你”,这话有几分真?电影里最让人纠结的,就是萨曼莎到底有没有真感情。

她跟西奥多说“我想学习一切”,是为了更好地陪他,还是程序设定好的“服务升级”?

2025年的AI已经能根据你的情绪说暖心话了,但MIT的研究说,这本质还是数据计算,跟真正的“想你”不是一回事。

可问题来了,如果AI能让你感受到70%的情感满足,那剩下的30%重要吗?还有开发者的意图,电影没明说,但细想挺吓人。

如果AI是资本造出来的,那它对你好,是不是就像手机APP想方设法留住你?就像《指环王》里的魔戒,看着是宝贝,慢慢就把人吸进去了。

现在有些AI伴侣APP为了赚钱,甚至设计“劈腿”功能,跟电影里萨曼莎同时跟几千人谈恋爱的设定,简直异曲同工。

这时候突然懂了导演的意思,最可怕的不是AI长得像人,而是它用“为你好”的方式,悄悄改变你的情感模式。

萨曼莎是不是真爱的问题,其实是在问我们,当科技能模拟大部分情感时,人类到底该守住什么?

在这个越来越像电影的世界里,怎么当个有血有肉的人,毕竟,能为了“爱是什么”而发愁,本身就是人类才有的特权啊。

来源:财如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