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约会的一切》开场那三分钟,不少观众差点以为在看自己的生活——劳拉站在衣柜前,手里攥着件红色连衣裙,脑子里的Trilli已经蹦出来晃悠:“穿这个!显身材,他肯定会多看两眼!”
《关于约会的一切》开场那三分钟,不少观众差点以为在看自己的生活——劳拉站在衣柜前,手里攥着件红色连衣裙,脑子里的Trilli已经蹦出来晃悠:“穿这个!显身材,他肯定会多看两眼!”
可下一秒,穿利落西装的Alfa就皱着眉怼回去:“你读了三年女性主义论文,就是为了穿得像个花瓶给男人看?”
她就这么僵着,连冰箱里的牛排该煎几分熟、门口的拖鞋要摆成哪样,都在心里被四个“自己”吵得不可开交。
就是这部把“内心戏”拍得明明白白的意大利电影,一上映就攥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豆瓣8.1分的评价里,有人拍着腿说“把约会的小心思全拍透了”,也有人撇着嘴觉得“太纠结、太矫情,现实里谁约会这么累”。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质疑好像有点道理,毕竟电影是艺术创作,难免会把细节夸张化,但仔细想想,我们自己约会时,真的有那么轻松吗?
电影里那些内心小人的拉扯,不就是我们没说出口的纠结吗?
它不是放大焦虑,是把我们藏在淡定面具下的真实,赤裸裸地摆了出来,原来大家约会时,都在心里演了一整部戏。
还有人可能觉得,这部片格局太小了!就拍一个晚上的约会,既没讲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聊长久的婚姻。
可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爱情观早就变了?现在身边的女生会说“我月薪两万,加班到十点,凭什么还要下班买菜做饭”,男生也会焦虑“没车没房是不是不配谈恋爱”。
我们的痛点早就不是“能不能找到爱”,而是“爱里会不会受委屈”,怕自己的职场压力被当成“小事”,怕分担家务的请求被说成“计较”,怕心里的疲惫没人看得见。
这部片看似格局小,实则是抓准了当下的核心:比起一辈子的承诺,我们更在意当下的尊重;比起完美的爱情,我们更想要不装的真诚。
或许还有人质疑,电影里说的“性别困境”太夸张了!都2025年了,谁还会觉得女生就该在家做饭?性双重标准早就不存在了吧?
可现实真的这么乐观吗?受20世纪六七十年代性革命影响,“男性性自由被夸赞,女性多约会被审视”的双重标准,到现在还没完全消失。
朋友聚会时,男生说“谈过几个对象”会被起哄“厉害”,女生说同样的话,就可能被议论“不检点”,职场上,女生加班到深夜,还会被问“家里的饭谁做”,男生却很少被问类似的问题。
电影里劳拉心里的“Alfa”质问她“你读那么多女性主义书,就是来给男人煮饭的?”,不是刻意制造矛盾,是把很多女生没说出口的委屈,直接说了出来。
它没夸张困境,只是没回避那些大家都知道,却没人敢提的隐性不公平。
其实说到底,争议的核心不是电影拍得对不对,而是它有没有说中我们的慌。
《关于约会的一切》没像以前的爱情片那样,给我们画真爱能解决一切的饼,也没搞误会解开就幸福一辈子的套路。
它承认我们约会时的纠结,承认爱情里的性别困境,承认我们对爱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就像结尾处,皮耶罗本来都走了,却又回头敲开劳拉的门。
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没有痛哭流涕的解释,就只是两个人坐在餐桌前,共享一盘夜宵,八个“内心小人”终于安静下来,不再争吵,只是安安静静看着他们。
这部片的价值,从来不是教我们怎么约会,而是告诉我们:你心里的那些慌、那些纠结,都不是矫情,是当下爱情里最真实的样子。
能被这样一部电影“懂”,本身就很治愈了。
来源:笔杆先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