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看到辛芷蕾凭电影《日掛中天》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全票拿下威尼斯影后。这个影后的含金量很高(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艺术价值极高。上一次华人拿下威尼
最近一直在思考欲望与平静的关系,以及女性如何打破层层桎梏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前几天看到辛芷蕾凭电影《日掛中天》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全票拿下威尼斯影后。这个影后的含金量很高(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艺术价值极高。上一次华人拿下威尼斯影后还是14年前,64岁的香港演员叶德娴凭电影《桃姐》。
而辛芷蕾今年仅39岁,正是一个女人自我成熟的年龄。这篇文章将会从她的来时路开始分析,为什么她能突破层层桎梏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生存桎梏:从贫穷原生家庭到拮据演艺路
辛芷蕾1986年出生于黑龙江鹤岗,一个前几年因房价低走红网络的三线小城,她是家中长女,有一弟一妹,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和弟弟妹妹从小都是姥爷姥姥带大,辛芷蕾6岁开始承担做饭、照顾弟妹等家务。
这些童年经历,让她早早地学会了自我负责和照顾他人,培养了她的自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这种从底层生长出的黑色生命力以及生存焦虑,是她在演艺路上坚持不放弃,直言想红想赚钱的第一层动力。
辛芷蕾或许很早就明白了人生的真相:人生没有退路,只能自己扛下去。
而穷人如何逆袭?电视剧《天道》中商界大佬丁元英点过一贫如洗的王庙村村民: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也就是不怕吃苦受累,不断提升能力。
辛芷蕾的演艺路开始于2005年读大学做兼职在电视台当礼仪小姐时被甄子丹经纪公司看中,而当时的她正面临父亲意外瘫痪,家庭经济更加恶劣。为了每月可以获得2000元的生活费,她放弃了学业,和经纪公司签订了12年的合约,进入了影视行业。
此后,她开始跑龙套演些小角色,甚至前三四年没有戏演,因为没有背景,纯靠自己摸爬滚打,为了有戏拍,每天跑剧组试镜,回家后只能跟十多人挤在群租房。可接到的都是坏人女鬼小三这种不讨喜的角色,有时甚至进了组,被退出来也是常事。这一熬就是8年。
她也想过放弃,怀疑过自己,最难时她躺在大马路上哭。但哭过之后还是要继续坚持,因为真的太穷了,姥爷查出肝癌晚期,到北京治疗,她想带他去吃顿烤鸭,可因为囊中羞涩,姥爷也知道她没钱不舍得点菜。爸爸瘫痪在床,他想要一台电脑跟叔叔们聊天,她因经济拮据没有给爸爸买,后来爸爸走了,她只能给他烧纸电脑。
这一切她都记在心里,所以她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她就是要红,就是要有钱,要有选择权,所以她很拼,她不怕吃苦受累。
后来凭借能吃苦一直熬,在圈内慢慢能接到不错的角色,2011年,在古装玄幻剧《画皮》中扮演盲女素素崭露头角 。2012年,在爱情偶像剧《偏偏爱上你》中扮演李佳萱逐渐被大众看见。
2012年,辛芷蕾终于熬到第一部女主剧《长江图》,拍摄时辛芷蕾不会游泳也硬扛,灌白酒跳江拍戏,在飘雪的冬日里光脚踩进零下江水,被江水冻得发抖,脚底被碎玻璃扎破仍咬牙坚持。坚持背后的信仰是什么?我很喜欢电影里面她扮演的安陆在佛塔中和师父的辩难:信仰只在严酷的时刻,在没有神迹的时刻呈现,或者说信仰本身就是个神迹。它不需要其它任何的神迹来证明自己。信仰是对无常,对不确定性的完全的无惧地接受。好的电影本身对演员就是一种滋养和启发。
2016年,辛芷蕾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她主演的电影 《长江图》入围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本届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华语影片。这一年,她30岁,此后她的演艺路开始顺了。
认知桎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018年,辛芷蕾在星空演讲《为什么我有张“写上欲望”的脸》开头就说了她成功的核心认知:越是害怕的事情,就越要去做,这样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就不会害怕了,要直面自己的恐惧。
这正是老子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含义,在恐惧时反向行动,通过柔弱的力量克服强烈的负面情绪,达成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辛芷蕾在实践过程中经历过几层转变:
从逃避到直面,她也曾通过佛系逃避过频繁失败的恐惧心。辛芷蕾有过三四年没有戏拍,每天去试戏都一无收获的时期,其实最难熬的就是频繁失败,失去信心接近绝望的感觉,这是一个人内心最底层的恐惧。于是辛芷蕾去看了很多宗教书籍,试图通过不争不抢云淡风轻来逃避频繁失败的恐惧心,给自己洗脑没有欲望了,什么都不想要了。幸运的是她遇到一个年长朋友的点拨:你说你什么都不想要?那你告诉我你拥有什么?你不过就是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辛芷蕾决定直面自己的欲望,她还有很多想要的。
直面欲望,她想要就全力争取。辛芷蕾谈起她很喜欢的戏《拥抱星星的月亮》,她很早就很喜欢这部戏的导演丁黑,当时看完剧本就觉得特别喜欢就是为自己写的,立刻去面试。第一次,她就强烈表达自己的意愿,诉说了自己所有经历。一直没有回音她不甘心不想轻易放弃,于是进行了第二次争取,她在所有试镜演员面前很直接很急切表达自己非常想要演,她在演讲的时候说自己当时“我能感觉到我旁边的人对我异样的眼神,怎么那么爱争,那么爱赢……我觉得自己已经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了,能做的就是一直告诉导演,一直告诉他们说我多想演这个角色。”也正是因为她的全力争取和坚持,最终她拿到了这个角色。这次的正反馈让辛芷蕾更加坚定自己的坚持,也让她感受到自我价值感,在自我实现之路上越来越坚定。自我实现的欲望是她演艺路上甚至生命路上最重要的第二层动力。
性别桎梏:遵从内心,实现自我价值
这几年,我经常想起法国哲学家波伏娃那段话: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不可抗拒的诱惑,是来自性别的桎梏,也是女性潜意识中的原始恐惧,怕孤独,怕变丑,怕否定,怕苦怕累,怕独自一人。“不要拼,找个轻松工作,找个好男人”——这套看似“为女人好”的规训,如同温柔的沼泽,不知吞没了多少女性的自我与潜能。
辛芷蕾的清醒是她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什么,也知道自己的根是什么。她对爱情也有欲望,想要相爱,哪怕失败也依然向往和期待。
但她更清楚自己最强的欲望是自我实现,作为演员的根是演技。辛芷蕾也很幸运,陆续遇到欣赏自己的好导演,拍摄《繁花》的两年,王家卫导演给了她极多的演技训练和信心,王家卫曾说:属于辛芷蕾的未来才刚起步,现在只是她最好时间的开始。那年,她35岁。
而后她越战越勇,在没有舞台剧表演经验的情况下,接下聚焦女性性侵案的独角戏《初步举证》,背下111页话剧台词,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演完120分钟独角戏。连王家卫导演知道了都震惊了,只说了两个字:你狠。
自己浇灌的,用心养的,生长出来的才不是海市蜃楼,才是真实的,才是最有价值的。辛芷蕾真的把自己养得很好。她和大S的早期经历其实有些像,同样的因家境贫穷代父职出道,一样的很拼很努力,不怕吃苦受累。但不同的是,大S还是受困于性别桎梏,在35岁急忙嫁了,从此扎根红尘,生儿育女,在两段婚姻和原生家庭业力中耗尽能量走了。
也显得辛芷蕾的清醒更为可贵。这是一个无人可依却克服了女性原始恐惧的女性,在主流社会叙事与性别偏见中,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自己杀出了一条生路。建构自己的经济基础,建构自己的事业版图,建构一个由自己定义的人生。她的欲望,剥离了被审视的轻浮,显露出一种以自我为主体独有的破釜沉舟的坦荡与真诚。她一定过了情关。
辛芷蕾的成功,用实际行动击碎了那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陈旧叙事,证明了女性遵从内心,专注自我实现的力量多强大。就像她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台上对所有女孩的鼓励:只要有梦想,就要大胆去想大胆去做。
辛芷蕾走的,正是波伏娃所说的那条最艰苦却也最可靠的道路:一条虽然布满荆棘,但每一步都通往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
所以通往自由的终极答案是什么?欲望如何转化成平静?纵观辛芷蕾的经历,我看到的是一个女性如何将原始欲望,淬炼成自我实现的英雄之旅。她的旅途完美诠释了欲望与平静的辩证关系:正是生存困境与对成功的强烈欲望,让她能够忍常人不能忍之苦,欲望带她走上了修行之路,她逃避过迷茫过,但最终她选择了直面和坚持,她的自我主体性越来越坚定,历经艰辛后的自我实现则带来了更深的内心平静,更深的定力和坦然。
这种转变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突破,亦如生命的蝶变。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底层欲望,到追求梦想的自我实现欲望。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成为欲望的主人,不是逃避桎梏,而是拥有打破桎梏的力量。当女性能够直面欲望,并将其转化为前进动力时,她就已经踏上了通往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