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爱将”,与沉沉浮浮的电影往事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08:28 2

摘要:以此视角观察,仿佛电影世界的又一扇窗,在拥趸的呐喊与争锋间,可以窥见不一样的风景,与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巨星让人艳羡。

但在他们身后,皆站着有影业巨头的身影。

大略等同,相互成就。

以此视角观察,仿佛电影世界的又一扇窗,在拥趸的呐喊与争锋间,可以窥见不一样的风景,与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不如就来谈谈,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爱将”,与沉沉浮浮的电影往事。

而“爱将”本身,就是价值之证。

第一个要提到的是嘉禾电影。

它一开始以“挑战者”的身份亮相,全面复制邵氏模式,并抢夺市场。

但经李小龙一役,开始令邹文怀认识到,巨星可以改写影坛局势,进而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电影公司的“进化”路线。

旗下“爱将”,大略源起李小龙,经许冠文、成龙、洪金宝和李连杰,到郭富城收官。

代表作则从《唐山大兄》、《猛龙过江》、《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和《摩登保镖》,到《福星高照》、《红番区》、《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一个好人》和《风云雄霸天下》等等,皆不可小觑。

而嘉禾电影,从1971年到1998年这二十八年时间里,十五次夺得香港票房年冠、十次创下香港影史票房纪录。

可称香江无敌。

然后就到了新艺城电影公司。

它由麦嘉、黄百鸣和石天组建,隶属于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比嘉禾电影大概要晚上十年,却甫一亮相,就技惊四座。

该公司旗下,仅有许冠杰和周润发两大巨头。

但它却在嘉禾电影及其“卫星”公司如日中天之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最佳拍档》、《最佳拍档大显神通》、《最佳拍档女皇密令》、《英雄本色》和《八星报喜》,五次豪夺香港票房年冠,并四度打破香港影史票房纪录。

走势相当凶猛。

可惜,因利益分配和创作理念的分歧,在成立十年之后,新艺城宣告歇业。

巨头落幕,让位新人。

其后轮到永盛电影崛起。

携手周润发的《赌神》,是其征战港影江湖的标志性一役,而签下周星驰,则是其称霸香港影坛的开始。

从《赌神》、《逃学威龙》、《审死官》,到《唐伯虎点秋香》和《赌神2》,六年时间里,永盛电影五夺香港票房年冠、三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

独霸江湖的“双周”,正好对应了永盛电影的战无不胜。

就比如被称为“周星驰年”的1992年,周星驰独霸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前五名,其中四部出自永盛电影之手。

此外,该公司也还将李连杰和刘德华招至了麾下,但相对“双周”,李、刘二人始终要弱上不止一筹。

恰坐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五大巨星”之四。

声势之强猛,毋庸置疑。

新世纪后,局面再转。

传统巨头电影公司要么落幕,要么淡出,群雄逐鹿的时代来临。

从寰宇、寰亚、美亚,到安乐和英皇,这五家公司填补了巨头缺位的市场,又经一番鏖战,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甄子丹与古天乐五位演员,替代了之前的“双周一成”,正位香港影坛“五大巨头”。

以头部作品而论,寰亚有《无间道》和《九龙城寨之围城》、安乐有《寒战》、寰宇有《扫毒2:天地对决》和《拆弹专家2》,英皇有《无双》和《怒火·重案》。

与过去不同。

新一代香港电影公司,并不单独签下某位巨星,在合作上较为灵活多变,另外也与内地市场有了更深的交集,甚至依托内地市场,步入了香港电影的“后黄金年代”。

恰五大巨头。

本文所述“往事”,延绵逾五十载。

其间有偶然,有扼腕,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甚至不好说,究竟是戏剧人生,还是命运的安排。

比如当年,新起的嘉禾与邵氏争锋,本来绝难讨得到好。

但邵氏竟然连续拒绝了,“香港第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和“第一代喜剧之王”许冠文。

嘉禾电影凭风借力,一跃而起。

邵氏就此衰落。

而“爱将”之说,也此一时,彼一时。

昔年成龙撑起嘉禾电影帝国,其后欲往好莱坞,商讨新合约,就未必宾主尽欢。

结局是嘉禾电影恭送成龙,另择郭富城做“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但《风云雄霸天下》一役虽获大胜,双方却转头嫌隙丛生。

再说周润发。

他沉浮十年不得志,才在新艺城旗下崛起。

但被“签死”的合约,令其电影片酬长期不与名气和地位匹配,每每午夜梦回,他又有没有过怨怼?

再如周星驰。

他一人就堪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后脱离永盛电影自立门户,双方似乎也颇不愉快,时有不悦言论来袭。

是是非非,莫衷一是。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有往事如风。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