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芷蕾穿着香奈儿的黑白套装站在台上,手里握着那座金狮奖杯。她说话的时候声音在抖:“十几年前吹过的牛,今天实现了。”
威尼斯的九月,海风有点咸。
辛芷蕾穿着香奈儿的黑白套装站在台上,手里握着那座金狮奖杯。她说话的时候声音在抖:“十几年前吹过的牛,今天实现了。”
谁能想到呢?一个鹤岗出来的女孩,真的做到了。
从1992年巩俐拿奖,到2011年叶德娴获奖,中间隔了整整14年,华语女演员在威尼斯颗粒无收。辛芷蕾成了第三个,也是第一个80后。
这个数字挺残酷的。
《日掛中天》拍摄的时候,广东那会儿特别热。辛芷蕾每天都得把戏服汗湿,换了又湿,湿了又换。最惨的是跳江那场戏,大冬天的,她在刺骨的江水里泡了一遍又一遍。
工作室的人说,她为了演好美云这个角色,经常一个人坐在那儿想事情,想到快崩溃。导演蔡尚君后来形容她“用生命演戏”。
听起来很夸张吧?可演员这行,不就是这样。
张颂文说过一件事。拍《日掛中天》的时候,有一句台词辛芷蕾琢磨了整整一个通宵,第二天还主动要求重拍20次。冯绍峰也记得,她总挂在嘴边的话是“再试一次”。
39岁拿影后,在娱乐圈算不上年轻了。她获奖后喊话“女孩们,大胆做梦”,网上的话题阅读量破了亿。很多女人说,她打破了年龄焦虑。
其实辛芷蕾的路走得挺不容易。鹤岗那个小地方,家里条件不好,她还为了养家放弃过学业。从中戏毕业后,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从配角开始演。《长江图》让她第一次去了柏林电影节,《繁花》《如懿传》慢慢有了名气,直到《日掛中天》登顶威尼斯。
她自己说:“小城出身不是枷锁,是让我更懂普通人的悲欢。”
这话说得实在。
2023年,她演话剧《初步举证》,一个人在台上撑了120分钟,拿了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评委说她“用表演撕裂观众心理防线”。那个戏连演30场,场场爆满。
从《绣春刀》的反派开始,大家总给她贴标签。后来演《如懿传》的金玉妍,《繁花》的李李,每个角色都不一样,才慢慢撕掉了那些框框。她说过:“演员不该被定义,就像人生无法预设。”
对,人生确实无法预设。
有件事挺有意思。粉丝爆料说,辛芷蕾连续5年匿名捐钱给“女童助学计划”,直到这次获奖,机构才公开致谢,大家才知道。她的回应很朴实:“教育让我走出鹤岗,希望更多女孩有机会看世界。”
威尼斯那晚,她举起奖杯的时候,台下有人哭了。
外媒评价她的表演“充满鲜活生命力的痛感”,特别夸奖片尾奔向车站那场戏,说是“力透银幕的绝望”。绝望这个词很重,但用在这里,很准确。
获奖后的发布会上,辛芷蕾说正在筹划一个基金,专门支持新人导演拍女性题材电影。她引用评委赵涛的话:“华语电影需要更多‘她故事’。”
从鹤岗到威尼斯,从无名配角到威尼斯影后。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励志,但真正的故事,可能藏在那些镜头拍不到的地方。藏在零下的江水里,藏在120分钟的独角戏中,藏在那些为了一句台词琢磨到崩溃的夜晚里。
那些,她没有全说。也不需要全说。
来源:明德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