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世界大战》和它的同名原著我都看过,而且都不觉得好在哪里。或者直接一点说,就是莫名其妙。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毁灭地球的科幻电影来说,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这场战争完全不是倚靠人类的智慧或者反抗而取得最后的胜利。人类在这场浩劫中显得同地球上的蚂蚁一样渺小,一样软弱,
电影《世界大战》和它的同名原著我都看过,而且都不觉得好在哪里。或者直接一点说,就是莫名其妙。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毁灭地球的科幻电影来说,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这场战争完全不是倚靠人类的智慧或者反抗而取得最后的胜利。人类在这场浩劫中显得同地球上的蚂蚁一样渺小,一样软弱,一样对外来威胁无能为力。影片一反《独立日》等电影中人类总能想出方法来驱逐星级侵略者这样的一个思维模式,第一次黑色地、却又无比真实地告诉观众放弃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外星人毫无理由横扫一切的激光刀下,全世界政府的军队都不会起什么作用,更不会有什么大英雄一夜之间拯救地球。而实际的情况是:当外星人确实想干掉人类或者毁灭地球的话,人类的末日就到了,而且没有不会有任何幸存的机会。
斯皮尔伯格对这部影片的本意可能就在于此。当某天你觉得自己不得不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无以复加的恐惧。从汤姆·克鲁斯一路逃亡中根本无法向其儿女描述即将到来的灾难里包含的恐惧中可以看出这点。而汤姆·克鲁斯也在竭力表现这点。无奈造化弄人,影片中的其他配角似乎都没有领会这一点。所有人似乎都要比主角镇静得多,是对对整个事件的严重性了解得不够彻底,还是明知道是在拍电影。最明显的例子是影片结尾处当三角机器人倒下来时,群众居然围拢观看,旁边的军队也不加以制止。好像没有人担心外星人会从里面拿了把枪出来负隅顽抗、随便开枪。全都像看到马路上出了车祸一样平静自然。
《世界大战》的开场和中段明显具有两个风格。一开始长途跋涉躲避外星人的追杀,然后在地下室躲藏周旋。影片从一个宏观的视角转到了局部个体。似乎后半部影片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汤姆·克鲁斯的小女儿。反而将人类浩劫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放在整个银幕的外面。试想他们三个人在地下室里躲藏的那么许多时间内,地面上有多少人类已经或者正在惨遭不幸。影片这种丢万保一的做法让我深深感到不解。
同样让我感到不理解的还有外星人有什么必要对地下室里的三个人花那么多时间进行搜寻。或者说难道他们没有更先进的仪器诸如红外扫描之类的仪器进行搜寻,或者干吗不直接轰掉了事。这些情节上的荒谬造成观看影片时并不能相信影片描述的场景是真实可信的。不得不再提一句:既然影片中段外星人需要抽取人类的血液给养,那开始时杀那么多人干什么。纯粹为了视觉效果吗?
个人觉得影片中蒂姆·罗宾斯的表演要明显好于汤姆·克鲁斯。地下室里那臃肿凸起的大肚子差点让我没认出这位演员。而他对于恐惧的反映和是否斩杀探测器时的犹豫不决都表现地非常好。唯一遗憾的是角色从开始的力求躲避到后来的力求反抗转变得有点莫名其妙。汤姆·克鲁斯的感觉更像是我要表演而不是我在表演。而达柯塔·芬妮确实如某人所说的一样:除了尖叫只会尖叫。
《世界大战》给了人类一个黑色的未来,倚靠别人的力量幸运地战胜了外星侵略者。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如果在可以想象的未来真有外星侵略者,地球会胜利的,但不包括人类。
来源:梦回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