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演员发展的情况,商业和奖项带来的资源只是现象,不是原因。真正的发展情况,还是和她自身公司,人脉资源情况,以及同行竞争和发展定位息息相关的。我个人判断是,辛芷蕾如果走得好,在电影发展层面应该好于廖凡,但是否更要仍然要看。
文|令狐伯光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面,很多人提到同样拿了柏林影后的王景春,咏梅,还有廖凡的,辛芷蕾最能对应的确实是廖凡,但两人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
一名演员发展的情况,商业和奖项带来的资源只是现象,不是原因。真正的发展情况,还是和她自身公司,人脉资源情况,以及同行竞争和发展定位息息相关的。我个人判断是,辛芷蕾如果走得好,在电影发展层面应该好于廖凡,但是否更要仍然要看。
1、为什么王景春,咏梅拿了柏林电影节影帝,影后没加持。
首先,加持其实是有的,而且非常明显,只是网友说的不行是没有绝对主角的影视剧而已(但担任主角之一的作品是有的)。
这当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以老年人为主的影视剧,数量非常稀少。中国以中老年人为主角的影视剧巅峰时期是2000年到2010年,也就是内地严肃剧集为主的时候,你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宅门》《亮剑》《闯关乐》《大明王朝》《大秦帝国》等等等,主角都是中老年为主。
但是2010年后影视剧市场大变革,然后变成以女性为主和年轻人为主了,原本能承载中老年人为主市场的影视题材急速衰退,历史剧,谍战剧,战争剧原本剧集都衰落得不行,市场主流是年轻人看的什么古偶,现偶,各种流量剧,这种老一辈中生代还是老年人,只能在影视剧里演重要的配角,长辈,父母辈一类的。
唯一还能剩下题材就是都市剧,年代剧,悬疑剧等极少数题材了,你看《小欢喜》咏梅演了三个家庭其中一个妈妈,其实也是女主角之一了,戏份不错了。
同时他们这一代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面临同行竞争的大神太多,查了一下,王景春73年的,53岁,咏梅70年55岁,他们面临这一代60后,70后没有退休还在演戏的,在国内都是大腕,主演的经典作品一大堆,人气,资源,知名度,什么都有,好多老一代演员都没多少资源,其实王景春,咏梅还是好的。
2、廖凡其实受到柏林影帝的加持很大了,从70后重要配角一跃成为一线中。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有兴趣就去查查资料。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自己看看上面这两条作品图片。
以2014年《白日焰火》拿奖为分界线,你要说这次拿影帝没带来资源提升,那就是瞎说。
在《白日焰火》拿奖前,电影基本上都是配角为主,你要往以前翻他演主角,还是那部著名的文艺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那个文艺片。说到底,也就是电影里面混个配角,偶尔演部文艺片主角,在大资源电视剧只是主角之一的情况。
《白日焰火》拿奖的提升非常明显,只是文艺片拿影帝(实力获得业内认证,商业层面不是),这在业内默认就是带来了中等投资商业电影的资源(也包括同类商业类型片),《师父》是类型片主角,《心理罪》都是搭档当时热门流量的商业类型片,贾樟柯的《江湖儿女》非常类似,较高投资大导演的《邪不压正》是三位主角之一。
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但到《邪不压正》过后,电影资源明显降低,但他是在演电视剧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白日焰火》到《邪不压正》四五年了,说到底,那就是虽然资源提升,但是作品在商业层面并没有太大提升,这就导致在电影资源上面并没有进一步升级,反而有些降级。但电视剧资源提升非常明显,毕竟在国内他这种中生代实力派,尤其是悬疑剧开始爆发过后(他又以悬疑剧出位,实力又过硬,就有很多相同剧本),廖凡在电视剧上还是主角的。
那么廖凡后来发展为什么没有一飞冲天?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定位,同非男演员竞争大,廖凡在竞争力上不足,《白日烟火》拿影帝是2014年,当时六代导演还没那么废(黄渤能起来,文艺片上靠管虎,商业片上靠宁浩),实力派演员还能演些文艺片,但是新一代中国文艺片导演多归多,电影节成绩也不错,但普遍比较穷,开始用新人,后面用流量,用实力派反而少。
(中国新一代文艺片代表导演,毕赣,顾晓刚,魏书钧等都是这个路子。你看廖凡后来接到的片子,是同一个六代导演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但这片出于什么原因捧胡歌,他不是男主角)。
2017年过后,中国电影进入了商业类型大片的时代,这个时期男演员要出位就要有和新生代导演绑定,也就是开辟一个电影题材的魄力了,吴京虽然被嘲讽,但是《战狼》系列开中国现代军事动作片,《流浪地球》系列开中国科幻大片,沈腾定位是市场喜剧片一哥,不可取代。
徐峥时间更早一些,《囧》系列开中国公路喜剧片时代,《药神》又是喜欢和悲剧结合(在市场彻底封神),但他这个时期定位其实一直都是“失意中年男,也就是中年危机”喜剧片路线(外加他自己做导演,监制那些)。
王宝强在商业层面,陈思诚《唐探》四部曲的加持是很大的。不信的话,你可以查查。《唐探1》是2015年上映的,王宝强之前还在演《不可思异》这种喜剧烂片,再到《一个人的武林》这种反派,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同时他自己当导演,后面《八角笼中》啥的很稳,加上人踏实,产量少。
相反的,其实你看同时代中国演技派演员,黄渤,邓超都掉队了,这在当时可是内地六大中生代,这两位为什么会掉队,你对比上面几人,发现问题就在这里。而张译,雷佳音始终差口气,好像也是这个原因,大热作品有些,但是商业作品太多,消耗了口碑。
说到底,廖凡是70后,他这一代面临同辈竞争的男演员也非常多,竞争也很大。除非再次遇到类似《白日焰火》《漫长》这样的作品,但也只是稳中上升,不可能会在商业层面有多大成就了,这是当前中国影视环境。
3、辛芷蕾最大优势有一个,那就是中国85花,在实力上面真的非常废。
为什么一直要说同一辈竞争这一点,你仔细想想,王景春,咏梅那一代竞争是最大的,老演员能演的市场作品数量又是最少的,所以表面上看提升最不明显(其实提升很明显了),廖凡拿奖至少把他提升成中等投资电影主角(没能再进一步),至少是中等投资电影主角,一流投资电影主角之一,电视剧基本上是主角。
但廖凡面临的竞争也很大,都市剧,悬疑剧,他能演的,黄渤,秦昊,潘粤明等一堆男演员能不能演?
道理就这么简单。
但85花不同,中国的85花是哪些呢?
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幂,刘亦菲,唐嫣,刘诗诗,赵丽颖,倪妮,景甜这一批。
当我说出她们的名字,你大概也知道关键点在哪里了,那就是中国85花整体是比较废的,她们作为中国流量化明星上一代,又是内地实力派演员末代,颜值没得说,也有代表作品,人气更是不用讲了。
但就是随着年龄增长,演技上不去,四十上下的人了还天天演偶像剧,和流量明星竞争。
我们先不说她们有没有出息,最大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她们在严肃剧,还有电影资源上面没有啥明面的竞争力。刘亦菲演的都市剧还是半偶像化的,杨幂《生万物》转型显然失败,唐嫣就不说了,相比之下,赵丽颖和倪妮在影视上面转型还成功点。
赵丽颖和辛芷蕾定位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倪妮也一样(其实倪妮也有演文艺片,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但是有没拿到影后,说到底还是实力上面的问题)。
辛芷蕾这次拿影后过后,未来国产都市剧,年代剧,中等投资电影资源女主角是她肯定少不了的,以她的长相气质也会比较适合那种有野心,有攻气,结合现实那类题材影视剧,至少她的资源会好不少。
至于,很多人说,就算拿了什么影后,在电影商业层面——
这一点还吹呢,别看女网友成天怎么吹女演员如何如何,新一代女演员在中国电影商业层面贡献极低,所谓高票房影后也就马丽好点(但也和沈腾绑定),其它靠实力走的还是演技传统路线的小宋佳(毛线的商业大片)。
真正符合这个标准的,也是同样自己当导演造饼,然后被网友骂翻天的贾玲这一个。其它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能和张译,雷佳音,黄渤,邓超相比,更不用说吴京,沈腾,王宝强和徐峥了,差距很远。
辛芷蕾也是传统的实力派女演员,又因为同一辈85花整体太废,大家定位差异还很大,未来都市剧,年代剧,现实题材影视剧资源肯定会好不少。顶级投资商业片,应该能演女主角,或者女主角之一。至于未来能否超越所有85花,成为什么商业大咖,这时代只能自己造饼,或者绑定某些崛起的新生代导演在商业大片系列层面有很大的贡献,比如新时代打女,或者女军人,女悬疑片之王还是比较稀缺的。
(这几年小宋佳发展很稳,她是不是在女演员能出位的都市剧,年代剧,女性力量影视剧都有大热作品,至于男网友怎么评价是另一回事,海清不行又在哪里,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来源:慕丽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