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民王先生近日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周末自己带家人去看电影,购买了两张普通区的电影票,结果发现只能选前排和边边角的位置,如果要选更好的位置则要加价,这让他十分困惑:为何电影票不同座位卖不一样的价格?难道不是按照先来后到选择座位吗?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现象并非个例
市民王先生近日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周末自己带家人去看电影,购买了两张普通区的电影票,结果发现只能选前排和边边角的位置,如果要选更好的位置则要加价,这让他十分困惑:为何电影票不同座位卖不一样的价格?难道不是按照先来后到选择座位吗?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现象并非个例。
“普通区”位置皆不佳
王先生称周末带家人去看电影《南京照相馆》,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四平电影院,通过线上平台购票,显示票价为40元起,于是就买了两张票,总价80元。
然而,等到王先生准备选座位时,却发现40元的票只能选普通区,而普通区的座位选择有限,只能选择前两排以及最靠边的位置,观影体验非常不好。这下让王先生傻了眼:“平时买票看电影,不都是按照先后顺序自由选位吗?为什么这里就有限制了?”王先生仔细一看,原来这家影院的座位区分成了三块区域,分别为“普通区”“一帆风顺”以及“万事如意”区,票价则分别对应40元、42元和56元。如果要选比较好的观影位置,就要买更高价格的电影票。
根据王先生的反映,记者登录购票平台,查看四平电影院的售票情况。记者发现影院确实将座位区分为3个档次,普通区只有最前面两排,以及每排左右两侧最边上的两个座位;第二档则是相对居中的位置;第三档则是最核心最居中的位置,观影体验最佳。普通区票价为40元,第三档票价为56元,两者相差16元。“同一个厅看同一场电影,要选一个好位置就要多出16元,我觉得不合理。”王先生直言,按照消费习惯,看电影选座位都是先到先得,这样人为设置价格障碍,将座位分为三六九等,对于先买票的消费者也不公平。
四平电影院同场电影票价相差16元
同场不同价非个例
记者调查发现,同场不同价的做法,不仅仅是四平电影院,在沪上不少电影院均有出现。
在两家寰映影城(久光中心激光IMAX店和太阳宫激光IMAX店),影院座位按照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分为三个档次,不同档次之间价格相差5-8元。SFC上影影城(绿地缤纷城IMAX店)也将影院座位分为a、b、c三档,价差在3-7元。华夏国际影城(汇阳店)的一个影厅将座位分为两档,分别为特价区和默认分区,票价分别为25.9元和38元,不过记者发现,特价区仅有第一排最左边和最右边两个位置,不仔细看根本就找不到。亿博国际影城将座位区划分得更细,共分为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特选区四档,票价逐渐递增,最低票价和最高票价之间相差超过10元。
亿博国际影城特惠票座位都在边边角
记者从影院方了解到,这种根据影厅观众席不同区域设置差异化票价的售票方式名为“分区售票”模式,近两年开始在国内多个城市影院逐步推广,目的是通过价格差异提升场次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影院黄金区的座位是不愁卖的,一些观影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这部分,分区定价之后,边角座位也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卖掉。”影院人士表示,这种差异化的选择可以同时满足观影需求不同的人群。对于影院来说,只要票价不低于规定的最低发行限价,都可以自主定价。
电影院公示需透明
对于影院“分区售票”的做法,消费者也存在不同看法。
部分消费者认为,分区售票不公平,有变相涨价之嫌。尤其是在电影淡季或者冷门时段,很多观众冲着“优惠价”去错峰观影,结果买了优惠票却只能坐在边边角,观影体验也不好。“以前买了优惠票也能选好位置,现在却要加价才能坐好位置,这不是涨价吗?”还有消费者指出,将影院座位划分为三四个档次,对应不同的票价,也会让观众产生心理不适,存在一定的消费歧视。
在质疑声外,也有观众表示理解。“演唱会的位置越好票价越高,大家都能接受,看电影其实也差不多。”有观众指出,不同位置的观影体验确实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感受的确不应该一个价,差异化售票属于市场行为,可以接受。
就此问题,记者与相关主管部门做了沟通。该部门回复,影院“分区售票”属于市场行为,并无相关强制规定。但分区售票影院需做到公示透明,消费者可自行选择。目前,相关部门也已经要求辖区内影院做好相关公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栏目编辑:陈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