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童真的眼睛看生死——《图腾》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7:31 2

摘要:影片的故事围绕七岁的小女孩索尔展开,讲述了她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里的经历。那一天,家人为癌症晚期的父亲托纳精心准备生日派对,而小索尔也在逐渐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开始学着面对死亡的真相。

今天聊聊墨西哥 / 丹麦 / 法国电影《图腾》。

片名Tótem(2023),别名女孩的成长图腾(港) / 最后一次的生日派对(台)。

《图腾》并不是一部讲述死亡的宏大电影,它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细腻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墨西哥家庭在平凡的日常中,如何共同面对亲人即将离世的痛苦与无奈。

影片的故事围绕七岁的小女孩索尔展开,讲述了她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里的经历。那一天,家人为癌症晚期的父亲托纳精心准备生日派对,而小索尔也在逐渐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开始学着面对死亡的真相。

故事从索尔和母亲露西亚准备去祖父家的路上开始。她们为父亲托纳的生日派对忙碌着。在过桥时,索尔脱口而出,“希望爸爸不要死。”这句无心的愿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单纯的世界。大部分情节发生在祖父家那间热闹、拥挤的房子里,亲戚们正在紧张地筹备生日派对,但大家心里明白,这场派对不仅仅是庆祝托纳的生日,更是对他最后的告别。

奄奄一息的托纳大部分时间都在二楼卧室里休养,由护士克鲁兹照顾。他能否参加派对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小索尔渴望见到父亲,却被大人以“需要休息”为由阻止。于是她在家里四处游走,观察小动物,偷听大人们讨论父亲的病情,甚至用手机问“世界什么时候结束”,通过这些无知的拼凑,她渐渐地感知到生命的残酷。

当托纳最终决定勉强参加派对时,他在吹生日蜡烛时没有许愿。这个举动深深震撼了索尔,她终于明白了父亲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派对结束后,索尔不再像之前那样嘈杂,她静静地凝视着烛火,表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理解和无声的告别。从这一刻起,索尔的世界彻底改变了。

影片采用了4:3的画幅,而不是宽银幕。这种画幅模拟了孩子的视角,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更为沉浸的体验。画面被压缩,观众的注意力被迫集中在人物和细节上,就像索尔只能专注于眼前的混乱、大人的局部表情或是一只爬行的蜗牛。画幅的限制使得影片展现出一种亲密感,同时也强化了家庭空间的局促感,随着死亡的气息弥漫,这种局促感几乎无处可逃。

导演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了手持摄影,模拟孩子不安定、好奇的视角。镜头穿梭于房间、走廊和人群之间,捕捉着家庭聚会的混乱和索尔那种不安的游走状态。这种方式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仿佛我们也在场,感受着这个家庭中的复杂情感。

阿维莱斯导演还极度依赖特写镜头,特别是人物面部的特写。这里的特写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情感上的冲击,更是通过镜头捕捉人物内心的风暴。我们能从索尔那双大眼睛里看到好奇、困惑、恐惧和最后的顿悟。托纳痛苦的面容,无需任何台词,就能表达出他内心的挣扎和对死亡的无声抗议。护士克鲁兹的凝视,传递出她的理解和力量。每一处细微的面部表情,都胜过千言万语,强化了影片情感的深度。

除了人物,导演还通过特写镜头捕捉环境中的细节。例如油画上的蜗牛、盆景树扭曲的枝干、面包卷的烟雾、蛋糕上裂开的糖霜、游动的金鱼等,这些细节不仅是索尔观察世界的延伸,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坚韧、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的冷酷与诗意。

影片中的光线也非常讲究。它尽量依赖自然光或场景中的环境光源,比如室内灯泡和派对的彩灯。这种做法赋予影片一种纪录片般的真实感,随着时间推移,光线的变化不仅塑造了空间的氛围,也渲染了情绪。白天的光线明亮但带有躁动,傍晚的暖光则笼罩着派对的虚假欢乐和潜藏的悲伤,而托纳卧室里的幽暗则象征着隔离与衰败。

影片的高潮是索尔静静地凝视烛火的长镜头,摇曳的烛光是唯一的光源,它雕刻着索尔的脸庞,也在她的眼眸中跳动。那束微光,象征着她对父亲生命的感知和即将到来的黑暗。此时,光线不仅仅是视觉的元素,它成为了情感的载体,完成了索尔从天真无邪到逐渐认知的“启蒙”。可以说,最后的镜头是整部影片的精髓所在。

《图腾》通过小女孩的视角,细腻地呈现了生命、死亡与成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与细节捕捉,将一个看似简单的家庭聚会,升华为对生死哲理的深刻反思。影片从索尔的成长视角出发,展现了一个孩子如何在亲人病痛和离世的面前,逐渐从无知到觉醒。

它用平实却深刻的方式,呈现了生活中最难以言说的悲伤,最终留下了一个答案:面对死亡,我们所有人都终将有所觉悟。而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爱的力量。

来源:妙看影视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