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亿联名授权 + 7.5 亿票房:古恩教 DC 玩赚超人的 “双引擎模式”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3:41 2

摘要:2025 年詹姆斯・古恩执导的《超人》电影以 1.25 亿美元盈利收官,较 2013 年扎克・施耐德《超人:钢铁之躯》4000 万美元的盈利额实现近三倍增长。

在超级英雄电影成为全球影市 “刚需” 的当下,单一 IP 的盈利表现不仅是票房数字的博弈,更折射出市场审美变迁、创作理念迭代与商业运作模式的进化。

2025 年詹姆斯・古恩执导的《超人》电影以 1.25 亿美元盈利收官,较 2013 年扎克・施耐德《超人:钢铁之躯》4000 万美元的盈利额实现近三倍增长。

这一悬殊差距并非单纯的 “时运之差”,而是市场环境、创作策略、受众定位与盈利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为 DC 乃至整个超级英雄电影行业提供了兼具创作与商业价值的参考样本。

从市场环境的迭代来看,两个时间节点的行业生态差异为两部作品铺设了截然不同的 “起点”。

2013 年《钢铁之躯》上映时,超级英雄电影虽已凭借漫威 “复仇者联盟” 系列初现热潮,但 DC 尚未形成成熟的宇宙叙事框架,超人 IP 更处于 “重启阵痛期”—— 此前《超人归来》(2006)票房口碑双失利,让观众对这一经典 IP 的重启持观望态度。

彼时漫威凭借 “小人物成长” 的轻量化叙事占据主流,而《钢铁之躯》选择的 “暗黑写实” 风格与市场主流审美存在一定错位,加上同期面临《怪兽大学》《速度与激情 6》等非超英类型片的强势竞争,进一步压缩了票房增长空间。

反观 2025 年古恩版《超人》,上映前已具备多重市场优势:

一方面,古恩凭借《银河护卫队》系列、《X 特遣队:全员集结》等作品,成功塑造了 “幽默与温情并存” 的个人创作标签,其执导消息公布后便收获粉丝与市场的双重期待;

另一方面,经过十余年发展,全球电影市场规模持续扩容,IMAX、CINITY 等高端放映格式的普及推动单银幕票价提升,仅北美地区平均票价较 2013 年就上涨约 30%,为票房盈利提供了基础支撑。

更关键的是,DC 在经历此前宇宙叙事的混乱后,以古恩版《超人》为核心启动 “新 DC 宇宙”,通过前期多部衍生短剧、角色预热物料构建起完整的 IP 世界观,形成 “观影刚需” 效应,仅预售阶段就斩获北美 1.2 亿美元票房,远超《钢铁之躯》的 6500 万美元预售成绩。

影片自身的创作与成本控制策略,是盈利差距拉大的核心变量。

《钢铁之躯》虽以 2.25 亿美元制作成本打造出宏大的 “氪星毁灭”“大都会之战” 等视效场面,但过于侧重史诗感的叙事导致节奏失衡 。

前半段超人的身份困惑铺垫冗长,后半段的密集打斗又缺乏情感落点,使得影片口碑呈现两极分化,豆瓣评分 7.3 分、IMDb 评分 7.1 分的表现未能形成 “口碑带动票房” 的正向循环。

更关键的是,其宣发费用高达 1.5 亿美元,且多集中于传统电视广告、户外大屏等低效渠道,最终6.6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扣除院线分账、制作与宣发成本后,仅余 4000 万美元盈利。

古恩版《超人》则在 “性价比创作” 上展现出精准把控:同样 2.25 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他选择缩减不必要的特效场面,将资金倾斜于角色塑造与场景质感。

比如用实景拍摄替代绿幕合成的 “堪萨斯农场” 戏份,既降低了后期特效成本,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在宣发上,转而聚焦社交媒体营销,通过释出 “超人日常糗事” 短视频、发起 “你心中的超人” 话题互动等方式,以不足 1 亿美元的宣发费用实现破圈传播。

内容层面,古恩延续了其擅长的 “反英雄式温情”:既保留超人 “拯救世界” 的英雄内核,又增加了他作为 “克拉克・肯特” 时的生活化细节 —— 比如误把咖啡洒在工作证上的窘迫、与养母拌嘴的温馨片段,让这一经典形象更贴近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

这种 “宏大叙事 + 人间烟火” 的平衡,使其收获豆瓣 7.9 分、IMDb7.8 分的系列最佳口碑,北美票房更是实现 “逆跌”,次周末票房跌幅仅 28%,远低于《钢铁之躯》64.6% 的跌幅。

受众定位的精准度与盈利模式的多元化,进一步放大了两部作品的盈利差距。

《钢铁之躯》的 “暗黑写实” 风格虽吸引了部分成年观众,但忽略了家庭受众与年轻群体,导致其衍生品销售乏力,且海外市场表现疲软 —— 内地票房仅 3.94 亿人民币,不足当年《复仇者联盟》的一半。

而古恩版《超人》明确将 “全年龄段受众” 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加入喜剧元素、弱化血腥暴力场面,成功吸引家庭观影群体,北美亲子观影占比达 35%。

同时,影片精准把握当下 “IP 联名” 热潮,与耐克、优衣库、乐高三大品牌推出定制款产品,仅乐高 “超人农场” 积木就售出 150 万套,联名授权总收入达 2 亿美元,且这笔收入无需与院线分账,直接转化为净利润。

此外,DC 还通过流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影片幕后纪录片、角色番外短片,吸引用户订阅,间接提升了 IP 的长尾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古恩版《超人》虽在部分海外市场表现平平,但通过调整发行策略:

比如针对亚洲市场增加华人演员客串的彩蛋、与当地流媒体平台合作同步上线,有效弥补了海外票房短板,最终全球票房突破 7.5 亿美元,叠加衍生品与授权收入,盈利额自然实现大幅超越。

从《钢铁之躯》的 “艰难盈利” 到古恩版《超人》的 “商业成功”,不仅是单一 IP 的逆袭,更揭示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新逻辑: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唯有平衡创作质感与商业属性、精准匹配受众需求、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才能让经典 IP 持续焕发活力。

这一经验,无疑将为 DC 后续作品乃至整个超级英雄电影行业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来源:阳仔侃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