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亮相意大利威尼斯,郭富城登台倾情推介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18:05 2

摘要:从东方水城到西方水都,从千年非遗到当代艺术,苏州与威尼斯正以非遗为舟,以匠心为桨,在艺术交流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让世界看见苏州非遗的时代光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意大利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6日傍晚,苏州出品的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片长80分钟)在威尼斯M博物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从东方水城到西方水都,从千年非遗到当代艺术,苏州与威尼斯正以非遗为舟,以匠心为桨,在艺术交流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让世界看见苏州非遗的时代光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意大利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6日傍晚,苏州出品的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片长80分钟)在威尼斯M博物馆推介。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这场以“一城一站一非遗”为主题的威尼斯电影之夜,让苏州非遗之美,在水城威尼斯的夜色中熠熠生辉。“艺术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本次首映活动精心打造“一城一站一非遗”的创新传播模式。苏州与威尼斯的友谊始于1980年,是苏州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四十余年来,两城在水城保护、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从未间断,如今以非遗为媒,续写中意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缘起1980年,双城对话续写千年情缘

活动现场,威尼斯M博物馆的现代艺术空间与苏州非遗的传统美学形成奇妙共振。200个座位早已满座、许多观众提前到来、门外也排起蜿蜒的长队……整个现场都弥漫着期待的气息。未能入场的观众静静倚墙而立,专注地看完了整场放映,这样热烈的场景,在欧洲实属难得一见。银幕渐亮、光影流转……从昆曲的水袖翩跹、碧螺春的氤氲茶香,到御窑金砖的锻造技艺、缂丝与金银细工的精雕细琢,影片以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人物故事,将苏州非遗娓娓道来,引得现场观众频频赞叹。

“我们的友好城市关系源远流长,威尼斯把苏州视为自己历史与未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苏州的园林呵护着世代文化,让历史在繁花里继续绽放。威尼斯和它的泻湖也在岁月中不断重生,却始终不失自我。愿威尼斯与苏州的友谊如同一座细心打理的园林。拥抱时代的繁华,成为跨越国界,凝聚文明交流的丰碑。”威尼斯副市长德玛丹表示。

当银幕上出现昆曲演员婉转吟唱、水袖轻扬的画面时,意大利外交部前副部长、威尼斯前副市长劳拉动情地说:“昆曲之美,超越语言,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遗产。我经常去苏州,这座城市的温婉与深厚令我难忘。今天通过这部电影,那些美好记忆再次变得鲜活。”

苏州与威尼斯的友谊始于1980年,2025年正值苏州与威尼斯建立友好城市关系45周年。劳拉作为苏州荣誉市民,多年来,她始终致力于推动苏州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中意文化交流作出持续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劳拉曾于2024年威尼斯狂欢节闭幕式上,身着一袭苏州特别定制的“日出之容”宋锦霞帔优雅亮相,成为全场焦点,完美诠释了中意文化的交融与共鸣。

“之前访问苏州时,我亲眼见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如何将岁月织入每一道纹样、每一针绣线。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与意大利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异曲同工。今天,我们不仅是在观看电影,更是在见证两个国家之间的深情对话。”劳拉说。

“作为二代华侨,亲眼见证祖国日益强大,内心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这部电影让我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手艺,非常受触动。真希望有机会能和朋友们一起回到中国,亲自去苏州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意大利华裔胡允康观看完电影后表示。

曲韵无界,苏州昆曲圈粉水城观众

在威尼斯M博物馆,昆山昆剧院演员代表与一级演员张争耀特别带来的昆曲演绎环节吸引了近百位市民驻足欣赏。演员们身着精美的传统戏服,以精湛的演技呈现经典剧目选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纯正东方美学沉浸体验。

演员们眼波流转,水袖轻扬,将昆曲的写意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婉转悠扬的水磨腔在博物馆内回荡,配合着笛声的婉转缠绵,仿佛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江南世界。

一名威尼斯大学学生在观看完昆曲表演后,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现场感受昆曲艺术,演员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语言不通,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这种跨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令人震撼。”

在悠扬的昆曲余韵中,中国香港歌手、演员郭富城受邀登场,接受由威尼斯副市长德玛丹与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官员杜颖共同颁发的“中国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大使”荣誉证书。

“这场精彩的昆曲表演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郭富城表示,每一件非遗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生命体验,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被世界看见。我诚邀大家一同关注《我在苏州学非遗》这个纪录片,感受一下中国文化的“非”凡匠心。“苏州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它的文化气质既典雅又充满生机。如果来苏州,我推荐大家一定去平江路走一走,听一段昆曲,尝一碗苏式面,体验苏绣或缂丝,这些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从容、精致的生活态度。”

谈及非遗与年轻人的距离,郭富城认为,“真正的‘潮’,不是追随表面流行,而是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苏州非遗中蕴含的匠心、美学与哲学,恰恰是最酷、最永恒的精神潮流。如果我们能通过电影、数字媒体或体验工坊,让年轻人亲手触碰、亲身感受,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国际潮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我在苏州学非遗》还将在米兰举行推介活动,让更多国际设计界人士有机会领略苏州非遗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设计带来的灵感启示。这条用丝线编织的文化交流之桥,正在国际设计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匠心共鸣,苏州非遗的国际回响

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全片80分钟,影片于2022年开机,2024年圆满杀青,系统呈现了苏州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昆曲、碧螺春、御窑金砖、苏扇、缂丝、金银细作等。

镜头不仅跟随金银器匠人赖氏父子、昆曲青年学员田野上与程佳钰、碧螺春制茶人严介龙、御窑金砖老师傅周根男等真实人物,记录他们质朴却非凡的日常,也广泛捕捉香山帮建筑、核雕、苏绣等多门类非遗的鲜活生态与苏州城乡风貌。

影片聚焦手艺人们“耐得住、沉得下”的坚守与匠心,从平凡中折射出不平凡的精神光芒。这些细腻的故事向世界表明,苏州非遗的真正魅力,不仅在于技艺之精湛,更在于人文温度与生命沉淀。影片由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之一萧寒执导。作为2025年江苏省国际传播重点项目,在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推动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我在苏州学非遗》海外系列推荐活动。

图源:苏州市委宣传部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