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电影《731》将如期上映。这部揭示日本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影片,首日排片占比就达到99.7%,几乎霸占了全国影院的所有银幕。
9月18日,电影《731》将如期上映。这部揭示日本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影片,首日排片占比就达到99.7%,几乎霸占了全国影院的所有银幕。
一句话,史无前例。清一色,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几乎都只上映一部电影。
但是,想要阻挠、破坏电影上映的声音并未就此停歇。
在预售火爆开始的背后,一股来自日本的暗流也在涌动,而且目标清晰,行动迅速。
根据披露的信息,日本外务省自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阅兵以来,已经累计投入5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用于所谓“海外战略信息传播”计划。
今年,这笔钱投入更多,指向性更强。
不过他们花费再多,结论也很明确,这么做根本行不通。
因为任何企图通过收买舆论、篡改历史的方式,将日本战争罪行从人类集体记忆中抹去的方法,根本行不通。
这笔56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主要流向是通过资助海外学者、舆论大V。
从导演公开说要拍摄《731》电影开始,日本那边就开始培养成为“知日派”意见领袖,对年轻一代、不明真相的群体,构建全新的历史观。
在历史面前,他们选择更加荒谬的故事和言论,打击真理,掩盖真实过去。
同时,他们还不忘记拉一些所谓同盟,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向欧美等机构学派伸出触手。
欧美学者、媒体从业者获得研究经费,立马就开始发表淡化日本战争罪行的学术成果和评论文章。
像是不断强化日本在侵略各国时,一直标榜自己的人道主义行为,为世界医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这种操作手法具有鲜明的“温水煮青蛙”特征,通过长期、渐进的方式改变历史认知的知识体系。
据统计,日本政府对中韩等国“慰安妇”受害者的补偿总额不足百亿日元,还不及宣传投入的五分之一。
足以可见,日本从来没有放对曾经罪行的悔过自新,也从来没有正确、真实面对历史的态度。
随着《731》电影上映日期临近,这些受资助的账号开始了新一轮攻势。他们的手法多样,层出不穷,一种效果不明显,就会另想它法。
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质疑史料真实性,像是声称“南京大屠杀数字有争议”,“劳工是自愿的”,“你看到的只是想让你看到的”……
这些账号用所谓的“学术研究”外衣包装,实则系统性地质疑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
就像在国内就有这样一直攻击《731》的自媒体账号,文章、视频层出不穷。
内容失实,语言混乱,但是平台却没有拦截,让这臭气熏天的口水满天飞。
总之,他们会想尽办法,莫须有地找出各种诋毁事实的“蹩脚”证据,混扰视听,像是给群众洗脑。像这次他指责电影《731》“过于血腥”、“会吓坏小孩子”。
还有,就是不停地找剧组和导演的麻烦。像是导演欠演员薪酬,导演出车祸……
剧组经常地很被撤资,最初定的男主等演员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导演为了筹集资金也抵押了房产。
大家都一个目标,《731》必须得拍,导演和演员都得同仇敌忾,什么都不顾。
最后,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干脆“0片酬”出演,看你们还能怎么破坏这“铁三角”?
就拿导演生命安全这事来说,赵林山也声明了,以前有想拍这类题材电影的导演,确实是生病去世了。
但是他还在,《731》电影也还在,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很明显,那些日本计划执行者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真正的血腥不是电影的表现手法,而是历史本身真实的残酷性。
他们还不断鼓吹“中立客观”,强调要“展现人性救赎,避免煽动仇恨”,批评影片没有呈现日本军人的“良心觉醒”。
这种试图平衡善恶的做法,实质上模糊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本质区别,也是混扰视听的一种掩盖罪行的方法。
再就是“里挑外撅”,放出迷雾弹,破坏国际关系,像是声称这部电影“破坏国际关系”、“过度聚焦历史”。
这种论调将历史真相与国际关系对立起来,试图用现实利益绑架历史认知,拉帮结伙地一起阻挠揭露其罪行的发声。
我们可以回看对比一下,年初开始的半年里,《哪吒2》也遭到了有组织的网络攻击,但手段与《731》截然不同。
对《哪吒2》的攻击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质疑动画制作水平、批评剧情不够创新、指责人物设计不符合传统等。
这些攻击看似就事论事,实则试图削弱中国文化产品的自信,而且这种声音主要是传播到海外。
还有就是,他们也曾阴阳怪气地说“不看就不爱国,人人都得看!”“票房至少50亿,还不如免费看”
妄想通过这种无差别论,来激起不同观众的不满情绪。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看的权利,但是不能一刀切。
一刀切,逼迫论,就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他们对《731》的攻击,更多的是集中在历史层面和政治层面,像是质疑历史真实性、强调影片的血腥程度、鼓吹“中日友好”大局。
这些文化汉奸和心理汉奸的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最后还声称导演拍这和题材是在“过度消费历史”。
几年下来,有些人已经被完全洗脑,接受了日本右翼的历史观。他们真心认为日本在历史上的行为具有“正当性”,甚至认为帮助日本宣传是“纠正历史偏见”。
被洗脑的人,开始质疑现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不好吗,干嘛还要去碰那些历史?更何况,这些历史真伪都不知道。
有些人则嗅到了流量的气味,发现极端言论和争议性话题能够带来关注度和影响力。于是他们选择扮演“异议者”角色,以此获取知名度。
我就纳闷了,我们平时写的明星八卦,时常不给发,也不给流量,但是那些诋毁《731》的谬论,怎么就顺利发出去了?
尽管这些噪音不断,但它们已经越来越难以影响主流舆论。几年来的舆论环境变化表明,中国人民的历史意识正在觉醒。
年轻人越来越愿意了解历史真相。他们不再轻易接受被美化的叙事,而是愿意直面历史的沉重与复杂。
《731》电影预售火爆,首日预售票房已经破2000万,全国首日排片超过99.7%。
《731》已经势如破竹,谁还能阻挡得了?
但是我还想说一句,就像看《哪吒2》一样,不要把去电影院看它当成时髦,跟风的行为。
尊重历史,要自愿,更要反思,会传承历史教育意义。
只有我们自己主动走进那段历史,他才会更有意义,也才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