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低了!一上映轰动香港!从被捂嘴,到逼他们说话,再到…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21:36 5

摘要:但仔细观察会注意到:她的吐字和语速有点特别,S的发音说不准,而当他人说话时,她总是专心地盯着对方的嘴唇,她的耳后,挂着一个特别的电子设备。

原创写字的乌鸦乌鸦电影

2025年09月04日 12:09广东

今天,乌鸦要推荐一部刚出资源的冷门港片。

我愿意将之归为“一部电影看见社会文明程度”系列。

《看我今天怎么说》

方素恩,刚刚从名牌大学毕业,打算未来成为一名精算师。

她貌似和班上其他同学没什么不同…

但仔细观察会注意到:她的吐字和语速有点特别,S的发音说不准,而当他人说话时,她总是专心地盯着对方的嘴唇,她的耳后,挂着一个特别的电子设备。

素恩是一名聋人。

3岁因病失聪,6岁做了人工耳蜗手术。

这种手术是把电极植入耳蜗里,声音会通过耳朵外的语言处理器,变成电波,再通过这些电极,直接刺激耳蜗中的神经纤维…

依靠人工耳蜗,素恩恢复了六七成听力,再配合训练,逐渐恢复口语能力。

因此,她一路读都主流学校,努力活得像个普通人。

这并不容易,素恩背后有个“虎妈”,拼命“鸡”她。

为了让她尽快掌握发音,妈妈会把电视节目录下来,不停地重播,一句话要看二十次以上,直到说得完全准确为止。

说得不对,妈妈会用衣架打她,打得淤青。

妈妈常说:只要付出双倍努力,你一定可以从后面追上来。

素恩非常用功刻苦,以优异的成绩从名校毕业,还被选为“人工耳蜗宣传大使”。

当她在台上分享励志经历,却没想到,激怒了另一个聋人。

当她说道:人工耳蜗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做回正常人,人类可以战胜缺陷,我很希望有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世界再没有聋人…

那个男生气得踢翻了椅子,打着手语,向素恩宣战:我以聋人为荣!

素恩不解,到底哪个词刺痛了他?

这部《看我今天怎么说》今年2月在香港上映,豆瓣评分8.3分。

女主角钟雪莹凭借此片拿下了金马奖影后,但可惜的是,影片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7项提名,最终颗粒无收。

有网友忿忿不平:金像奖没给这部电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是一部关注聋人群体生存现状的影片,但它完全没有通常这类影片都有的“苦难叙事”。

没有廉价的同情,没有刻意的煽情,有的是扎扎实实的认识与了解,是真诚的平视和尊重。

乌鸦这个所谓的“健全人”,在观影时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群体一无所知。

事实上,“健全人”这个表述就已经有问题,相对于“聋人”,我们应该叫作“听人”…

本片导演黄修平,为了拍这部影片,做了大量功课。

学习手语半年,阅读书籍《我的聋人朋友》《聋人有话儿》、观看相关题材的美国纪录片《Sound and Fury》,还参考了电影《金属之声》《性本无言》《声之形》等…

更难得的是,他进行了田野调查,接触近百位聋人,并深度采访其中数十人,例如在停车场了解聋人洗车的工作情况,还访问了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听力学家,并搜集香港聋人儿童如何成长的史料等等…

导演黄修平

电影起用了超过五十名聋人演员。

其中一位男主角吴祉昊(饰演Alan),是使用助听器的真正聋人,他是2023年度“世界聋人小姐先生大赛”的聋人先生冠军及最上镜先生,这是他首次演出电影。

吴祉昊

观看这部电影,首先感受到的冲击,就是音效。

电影时不时就以聋人群体的听觉感受去处理音效,让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他们的世界。

听力程度不同、使用不同辅助设备,聋人的感觉是很不同的。

比如,通过助听器所听到的声音显得比较模糊。

而通过人工耳蜗所接收的声音,缺乏距离感及方向感。

音效团队特意将各种环境声音混杂一起以表现这点,并使声音显得接收不稳定,及带有电子仪器输出的数码感…

乌鸦有个朋友,就认识戴人工耳蜗的朋友。

她说,总是听这位聋人朋友说“很吵”,直到看了这部电影,她终于明白这个“吵”是什么意思,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原来感同身受,就是这样的一种体验。

《看我今天怎么说》电影原声,乌鸦电影,1分钟

(点击上面的音频,沉浸式体验素恩的毕业礼)

电影还有一些场景,是模仿寂静的无声世界,利用震动、视觉线索取代对话声。

这时候你才发现,当人从听觉中抽离出来,才更聚焦于看,看得更清晰真切…

也是第一次体会到,手语是如此地生动而丰富:

手语可以点菜。

一只手在上,五指弯曲,就是“锅”,一只手在下抖动,是“火”,整个加起来就是“煲”;

挠挠自己上腹,就是“排骨”…

手语还能描绘丰富的海底世界,里面有鲨鱼、八爪鱼、贝壳、水草…

手语如此实用、深邃,连“保险”“利息”“通货膨胀”这样的抽象词汇,也可以表达…

手语还是如此诗意美丽的语言,它有色彩、有情绪、有意境…

这些感受,都是那么新鲜,而越感到新鲜,越暴露了我的无知。

据统计,我国现有聋人人口2057万,按每个聋人有直系亲属四人计算,需要使用手语的人口应该在一亿人左右。

也就是说,每14个人中,就一个人要打手语。

对手语一无所知,是不应该的。

这部电影讲的我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影片开头提到,香港曾经的聋人学校禁止学生打手语。

童年时的男主角叶子信,因为出生在聋人家庭,手语就是他的母语。

他在课上打手语,被老师批评,而他的同学Alan帮他出头,两人一起被罚…

不让聋人打手语,这也太离谱了吧?

我看到有影评人评价,电影表达过于强调手语和口语的对立了。

但他们不知道,这种对立真实存在于聋人世界,这是相当一部分聋人的生存困境。

电影里有字幕介绍:

从前全球大部分的聋人学校均采取“口语政策”教学,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聋人融入社会。

直到2010年,国际聋人教育会议始改变方针,并郑重呼吁:在教育上,必须重视聋人采用有效沟通的一切方法,肯定聋人使用手语的权利。

这并非危言耸听,在聋人教育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强烈倾向于甚至强制推行口语教学,而禁止或压制手语的时期。

这段历史是聋人群体和聋人文化记忆中一道深刻的伤痕。

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后期,其标志性事件是1880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聋人教育会议。

米兰会议的核心,是推崇“纯口语法”,认为口语教学优于手语教学,并贬低手语的地位。

他们认为,只有教会聋人开口说话,才能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成为“有用”的人。而手语被视为一种“原始的”“低等的”、会阻碍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沟通方式。

这是一个霸王条款,会议共有164名与会者,但只有一名是聋人。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听人教育者手中。

而这种教育政策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许多聋童花费了数年时间,只学会了几个含糊不清的单词和简单的读唇,却错过了用最自然的方式(即手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黄金时期,导致文化教育和认知发展严重滞后。

孩子们被剥夺了使用最流畅自然语言的权利,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表达自己、建立深厚的社交关系,感到孤立、挫败和自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片中的三位主角,其实各有各的人生选择。

素恩用人工耳蜗,说口语,不会打手语,进了保险公司工作;

Alan用人工耳蜗,会打手语,也会说,是一名广告摄影师;

叶子信没有助听设备,只用手语,做着洗车工作,想当潜水教练…

这本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的故事,但现实是,大家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

子信想考潜水教练资质,但香港并没有精通手语和潜水的考官,无法为他组织考试。

而作为一个手语母语者,他这个群体面临着更多的障碍,比如有些活动场合,会用字幕机代替手语翻译员,但如果有聋人想用手语发言,就不行了。

子信的爸爸去看病,翻译很差,总是无法向医生传达病情。

他的朋友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但里面没有安排手语翻译员,读得很辛苦,最后还是退学了…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人群会觉得默认他们应该做出更好的选择:科学如此昌明,他们不是有助听设备吗?为什么不做人工耳蜗呢?为什么不开口说呢?

素恩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事实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做手术,有的人即使做了,效果也不是很好。

素恩从小接受了一套叙事:你是聋人,你就是落后的、不正常的,你只有加倍努力才能适应社会。

但这本质上是一套社会达尔文主义强加给聋人的观念。

看似是一个最优解,实际上却剥夺了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仿佛只有他们付出更多,承受了更多痛苦,才配享受这个社会的资源,不这样,就是在给主流社会添麻烦…

而主流社会本身,并没有主动承担什么…

素恩曾经笃信“双倍努力就有回报”,但当她走入社会,发现要真正的融入,谈何容易…

公司把她当成“吉祥物”,老板对她特别宽容,从不给她派重活儿,电话也不用她接…

同事对她说:你打字很快啊,不如以后打字跟大家沟通。

素恩第一次体会到了子信的处境,原来被区别对待,是这样如鲠在喉的感受…

她知道他们都没有恶意,但无知本身,就是一种恶。

她感到迷茫:我想做正常人,但是正常的标准那么高,要追,要达到,不可能…

更悲哀的是,面对使用手语的聋人群体,她也成了另类,她那套“做正常人”的言论,伤害了这群人。

素恩这个角色,是原型人物的。

她叫李菁,一岁半时因高烧导致失聪,一直在主流学校读书,并取得优异成绩,但大学毕业后求职屡遭挫折,寄了两百多封求职信,最后仅被聘请为文员。

后来她学习了手语,但因为发音不清,健听人从不当她正常,另一方面,又因自小没进入聋人的网络,而遭到聋人的排斥。

李菁于2008年选择了跳楼自杀,终年26岁。

她留下一封遗书,信中形容自己是害人累己的怪物…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来不是看有多少座高楼大厦,有多宽的马路,路上跑着多高级的车,也不是看手机支付多便捷,人们多有钱…

而是取决于,整个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看我今天怎么说》讲述的不仅仅是聋人和听人的关系…

它更涉及到多数与少数,强者与弱者,主流与边缘,不同群体之间,需要怎样的智慧,才能包容理解、实现共存…

是拳头硬的说了算,是简单的隔离对立,还是彼此倾听、了解,人类历史上已经有了太多太多例子…

素恩和子信的境遇,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乌鸦电影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344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点亮,这部片才值得引进啊!

留言 37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