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年的洛杉矶,一场极度荒Y的派对正在举行。大象在人群中穿梭,D品随处可得,男女纵情声S。这是电影《巴比伦》的开场,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
一场纸醉金迷的梦幻盛宴,一次电影时代的革命变迁,一群追梦人的疯狂与沦陷。《巴比伦》以大胆的镜头语言,揭开了好莱坞黄金时代最真实、最荒诞的面貌。
1926年的洛杉矶,一场极度荒Y的派对正在举行。大象在人群中穿梭,D品随处可得,男女纵情声S。这是电影《巴比伦》的开场,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
墨西哥裔移民曼尼作为打杂工来到这个派对,邂逅了来自新泽西底层的金发女孩内莉·拉罗伊。她狂放粗鲁,却野心勃勃,梦想在好莱坞成为明星。
与此同时,已声名大噪的中年男演员杰克·康拉德(布拉德·皮特饰)和华裔女演员朱菲、非裔爵士小号手西德尼也在这场派对上绽放着各自的光芒。
《巴比伦》通过三条主要故事线,勾勒出1920年代好莱坞的浮世绘。曼尼凭借过人的工作表现,从打杂工一步步成长为电影制片人;内莉凭借惊艳的舞蹈和表演脱颖而出,成为默片明星。
杰克作为默片时代的巨星,享受着名利场的簇拥,却不知危机即将来临。电影从默片时代发展到有声电影过渡期,这个变革永远改变了电影工业与好莱坞的格局。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上映,带来了电影行业的革命。曼尼把握住了时代机会,事业蒸蒸日上;内莉却因自我放纵,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被制片厂要求强行改造。
杰克因表演方式不再适应有声时代,陷入事业和中年双重危机;朱菲因同性恋身份无法被日趋保守的好莱坞包容;西德尼成为黑人爵士音乐片演员,却被要求“把脸涂得更黑”以迎合刻板印象。
《巴比伦》毫不避讳地展示了好莱坞的荒诞面。片中不仅有大量裸露性爱画面,还有暴力、毒品、恶心、荒诞场面,甚至还有20年代流行的马戏团畸形怪胎秀。
电影中陶比·马奎尔饰演的黑道老大带领大家走入地下怪胎秀,指着那些畸形人类说:“瞧,我们这些搞电影、拍戏的,本质上跟这些靠猎奇、刺激来吸引人们眼球的可悲怪胎,其实相差无几!”
《巴比伦》的标题取自历史上辉煌但迅速灭亡的巴比伦城,隐喻好莱坞的梦幻与虚无。杰克问八卦女作家:“他们为什么会笑(指观众看他的有声电影时)?”对方回答:“没有原因,过气就是过气了。”
影片结尾,曼尼多年后再次走进影院,重新想起“观赏电影”的感动。电影最后引用了大量的经典电影画面,带领观众重温电影史上的每一刻经典,表达了导演对电影艺术的深切热爱。
有人说《巴比伦》是“给电影的情书”,也有人认为它是“对电影史的墓志铭”。无论如何,这部影片展示了电影艺术的魔力和残酷,让我们看到那些曾经在影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如何在变革的阵痛中被历史抛弃,在时光流转之下被世人遗忘。
三小时的片长或许令人望而却步,但《巴比伦》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思想激荡,却值得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耐心品味。因为它不仅是关于好莱坞的过去,也是关于艺术、梦想和人性的永恒寓言。
感谢阅读。
来源:舜子影视推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