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百年史译制翻车真相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4-08-22 08:00 2

摘要:大岛渚作为日本电影“新浪潮”旗手,在这部纪录片里精心梳理日本电影发展脉络。从伊藤大辅的《忠次旅日记》切入,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大师作品纷纷亮相,珍贵影像如历史碎片拼凑出日本电影从萌芽到国际突围的壮阔画卷,本应是影迷了解日本电影史的绝佳窗口。

你能想象吗?一部本应带我们领略日本电影百年辉煌的纪录片,却因译制问题,变成了让人困惑不已的“文化谜团”。《大岛渚的日本电影百年史》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大岛渚作为日本电影“新浪潮”旗手,在这部纪录片里精心梳理日本电影发展脉络。从伊藤大辅的《忠次旅日记》切入,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大师作品纷纷亮相,珍贵影像如历史碎片拼凑出日本电影从萌芽到国际突围的壮阔画卷,本应是影迷了解日本电影史的绝佳窗口。 然而,译制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译者对日本电影基本认知近乎为“零”,70%的人名和片名未翻译,已翻译的90%还错误百出,性别颠倒、导演混淆等低级错误频现。这不仅让纪录片价值大打折扣,还误导观众、影响学术研究。 卫视电影台审稿机制缺失,更放大了错误成本。像“哥吉拉”这样广为人知的名字都能缺失,这对观众极不尊重,损害了影视行业专业性。 译名规范是文化对话的基石,专业精神是内容价值的守护者。在文化传播中,我们应重视译名规范,建立“译名对照表”,咨询专家。译者也要深入了解作品背景,秉持专业精神。 文化传播绝非易事,是个系统工程。敬畏专业,建立严谨审核机制,让专业成为底色,才能让经典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光彩,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不是吗?

来源:湖北电视台-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