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黄鳝的口袋也是自己缝制的,找来旧衣服,裁剪成两片,三边用针缝合形成口袋,袋口穿着麻绳,方便收紧。塑料口袋,不透气不透水,中午容易被太阳晒发烫,热死黄鳝。
◎李军
1980年,我念小学四年级,暑假,开始钓黄鳝,也叫长鱼。不是为了吃,也不喜欢吃,是黄鳝可以拿到街上卖,能积攒小伙钱。
钓鱼钩可以用破布烂棉花在货郎挑里换取,钓黄鳝不是用一般钓鱼钩,需要长而直的一段,直接拎取,所以自己制作黄鳝钩是第一步。
用废旧自行车条,用錾子截取大约十五厘米长一段,一头磨尖,用火烤烧,弯成鱼钩状,另一头育成闭环形的椭圆,里面穿上用大麻搓成的绳子,穿进去,用铅丝固定好。
装黄鳝的口袋也是自己缝制的,找来旧衣服,裁剪成两片,三边用针缝合形成口袋,袋口穿着麻绳,方便收紧。塑料口袋,不透气不透水,中午容易被太阳晒发烫,热死黄鳝。
早上起来,到茅厕边上,或家院里潮湿的地方,刨一些粗大的蚯蚓。早饭后,把装着黄鳝钩和蚯蚓的口袋放进书包,等到第四节是自习课或者体育课时出发,穿梭在稻田埂、河沿边。
眼睛到处寻觅,在田埂下草丛边,寻找洞口。洞口光滑的说明鳝鱼经常出入,一定有黄鳝。
钩子穿上蚯蚓,捏着绳子慢慢地往洞口送,黄鳝看到蚯蚓,猛地一口吞下,这时候不要硬拉猛拉,黄鳝这时候尾巴会绕在草根或其他可以绕着的地方,用力往回拉钩子,想脱钩。这时候,要顿紧绳子,不让黄鳝往里拉,过了分把钟,等黄鳝劲用完了,再轻轻地慢慢地往外拉绳子,拎出黄鳝,黄鳝一离洞口,一离水面,就没有根据地了。
洞口大一点,大胆高手,不用钓钩,手指上缠纱布,手指做诱饵,伸入洞口,黄鳝一咬手,手指拃开,黄鳝咬住了纱布,不易脱嘴,人捏着黄鳝嘴就拎上来了。听说过,没见过,自己不敢。
脱钩怎么办?确认是黄鳝,如果是田埂,两边水浅,草木稀疏,就可以硬来,掏黄鳝。把洞口扒大,拳头朝里捣,污泥浊水,让黄鳝不得不从洞口的另一端窜出来。这耗力气,有时还失败,黄鳝钻更深处了。
中午太阳毒,有的黄鳝是钻出洞在温水里享受,一抓,用手锁住,放入布袋。到家后,倒在坛子里攒着,坛子肚大口小,确保黄鳝跑不了。
也可以晚上电筒照黄鳝。
照黄鳝也是技术活,水稻田刚开始的时候,最容易捕获,秧苗矮,看水里的黄鳝清清楚楚。两节手电筒,改装成三节电,让灯光更亮。两人一组,一人照手电,一人用木夹子夹,木夹要力度适中,夹伤太重,养活时间不长死了,卖就没人要了。高手都一人操作,布袋斜挂腰间,一手拿手电筒,一手锁抓黄鳝,手替代木夹。新手走路慢,不容易看到猎物,高手走路飞快,眼尖手快。
攒在坛子里的撒麦麸养着。黄鳝容易睡,不吃不喝,能睡死。于是每晚照黄鳝还要抓捕几个大泥鳅放在坛子里,泥鳅好动,激活坛子,黄鳝不得安生,被动游动,死不了。
细小的黄鳝卖不合算。邻居家大哥在院子里砖砌小池塘,养过小黄鳝,太少,雨天池水涨满,黄鳝就顺水跑了。
“捞鱼摸虾,误了庄稼!”家长不鼓励,老师也常批评早退的钓黄鳝的学生。
大人讲故事吓唬我们。说生产队大集体时候,哪地方有名有姓一男人在家门前不远的汪塘边撂汪泥,中午大声喊他回来吃饭,男人趴在汪边不动不回答,大家跑去一看,男人脸色惨白,一只手伸在沟边,疑似被什么咬住了。大声吆喝来庄子上的男人们一起动手,围绕男人,深挖泥土,毁大坑,不一刻,挖通,原来一条扁担长的黄鳝咬住了男人的胳膊,吮吸男人的血液。抬出男人,划破黄鳝,用它的血补充给男人喝,黄鳝松了口,男人才活了过来。
深水塘,大汪塘边,我们一般不敢去钓。
做什么的一般就不吃什么。一般我们不吃黄鳝。家后河底,随便逮逮,二三斤鱼,打当收拾干净摆在锅台上盐腌着,等大人做,大人说费油,并不稀罕。大家鱼都不肯吃,看相不好的鳝鱼就更不紧了。
炒烧的黄鳝并没有好的口感,所以我们不吃,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容易变现。据说黄鳝大补,有人补多了补急了,鼻口窜血。那年春夏之交,挖汪塘铲断一条粗大黄鳝,不能卖,炒了吃,大人不吃,我和弟弟吃,你望着我鼻子,我望着他鼻子,都害怕鼻口窜血。
以前是五天逢一集。街上的鱼市口原在高滩东侧,两排土墙中间巷子。那时,我与一个小伙伴合股逮黄鳝卖,晚上用电筒照,白天稻地钓,聚集五天,逢集赶鱼市口。在家我们称重是五斤。到集市,一疤眼把我们的黄鳝啪地倒进他的篾篮子里,一称:五斤,对不对?我们说是,他啪地一下把黄鳝又倒进另一大蔑篮中大摊子,大小黄鳝聚集一起。然后称篾篮子去皮:二斤。我们傻眼了:黄鳝还只有三斤。
现在,人工养殖的多。田野里钓黄鳝照黄鳝很难了,稻田地里水土环境黄鳝也不易生存,也难得再现有闲的少年。
姑母家表兄弟是逮黄鳝高手,下黄鳝笼子。傍晚,在田野里的沟渠里布置笼子,也是迷魂阵,一截笼子一小口,口小肚深,笼子里有诱饵,晚上,觅食的黄鳝钻进去,就再也出不来。收获多多。
春夏秋,街头都有收购野生黄鳝的贩子,价格高昂,供不应求。
作者简介:李军,男,1969年生。2011年获得全国《小说选刊》奖,有文集《变迁》;2019微电影《卖鸡》获得中国平遥首届“清风正气”原创微电影展奖;广播剧《母亲的1949》获得2022年“江苏省网络传播精品奖”;微电影《送学记》获得2024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新媒体十佳短片排行榜金荷导演奖。
来源:淮阴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