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笔者偶然谈及了昔年一则旧事,就有人问,“《风云2》,郑伊健的片酬只有郭富城的一半,报道在哪里?”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片酬一事,向来很多人感兴趣。
此前,笔者偶然谈及了昔年一则旧事,就有人问,“《风云2》,郑伊健的片酬只有郭富城的一半,报道在哪里?”
不如来一场片酬“史话”。
供大家参考。
郭郑二人,影坛出道时间相差三年。
而当郑伊健出道,郭富城非但在影坛已有一定根基,且早已红遍整个华语世界,并在香港乐坛被封天王。
笔者也见过一则,1992年香港群星片酬报道。
成龙1000万加20%分红、周星驰1000万到1500万、周润发400万到800万,除了周润发有“还片约”的问题外,应该都没什么疑问。
不过,张国荣和刘德华的800万,就颇有存疑之处。
这两位毫无疑问是当年大咖。
但他们与双周一成比起来,就是群雄与巨擘之间的落差。
此外,梁家辉拍了《情人》,正当红,拿300万片酬大致合理,另外的演员,郭富城100到150万、梁朝伟50到150万、黎明和张学友50到100万,其他人暂时不提。
这一年,郑伊健还没资格上榜。
可能有人会质疑。
当时郭富城才出道一两年,而且刚开始在台湾发展,1992年才回香港,怎么可能不但比张学友和黎明片酬高,甚至比梁朝伟都要高?
实际上,恰好是“台湾发展”这件事的影响。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市场就成了港产片的最大“票仓”。
绝大多数时候,你在台湾有没有市场,就会直接决定你能不能接到片约,以及片酬拿多少,这件事也会在后文谈及。
郭富城先是在1990年,以一个广告在台湾爆红,随即连发三张唱片,张张都卖破百万张,这指的当然是全亚洲销量,所以他不但红遍台湾,就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及内地,都形成了空前的大爆之势。
不然怎么会一回香港就封王?
换句话说。
刚刚出道的郭富城,身上就带着一个“金手指”,也就是台湾市场。
这确实是不可比的优势。
然后把时间线拉到1996年。
这一年,天王郭富城拍了一部拳击题材的大型制作《浪漫风暴》,该片由吴宇森监制、其爱徒梁柏坚掌镜,并有多位圈内电影人客串撑场。
该片香港票房破了千万,梁柏坚一炮而红。
郑伊健则连拍了三部“古惑仔”电影,同年度四部个人主角的电影,冲进了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风头一时无两。
见过有不少人都说,郑伊健当时盖过四大天王,直逼双周一成。
那就问一句,此时的郭富城和郑伊健,谁片酬更高?
诸君尽可发挥。
猜归猜,事实归事实。
就以开拍“古惑仔”系列第三集《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彼时来讲,郑伊健的片酬尚不足百万港币。
郭富城的片酬,则已经到了两百万港币。
此系导演刘伟强亲口所述。
他说,郭富城片酬两百万港币,他认为不贵,而郑伊健片酬不足百万港币,他认为贵。
有人可能会抓狂,怎么回事,郑伊健不是刘伟强爱将吗?
这恰好就与上文的“台湾票仓”联系上了,因为刘伟强紧接着有一句话,“主要是郭富城有台湾市场,伊面则未有外埠市场。”
事情很快又起变化。
就在这一年,因成龙欲远走好莱坞,嘉禾电影方面准备另觅功夫巨星人选,以填补成龙出走之后的空缺。
嘉禾电影元老何冠昌先生,相中了天王郭富城。
双方一拍即合,嘉禾电影随即以1760万港币四部电影的价格,签下了郭富城。
经此转折,片酬逼近五百万港币大关的郭富城,已经来到了香港影坛“绝对”一线影星的水平,可称鱼跃龙门。
而嘉禾方面则紧锣密鼓,开始筹备双方合作的“头炮”电影。
大制作电影《风云雄霸天下》提上日程。
此时的郭富城,则在乐坛、影坛两地,都做好了“登顶”的完全准备,因为一应条件,都似乎全然具备。
如潜龙腾渊。
一九九八年,《风云雄霸天下》问世。
这部香港影史上第一部大规模应用计算机特效的漫改电影,以郭富城和郑伊健为核,以4153万港币,正面击败了双周一成和功夫皇帝,夺得香港票房年冠。
它意味着新偶像的崛起,以及一个王朝的结束。
这无可辩驳。
而郭、郑二人一触即分。
其后短短两三年里,“风云”各奔前程。
郑伊健携《中华英雄》、《烈火战车2:极速传说》、《东京攻略》和《决战紫禁之巅》等多部商业电影而战,红极一时。
郭富城则凭《公元2000》和《雷霆战警》,不但以五百万港币片酬跃升影坛顶层,更以《雷霆战警》一亿美元的投保额,成为当年最“身娇肉贵”的巨星。
2000年是香港娱乐圈的分水岭。
不但四大天王淡出乐坛,双周一成也同样淡出了香港影坛。
也就在郭、郑二人在影坛攻城略地之时,梁朝伟以《花样年华》晋级戛纳影帝,风光无限,刘德华凭《暗战》金像封帝,又以《孤男寡女》首夺香港票房年冠。
四大“天骄”横空。
彼时来讲。
不考虑双周一成和李连杰,能触摸或者拿到五百万港币片酬门槛的香港演员,笔者以为,或非此四人不可。
至多再加上一个张国荣。
这是演员路线的自然分野与走向,因为绝大多数实力派,都到不了真正的巨星层面,而偶像演员,反而当真优势极大。
其后,《浪漫樱花》和《蜀山传》这两部电影,分别成为了郭富城和郑伊健职业生涯中的拐点,声势开始趋弱。
更为巧合的是,二人各自电影合作的女主角都是张柏芝。
这颇有点诡异。
再后来。
二人相继离开嘉禾电影,又都转身投入寰宇电影麾下。
都说因《风云雄霸天下》,二人相争,但他们又总是前后脚,踏入同一家电影公司的大门,当然都是郭富城在前,郑伊健在后。
这相当有趣。
一部《三岔口》,郭富城腾身化龙,郑伊健继续沉浮。
影帝加身的郭富城,被钦点入主《父子》、《白银帝国》等文艺大作,又接连以《C+侦探》、《杀人犯》等片打磨演技,气象日新。
数年后再遇,就是《风云2》。
叙事闭环。
片酬倍差。
这是昔年广泛见诸报端的新闻。
原文说,“当年拍《风云雄霸天下》时,伊健及城城的名气叮当码头,但时隔十年,城城贵为影帝,今次《风云2》片酬已跃升至六百万,比伊健的三百万多出一倍。”
当然,影迷非当事人,万一媒体报道不准确呢?
确有可能。
但许多年以后,港媒报道,郭富城接拍商业大制作的片酬,已来到二千五百万层级,而郑伊健,则已经几乎不在香港电影的视野之内。
当年偶像,已成往事。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