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后,徐克开始飘了,觉得自己很行。在他眼里,“新艺城”不就凭借《鬼马智多星》《最佳拍档》,迅速就跃升为了香港电影公司里的巨头,他的“电影工作室”应该也可以。
对于徐克来说,1986-1987年,是他的早期发展的第一个小高潮期。
1986年,徐克身为导演推出了《刀马旦》,身为监制推出了《英雄本色》,双双爆了,“电影工作室”打响了厂牌。
1987年,徐克身为监制,推出了《英雄本色2》与《倩女幽魂》,再次双爆,徐克赚大发了。
然后,徐克开始飘了,觉得自己很行。在他眼里,“新艺城”不就凭借《鬼马智多星》《最佳拍档》,迅速就跃升为了香港电影公司里的巨头,他的“电影工作室”应该也可以。
于是,1988-1989年,徐克开足了马力,开发了多部作品,想要成为巨头。
科幻领域,由于“新艺城”推出了科幻题材的影片《卫斯理传奇》,反响还不错,于是徐克连续推出了由钟志文执导,梁朝伟、叶倩文主演的《铁甲无敌玛利亚》,以及王正方导演,梁家辉、叶倩文主演的《镭射人》。
怀旧写实领域,是徐克熟悉的题材,《上海之夜》《刀马旦》全是老上海题材,现在没理由不继续耕耘下去,于是他推出了黄志强执导,郑少秋、梁家辉、李子雄主演的《天罗地网》。
爱情喜剧领域,徐克推出了老牌导演楚原执导,周润发、王祖贤、叶倩文主演的《大丈夫日记》。
鬼片领域,由于《倩女幽魂》《胭脂扣》《开心鬼》等片的流行,鬼片市场完全被打开了,于是徐克推出了陈会毅执导,陈友、梅艳芳、午马主演的《黑心鬼》。
大女主电影领域,因为《刀马旦》的火热,徐克也继续开拓这个市场,推出了钟志文执导,林青霞、王祖贤、李赛凤主演的《惊魂记》。
喜剧片领域,“新艺城”已经充分验证了喜剧市场的庞大,于是徐克开发了胡大为执导,钟镇涛、时任三郎、王祖贤、李子雄主演的《中日南北和》。
枪战片领域,已经被吴宇森开发了出来,徐克选择继续推新导演,推出了杜琪峰执导,李子雄、王祖贤主演的《城市英雄》。
推出了这么多影片,徐克的野心相当大。当然,这里面不少是与“新艺城”一起合作的,毕竟“电影工作室”与“新艺城”同属“金公主”体系,合作紧密。
这还没包括徐克亲自执导的《英雄本色3》,以及吴宇森执导的《喋血双雄》《义胆群英》。
列了上面这些片单,你觉得“电影工作室”会大爆吗?
现实很骨感。徐克没有做到。
不仅没有火,还灰头土脸。甚至连吴宇森的友情都搭了进去。
除了《英雄本色3》与《喋血双雄》,其他影片无一例外全部扑街了。前两年“电影工作室”赚来的钱,积累的资本,全部赔了进去,徐克开始怀疑人生。
最惋惜的,当然是他与吴宇森的友情。
两个创作型的天才导演在一起,各自有想法,拧在一起搞创作,出现分歧是难免的。可惜的是,徐克过于强势,而吴宇森又过于有主见,矛盾在所难免,不可调和。
在一起合作拍摄《英雄本色2》时,这种矛盾就已经出现了。
原本,《英雄本色》大爆之后,徐克与“金公主”都希望吴宇森能够快马加鞭,快速开发第二部。吴宇森原本是拒绝的,他不想重复自己。但耐不住友情,还是写了一版剧本,这个故事里,“小马哥”还是那个“小马哥”,故事是一个前传。
徐克看到剧本后直摇头,很不满意,然后为了推进度,他甚至没跟吴宇森商量,就私下去找了倪匡,重写剧本。
倪匡倒是痛快,连夜把剧本改成续集,也就是后来把“小马哥”改成他的弟弟“阿健”的版本。
不仅剧本是自己改的,开机后徐克也没闲着,一直掺和导演事务。毕竟,监制嘛,职权大于导演。
一来二去,《英雄本色2》已经成了徐克的个人作品,吴宇森不过是走个形式,成了挂名导演。徐克坐实了自己的“戏霸”名头。
尽管后来《英雄本色2》也大获成功,但吴宇森在任何场合都不愿意提及这部片,这部电影的分歧也为二人决裂埋下伏笔。
接下来,吴宇森坚决拒绝继续拍《英雄本色3》,而是要启动自己一直想拍的《喋血双雄》。
徐克看到吴宇森这么难搞,于是开始启用程小东,想将他捧红,成为自己新的摇钱树。他们的合作,也就有了《倩女幽魂》的横空出世。程小东相对也比较乖,比较听话,成为了为数不多能够与徐克合作还能有始有终的电影人。
徐老怪的“怪”,名不虚传,包括了他的脾气“怪”。
吴宇森开发《喋血双雄》,干脆避开徐克,自己单独研究剧本。吴宇森凭借从法国导演比埃尔·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中收获的灵感,创作出初步的剧本,然后邀请周润发加入。
发哥也很爽快,已经爆红的他,当时片约已经多到接不过来。但是当吴宇森找到他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推掉手上的剧本,加入到了吴宇森的团队之中。
吴宇森本打算撸起袖子自己干,但想了想,觉得不太合适,于是与周润发商量了之后,决定还是通知下徐克,继续与他合作算了。毕竟,大家朋友一场,脸面还是要给的。
于是,徐克再度担当监制,并且用自己旗下的“电影工作室”公司投资。
本来,《喋血双雄》是吴宇森密谋许久的电影,是自己进入电影圈后所有梦想的具象体,几乎把所有情愫注入其中,神圣而不可侵犯。
然而,徐克还是改不了“戏霸”本色,进了片场之后颐指气使。吴宇森这次彻底不干了,这是我的项目,你凭什么啊?
徐克用监制的身份强暴导演,二人片场吵架成了日常。
随着徐克没完没了的在吴宇森底线中蹦迪,战事不断扩大,最终两人彻底决裂。影片主演周润发与李修贤双双站队吴宇森,这场争论也以徐克退出剧组并撤资为结束。
电影拍摄过半,资本哗然而去,剧组陷入危机。无以为继之际,周润发靠名气直接去找了幕后的“金公主”来注资,而李修贤也慷慨解囊用自己的“万能影业”助力一把,这才让《喋血双雄》拍摄计划顺利进行下去。但是这一折腾,成本多出不少。
因此,《喋血双雄》的电影开头,出品方依次是“金公主”、“万能影业”,最后才是徐克的“电影工作室”。
这一弄,反而让徐克骂了周润发,他把怒火也牵连到了发哥身上,大骂其“忘恩负义”,并直言:“周润发离开了我徐克,演艺事业很快就会走下坡路。”
好在,周润发没有走下坡路,而是继续大红下去。反而是吴宇森因为《喋血双雄》赔光了投资,不得不紧锣密鼓地筹备下一部《纵横四海》。
其实《喋血双雄》的票房还可以,收得1825.5万,位列票房榜第8名,仅次于徐克的《英雄本色3》。但是拍摄过程的内耗,使得成本不断上涨,吴宇森并没有赚到钱。但影片的影响还是非常不错的,赢得大家交口称赞。
离开了《喋血双雄》剧组后,徐克也选择彻底撇开吴宇森,自己炒冷饭,拍摄了《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尽管票房还不错,但之后徐克就再也不触碰黑帮片。
转而,投入古装片里找黄霑、胡金铨、金庸他们打架去了。
所以,《喋血双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算作是徐克电影,而是标准的吴宇森作品。
很多人觉得《英雄本色》是吴宇森港片的代表作。
其实并不是,吴宇森电影有他自己的符号印记:杀手、枪战、江湖、教堂、白鸽、铁血柔情、慢镜头……
《英雄本色》里这些标准符号还不齐全,起码没有白鸽,也没有教堂。
2017年,吴宇森在做客《鲁豫有约》的时候,鲁豫问了他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如果问您的代表作,您认为是什么?”
吴宇森搓着手,若有所思的望向两边:“我看是《喋血双雄》”
至于为什么没有像之前那样,习惯性地说出《英雄本色》?
吴宇森的回答是:
“因为它是由我个人完全控制的一部电影。”
言下之意,《英雄本色》里有太多徐克的因素在里面。
都说吴宇森的枪战片是香港武侠动作片的一个分支,而不是传统警匪片的延伸,透过《喋血双雄》就可以看到端倪。
《喋血双雄》里周润发饰演的杀手小庄,与李修贤饰演的警察李鹰,完全有别于以往警匪片里的套路。小庄作为一名职业杀手,因为在工作时误伤叶倩文饰演的女歌手珍妮。心怀内疚的小庄为了弥补过错,暗地里注视着珍妮,终于在珍妮被抢劫中忍不住挺身而出,而后化名为“小宝”,陪伴在珍妮身边。
警官李鹰则在一次卧底行动中对匪徒穷追不舍,并且在人头涌动的公交车中公然开枪。虽然匪徒被击毙,但由于李鹰近乎疯狂的搏杀行为导致一位市民受惊吓而死,警署法庭不得不为他再记一次大过。
小庄与李鹰,都身不由己,无法自主自己的人生,面临着抉择。
一边是在人性与职业之间挣扎煎熬的杀手。一边是在程式中寻求正义而迷失的警员。
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吴宇森这里彻底失去了界限。人性,情义,才是影片真正的主题。
最终,小庄与李鹰相互欣赏,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使得处于不同阵营里的他们联手起来,共同对付强敌,大开杀戒。
这样的人物设定,正邪之间的模糊性,以前只能在武侠小说里才能看到,古龙笔下的楚留香本身是一名窃贼,但是不妨碍他做主角,而且风度翩翩。还有《流星蝴蝶剑》里的孟星魂,也是一名杀手,但不妨碍他成为小说的主角。真正以正当职业做主角的,大概只有温瑞安的《四大名辅》了。
从精神气质上,在骨子里,吴宇森镜头下的人物与古龙笔下的人物,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强调的人物是他们身上的人性,而不是职业。即便是正义,强调的也是人性的正义,是公理与公义,而非世俗的法则。
《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是一名黑社会马仔,《喋血双雄》里的小庄是一名职业杀手,《喋血街头》里的阿B是一名街头小混混,《纵横四海》里的砵仔糕是艺术品大盗,《和平饭店》里的阿平是退休的江湖大佬,吴宇森电影里的主角几乎就没有社会常态下的好人,全是常规定义下的社会渣滓。只有《辣手神探》里的袁浩云是一名警察,但是他的行为准则也不按照警官条例,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按照江湖的规则是做事,依旧不是常态下的好人。
所以,吴宇森的故事,只是披着现代服饰的江湖人,是传统武侠小说里侠义精神的延伸。吴宇森这些作品,全部是写意的,是浪漫主义的,迎合了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想象,用江湖道义来代替社会规则,用人性善良来作为最基本的底线生存法则,进而完成了对社会的重构。这恰恰是回归前的香港所需要的精神气质,也是大陆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急需的精神食粮。
吴宇森凭借《英雄本色》奠定了其“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在他的电影中擅长利用慢镜头展示人物的力量和美感。在人物动作富有旋律感的表演下,采用大量的射击场面,用一种宣泄的手段来营造场面的激烈与紧张感。
当这样的镜头画面呈现给观众的时候,无疑是肾上腺素的飙升和视觉上的酣畅淋漓,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的拥有了宣泄感,将压抑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得到释放。
所以,吴宇森爆发的恰如其分,正是时候。
《喋血双雄》也不愧是吴宇森的最佳作品。起码,是我最喜欢的吴宇森作品,超过了《英雄本色》。
吴宇森为电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场面。
《喋血双雄》的名场面,当属以教堂为中心营造出的那段经典戏码。吴宇森将长夜下烛火通明的教堂作为杀手出没的殿堂和最后决战的杀戮战场。
在冷蓝玻璃与明艳烛火的强烈对比之中,在庄严的圣母像下,冲破黑暗而来的枪火,以及后面在焰火交织下展翅的白鸽,将那一场处于江湖的杀戮展示的仿佛如同一场庄严诵读宴会。
也就是这样的氛围营造,就如吴宇森曾说的:“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了我心中的理想。”
吴宇森擅长去营造出这样一份美感,毕竟电影是视觉的艺术,特别是对于警匪片的拍摄,就必须依靠画面来映衬出电影的高潮和起伏。
影片的画面也充满隐喻,吴宇森就曾表示,影片结尾处鸽子慢镜头飞过蜡烛,就是他希望以一种蒙太奇的手法表达出杀手内心的正义感。
在他看来小庄心中有爱但是不能去爱,想帮助人最后自己却中枪。就连最后中枪,面前的圣母像,也是在反映出对这种英雄式的人物死亡的同情和惋惜。
就拿影片曾爷对警察李鹰的话:输赢并不重要,没人能赢得了全世界,有时输了不等于失败。
这就是吴宇森笔下的那一代江湖人生,在超于现实的暴力和动作镜头下展示的浪漫和诗意。
当然,影片毕竟时装片,吴宇森还是尽可能将写实的内容揉入进去。他希望把演员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到剧本人物中去,让演员好像是在演自己。
《喋血双雄》中就有一个场景是写杀手被自己多年好友朱江出卖的场景,吴宇森就会去问周润发在人生中有没有被朋友出卖的经历,周润发告诉导演有。
于是吴宇森就让周润发谈谈当时有什么感受,让他把感受讲出来,之后吴宇森结合周润发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写出这段背叛戏。
这所有的一切,独属于吴宇森,徐克并不具备。所以,当徐克去干涉吴宇森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吴宇森对自己精神世界的阐发,两者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不过,《喋血双雄》并非两人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
同在1989年,徐克与吴宇森合作的作品,另有一部《义胆群英》。
不过,这部作品真正的领衔者是李修贤。吴宇森只是导演,徐克只是制片人,统摄全局的人是李修贤。因为这部片,是李修贤一手组织起来,出品公司也是他的“万能影业”,是为自己的恩师张彻祝寿用的,庆祝他从影40周年的作品。片中演员,集合了当时的“张家班”大部分人手,都是冲张彻来的,全员零片酬,只为庆祝。
所以,徐克就只是挂名了一下制片人,不好意思去干涉影片的创作自由。
由于拜寿之作、命题作文,徐克与吴宇森的作用大减,这部作品就不细说了。何况,全员齐上的贺岁片从来出不了经典。当时人的乐趣是在一闪而过的配角里找昔年邵氏的台前幕后大牌,后来人的乐趣是看稚嫩的星爷。周星驰从本片出来后,转年走入《赌圣》的片场,一下就爆红了,这部片是周星驰留下最后的严肃演绎,片中他饰演的黑帮小弟很认真很努力,呈现出了极强的演技状态,尽管戏份不多,但绝对算得上片中的一大亮点。
《义胆群英》讲的是黑帮大佬如何继承的故事,有点类似《黑社会》,周星驰在片中的角色,也类似林家栋的“东莞仔”,戏不多,却很靓。
总的来说,1986-1987年是徐克全面爆发的两年,可进入1988-1989年,徐克又输得一塌糊涂,只有一部炒冷饭的《英雄本色3》为他回了点血,其他全都砸锅了。所以,为了回本,他有必要拍《英雄本色3》。而且,拍这部片的时候,徐克与发哥已经闹掰了,但是发哥还是回来演了。但片中的亮点已成了梅艳芳,周润发饰演的“Mark哥”的风头完全被梅姑盖下。不是说梅姑演得不行,问题是大家更想看的还是“小马哥”啊。也因此,小马哥的粉丝们纷纷抱怨,这都拍得什么呀?
本想一飞冲天的徐克,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前往美国,进行进修,向好莱坞学习、充电。
这个过程,前文元奎篇里已经讲过了。(李连杰,真离不开徐克?)这里只简略一说。
在美国,徐克也没闲着,他遇到了自己曾经的伯乐吴思远。吴教父此时正带着元奎在好莱坞拍摄《血的游戏》三部曲。还有,徐克见到了正在美国开武馆度日的李连杰。
几个不肯闲着的人,就开始撺掇项目。于是,徐克拉来了“嘉禾”投资,由自己执导,李连杰主演,开拍了一部《龙行天下》。讲的是中国小子李连杰,前来美国寻找自己的叔叔元华,他在这里开了一家武馆叫宝芝林。结果,李连杰找来的时候,元华被自己曾经的弟子尊尼打伤,住进了医院。因为尊尼也要开武馆,就一路踢馆,谁开武馆踢谁。李连杰一开始找不到叔叔,不得不寄寓在一家披萨店里,与饭店老板的女儿阿美摩擦出了感情。然后,尊尼又向披萨店来要保护费。尊尼与李连杰,元华的两代弟子,一正一邪终于正式展开对决。
电影不复杂,也拍得不好看。
毕竟是在美国拍摄,可它并不是美国电影,“嘉禾出品”,还是妥妥的香港电影,只是背景放在了美国而已。而且在美国拍摄,人力与各种后勤都不足,电影想精彩都难。
在拍摄期间,远在香港的罗维找上门来,要签约李连杰,邀请他重回香港。罗维一看,李连杰正在与徐克进行合作,这可是好事啊,这片拍火了,岂不是为我在做嫁衣,为我在做宣传,那可要成全。于是,影片还让成为李连杰新任经纪人的罗大卫挂名了一个策划的名头。这罗大卫,是罗维与刘亮华夫妻的儿子。
于是,顺着《龙行天下》剧组的完工,李连杰又马不停蹄在美国开拍了“罗维影业”出品的《龙在天涯》。
由于徐克手上事情比较多,《龙行天下》的后期推进的稍微慢了一下。反而是亟待翻身的罗维快马加鞭,赶工将《龙在天涯》先推了出来,率先上映。
结果,很惨。
《龙在天涯》扑得很惨,当年仅仅获得380万。唯一的谈资,大概是周星驰在片中的演出,这也是职业生涯中唯一与李连杰合作的作品。
徐克也不是没有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结识了李连杰。等徐克进修完毕,回到了香港,想拍《黄飞鸿》的时候,就想起了李连杰。
何况,李连杰砸在了罗维手中。《龙在天涯》,让罗维好久没有缓过气来。
正好,徐克来借李连杰拍《黄飞鸿》。借呗,借出去起码还能拿点钱来。当初,罗维把成龙借给吴思远拍片,不也大赚嘛。
于是,一部杰作就这么出炉了,那就是《黄飞鸿》。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聊的话题了。
至于被雪藏的那部《龙行天下》,也是直到《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上映之后,才改名为了《黄飞鸿92:龙行天下》才拿出来上映。因为片中的武馆叫宝芝林,正好可以拿来蹭一下。这属于后话了。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